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2)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豈五行之獨有是哉!凡因所因而成立者,悉因所因而散落爾。~~,~~新校正云:「詳『在天爲玄』至此則與〈隂陽應象大論〉及〈五運行大論〉文重,注頗異。」。

故在天爲氣,在地成形氣,謂風熱濕燥寒。形,謂木火土金水。形氣相感而化萬物矣此造化生成之大紀。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天覆地載,上下相臨,萬物化生,無遺略也。由是,故萬物自生自長,自化自成,自盈自虚,自復自變也。夫變者何謂?生之氣極本而更始化也。

孔子曰:「曲成萬物而不遺。」。左右者,隂陽之道路也天有六氣御下,地有五行奉上,當歲者爲上,主司天。承歲者爲下,主司地。不當歲者,二氣居右,北行轉之,二氣居左,南行轉之。金木水火運,北面正之常,左爲右,右爲左,則左者南行,右者北行而反也。~~,~~新校正云:「詳上下左右之說義,具〈五運行大論〉中。

」。水火者,隂陽之徵兆也徵,信也,驗也。兆,先也,以水火之寒熱,彰信隂陽之先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終始也木主發生,應春,春爲生化之始。金主收斂,應秋,秋爲成實之終,終始不息,其化常行,故萬物生長,化成收藏自乆。~~,~~新校正云:「按〈隂陽應象大論〉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

隂陽者,血氣之男女。左右者,隂陽之道路。水火者,隂陽之徵兆。隂陽者,萬物之能始也。』與此論相出入也。」。氣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損益彰矣氣有多少,謂天之隂陽三等,多少不同秩也。形有盛衰,謂五運之氣有太過不及也。由是少多衰盛,天地相召而隂陽損益,昭然彰著可見也。

~~,~~新校正云:「詳隂陽三等之義,具下文注中。」。」

帝曰:「願聞五運之主時也,何如時,四時也。?」鬼臾區曰:「五氣運行,各終朞日,非獨主時也一運之日,終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乃易之,非主一時,當其王相囚死而爲絕法也,氣交之内,迢然而別有之也。。」

帝曰:「請聞其所謂也。」鬼臾區曰:「臣積考《太始天元𠕋》文曰《天元𠕋》,所以記天眞元氣運行之紀也,自神農之丗,鬼臾區十丗祖始誦而行之,此太古占候靈,文洎乎伏羲之時,已鐫諸玉版,命曰《𠕋文太古靈文》,故命曰《太始天元𠕋》也。~~,~~新校正云:「詳𫝆丗有《天元玉𠕋》或者以謂即此《大始天元𠕋》文,非是。

」:『太虚廖廓,肇基化元太虚,謂空玄之境,眞氣之所充,神明之宮府也。眞氣精微無逺不至,故能爲生化之本始,運氣之眞元矣。肇,始也。基,本也。

萬物資始,五運終天五運,謂木火土金水運也。終天,謂一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也。終始更代,周而復始也,言五運更統於太虚四時,隨部而遷復,六氣分居而異主,萬物因之以化生,非曰自然,其誰能始。故曰:「萬物資始。」《易》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白話文:

五行並非獨特的,凡是依據某種因素而形成的事物,也都會因為相同的因素而消散。 新校正說明:關於「在天為玄」以下內容與《陰陽應象大論》及《五運行大論》重複,註解有所不同。

所以,在天為氣,在地成形氣,指的是風、熱、濕、燥、寒。形,指的是木、火、土、金、水。形氣相互感應而化生萬物,這是天地生成萬物的基本規律。天地是萬物上下之所在,天覆蓋著地,上下相鄰,萬物化生,沒有遺漏。因此,萬物能自行生長、自行變化、自行充盈、自行虛空、自行復歸、自行轉變。那麼,什麼是變化呢?就是生命之氣達到極點之後轉而變化。

孔子說:「道化育萬物而無遺漏。」左右是陰陽運行的軌跡。天有六氣下降,地有五行上升,當令的氣在上,主宰著天;承繼當令的氣在下,主宰著地。不當令的氣,兩股氣位於右側,向北運行;兩股氣位於左側,向南運行。金木水火運行的規律,北方是正常的順序,左變成右,右變成左,那麼左邊就向南運行,右邊就向北運行而反轉。新校正說明:關於上下左右的說法,詳見《五運行大論》。

水火是陰陽的徵兆,徵兆是指確實的驗證,也是預兆。以水火的寒熱來彰顯陰陽的預兆。金木是萬物生成和消亡的始終。木主生發,應春天,春天是生化的開始;金主收斂,應秋天,秋天是成熟的結束。終始不斷,其變化恆常運行,所以萬物生長、化成、收藏,延綿不斷。新校正說明:參照《陰陽應象大論》記載:「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水火者,陰陽之徵兆。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與此論述有所出入。

氣的多少,形的盛衰,上下相互感應而造成損益,十分明顯。氣的多少,是指天之陰陽三等,多少不同;形的盛衰,是指五運之氣有過度或不及。因此,由於多少、盛衰的不同,天地相互感應,陰陽損益,昭然若揭,可以看見。新校正說明:關於陰陽三等的意義,詳見下文註釋。

黃帝問道:「我想知道五運的主時是什麼?是四季嗎?」鬼臾區回答:「五氣運行,各有週期,並不單獨主宰某一時節。一個運行的週期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然後交替,並非主宰一時,當它為王、為相、被囚禁、死亡而成為絕法時,氣交替之內,就會顯現出不同的現象。」

黃帝問道:「請講講你所說的。」鬼臾區回答:「我仔細研究了《太始天元曆》的內容,《天元曆》是用來記載天之真元之氣運行的規律。從神農時代開始,我的十代祖先就開始誦讀並實踐它,這是上古時代占候的靈文。到了伏羲時代,已經刻在玉版上,命名為《曆文太古靈文》,所以才稱之為《太始天元曆》。新校正說明:關於上古時代有《天元玉曆》,有人認為就是這篇《太始天元曆》,這是錯誤的。 原文記載:「太虛遼闊,肇基化元。太虛,指空玄之境,真氣充盈的地方,是神明之宮府。真氣精微,無遠弗至,所以能成為生化的根本,是運氣的真元。肇,開始;基,根本。萬物資始,五運終天。五運,指木火土金水運;終天,指一個運行的週期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終始更替,循環往復。說明五運統攝於太虛,四季隨之而遷移變化,六氣各居其位而各有主宰,萬物依此而化生,不是自然而然,誰能開啟這一切?所以說:『萬物資始。』《易經》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