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7)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7)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蓋取聖人仰觀天象之義,不然則十干之位各在一方,徵其離合事亦寥闊,嗚呼逺哉!百姓日用而不知爾,故太上立言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此其類也。~~,~~新校正云:「詳金主乙庚者,乙者庚之柔,庚者乙之剛,大而言之隂與陽,小而言之夫與婦,是剛柔之事也,餘並如此。」。
夫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隂陽也,然所合,數之可得者也。夫隂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隂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言智識偏淺不見原由,雖所指彌逺,其知彌近,得其元始,桴鼓非遙。」
帝曰:「願聞其所始也。」
歧伯曰:「昭乎哉問也!臣覽《太始天元𠕋》文,丹天之氣經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于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于亢氐昴畢,玄天之氣經于張翼婁胃,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戸也戊土屬乾,己土屬巽,《遁甲經》曰:「六戊爲天門,六己爲地戸,晨暮占雨,以西北東南義取,此雨爲土用,濕氣生之,故此占焉。」。
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帝曰:「善。論言天地者,萬物之上下。左右者,隂陽之道路。未知其所謂也論謂〈天元紀〉及〈隂陽應象〉論也。。」
歧伯曰:「所謂上下者,歲上下見隂陽之所在也。左右者,諸上見厥隂,左少隂右太陽。見少隂,左太隂,右厥隂。見太隂,左少陽,右少隂。見少陽,左陽明,右太隂。見陽明,左太陽,右少陽。見太陽,左厥隂,右陽明。所謂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見也面向北而言之也,上南也,下北也,左西也,右東也。。」
帝曰:「何謂下?」
歧伯曰:「厥隂在上,則少陽在下,左陽明,右太隂。少隂在上,則陽明在下,左太陽,右少陽。太隂在上,則太陽在下,左厥隂,右陽明。少陽在上,則厥隂在下,左少隂,右太陽。陽明在上,則少隂在下,左太隂,右厥隂。太陽在上,則太隂在下,左少陽,右少隂,所謂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見也主歲者位在南,故面北而言其左右。在下者位在北,故面南而言其左右也。
上,天位也,下,地位也。面南,左東也,右西也,上下異而左右殊也。上下相遘,寒暑相臨,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木火相臨,金水相臨,水木相臨,火土相臨,土金相臨,爲相得也。土木相臨,土水相臨,水火相臨,火金相臨,金木相臨,爲不相得也。上臨下爲順,下臨上爲逆,逆亦鬱抑而病生,土臨相火、君火之類者也。
」
帝曰:「氣相得而病者,何也?」
歧伯曰:「以下臨上,不當位也六位相臨,假令土臨火,火臨木,木臨水,水臨金,金臨土,皆爲以下臨上,不當位也。父子之義,子爲下,父爲上,以子臨父不亦逆乎!。」
白話文:
這段文字闡述了古代中醫對天象、陰陽、五行等哲學觀念的理解,並將其運用於醫學理論之中。
文中首先說明聖人觀察天象的意義,並引用老子“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來比喻人們難以理解其中的深奧道理。接著解釋陰陽的數理關係,指出陰陽可以推演到更大的範圍,但天地陰陽則需透過象徵來理解,而非單純的數學推演。
之後,文章描述了古代文獻中關於天象氣候的觀點,例如將不同顏色天空的氣息與星宿位置聯繫起來,並提到《遁甲經》中關於天門地戶的說法,用以解釋天氣變化與方位之間的關係。
接下來,文章討論了天地方位與陰陽的關係,以“上下左右”來闡述陰陽在人體中的分布。文中詳細說明了不同方位上陰陽五行的相對位置,並解釋了“面北”與“面南”兩種觀察角度下,陰陽五行相對位置的變化。
最後,文章探討了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以及“上臨下”、“下臨上”的順逆關係如何影響人體健康。文中以父子關係作比喻,說明“下臨上”的逆行狀態會導致疾病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