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11)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11)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燥勝風風自木生,燥爲金化,風餘則制之以燥,肝盛則治之以涼,涼清所行,金之氣也。酸傷筋酸寫肝氣,寫甚則傷其氣。《靈樞經》曰:「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以此爾。走筋,謂宣行其氣速疾也,氣血肉骨同。新校正云:「詳注云《靈樞經》云乃是《素問》〈宣明五氣篇〉文,按《甲乙經》以此爲《素問》,王云《靈樞經》者誤也。」。

辛勝酸辛金味,故勝木之酸,酸餘則勝之以辛也。

南方生熱陽盛所生,相火君火之政也。太虚昬翳,其若輕塵,山川悉然,熱之氣也。大明不彰,其色如丹,鬱熱之氣也。若行雲暴升,嵸然葉積,乍盈乍縮,崖谷之熱也。熱生火熱甚之氣,火運盛明,故曰:「熱生火。

」火者,盛陽之生化也,熱氣施化則炎暑鬱燠,其爲變極,則燔灼銷融,運乘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歲則熱化不足,若乘戊辰、戊寅、戊子、戊戌、戊申、戊午歲則熱化有餘。火有君火相火,故曰:「熱生火。」又云:「火也。」。火生苦物之味苦者,皆始自火之生化也。

甘物遇火,體焦則苦,從火化其可徵也。苦生心苦物入胃,化入於心,故諸癸歲則苦化少,諸戊歲則苦化多。心生血苦味自心化已,則布化生血脉。血生脾苦味營血已,自血流化生養脾也。其在天爲熱亦神化氣也。暄暑鬱蒸,熱之化也。炎赫沸騰,熱之用也。歲屬少隂,少陽在上,則熱化於天,在下則熱行於地。

在地爲火光顯炳明,火之體也。燔燎焦然,火之用也。在體爲脉流行血氣,脉之體也。壅𣳘虚實,脉之用也,絡脉同。在氣爲息息,長也。在藏爲心心形如未敷蓮花,中有九空以導引天眞之氣,神之宇也,爲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乘癸歲則心與經絡受邪而爲病,小腸府亦然。

其性爲暑暑,熱也,心之氣性也。其德爲顯明顯見象,定而可取,火之德也。~~,~~新校正云:「按〈氣交變大論〉云:『其德彰顯。』」。其用爲躁火性躁動,不專定也。其色爲赤生化之物,乘火化者,悉表備赭丹之色,𫝆南方之地,草木之上皆兼赤色,乘癸歲則赤色之物兼黑及白也。其化爲茂茂,蕃盛也。

~~,新校正云:「按〈氣交變大論〉云:『其化蕃茂。』」。其蟲羽參差長短,象火之形。其政爲明明曜彰見,無所蔽匿,火之政也。,~~新校正云:「按〈氣交變大論〉云:『其政明曜。』又按火之政明,水之氣明,水火異而明同者,火之明明于外,水之明明于内,明雖同而實異也。」。

其令鬱蒸鬱,盛也。蒸,熱也。言盛熱,氣如蒸也。~~,新校正云:「詳注謂鬱爲盛,其義未安,按王冰注〈五常政大論〉云:『鬱謂鬱燠不舒暢也。』當如此解。」。其變炎爍熱甚炎赫,爍石流金,火之極變也。,~~新校正云:「按〈氣交變大論〉云:『其變銷爍。

白話文:

燥氣勝過風氣,因為風從木生,而燥屬金的轉化,風盛時就用燥氣來制衡它;肝氣盛時就用涼氣來治療,涼氣的運行是金氣的特性。酸味傷筋,又耗損肝氣,耗損過度就會傷及肝氣。《靈樞經》說:「酸味通達筋脈,筋脈有病,不要多吃酸味。」就是這個道理。所謂「通達筋脈」,是指氣的運行迅速而通暢的意思,氣、血、肉、骨都是相通的。(注:新校正本說明,《靈樞經》此句應出自《素問‧宣明五氣篇》,《甲乙經》將其誤列為《素問》,王冰的注釋是錯誤的。)

辛味勝過酸味,因為辛味屬金,所以能勝過木屬的酸味,酸味過盛時就用辛味來克制它。

南方生熱,陽氣旺盛,這是君火、相火的運作。天空陰霾,像輕塵一樣,山川顯得朦朧,這是熱氣的表現。陽光不明亮,顏色像丹砂一樣,這是鬱熱的表現。如果像行雲一樣驟然上升,濃密地堆積,忽聚忽散,這是山谷中的熱氣。熱生火,熱氣過盛就形成火,火運轉旺盛光明,所以說:「熱生火。」

火是旺盛的陽氣的生化作用,熱氣施加變化就產生炎熱潮濕,它的極端變化,就會造成焚燒熔化。如果逢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年,則熱的生化不足;如果逢戊辰、戊寅、戊子、戊戌、戊申、戊午年,則熱的生化過盛。火有君火和相火,所以說:「熱生火。」又說:「火也。」火生苦味,所有苦味的物質,都是從火的生化而來。

甘味的物質遇到火,變得焦枯就變成苦味,這是可以驗證的。苦味入心,苦味的物質進入胃,轉化進入心臟,所以逢癸年,苦味的轉化就少,逢戊年,苦味的轉化就多。心生血,苦味在心中轉化完成後,就散佈轉化,生成血脈。血生脾,苦味的營血,從血液流動轉化,滋養脾臟。熱在天上就是神氣的轉化,溫暖潮濕的蒸騰,是熱的轉化;炎熱沸騰,是熱的作用。癸屬少陰,少陽在上,則熱的轉化在天上;在下則熱氣運行在地下。

熱在地下就是火光顯明,這是火的本質;焚燒焦枯,這是火的用途。熱在人體就是脈絡運行血氣,這是脈絡的本質;脈象的盛衰虛實,這是脈絡的用途,經絡脈絡相通。熱在氣息就是呼吸,長短;熱在臟腑就是心臟,心臟形狀像未開的蓮花,中間有九個空竅,用來引導先天之氣,是神明的住所,是君主的官署,神明從這裡顯現。逢癸年,心臟和經絡就容易受邪氣侵害而生病,小腸也是一樣。

心的特性是炎熱,這是心氣的特性。心的德性是顯明易見,穩定可靠,這是火的德性。(注:新校正本說明,此處應參照《氣交變大論》:「其德彰顯」。)心的用途是躁動不安,不專一穩定,這是火的特性。心的顏色是紅色,凡是火所生化的物質,都呈現紅色、赭色、丹砂的顏色,南方地區,草木之上都帶有紅色,逢癸年,紅色的東西就會兼具黑色和白色。心的轉化是茂盛繁榮。 (注:新校正本說明,此處應參照《氣交變大論》:「其化蕃茂」。)心的象徵是參差不齊的羽毛,像火的形狀。心的運作是光明顯赫,沒有任何遮蔽,這是火的運作。(注:新校正本說明,此處應參照《氣交變大論》:「其政明曜」。又注:火的運作光明,水的氣息光明,水火不同而光明相同,是因為火的明是外在的,水的明是內在的,雖然都光明,但實際上不同。)

心的作用是鬱熱,鬱是盛的意思,蒸是熱的意思,指盛熱,氣體像蒸汽一樣。(注:新校正本說明,詳注中認為「鬱」是盛的意思,這個解釋不太妥當,應參照王冰注《五常政大論》:「鬱謂鬱燠不舒暢也。」這樣解釋才正確。)心的變化是炎熱灼燒,熱度極高,能熔化金石,這是火的極端變化。(注:新校正本說明,此處應參照《氣交變大論》:「其變銷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