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八 (10)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八 (10)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八
~~,~~新校正云:「按《靈樞經》云:『三日之小腸,三日上之心。』𫝆云兩脇支痛,是小腸府傳心藏而發痛也。」。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大晨,謂寅後九刻大明之時也。晏晡,謂申後九刻向昬之時也。
胃病脹滿以其脉循腹,故如是。五日少腹腰脊痛䯒痠胃傳於腎。三日背𦛗筋痛小便閉自傳於府及之𦛗也。五日身體重膀胱水府傳於胛也。~~,~~新校正云:「按《靈樞經》及《甲乙經》各云:『五日上之心。』是膀胱傳心爲相勝而身體重,𫝆王氏言傳脾者誤也。」。六日不已,死。
冬夜半後,夏日昳夜半後,謂子後八刻丑正時也。日昳,謂午後八刻未正時也。
膀胱病,小便閉以其爲津液之府故爾。。五日少腹脹腰脊痛䯒痠自歸於藏。。一日腹脹腎復傳於小腸。。一日身體痛小腸傳於脾。~~,~~新校正云:「按《靈樞經》云:『一日上之心。』是府傳於藏也,《甲乙經》作之脾與王注同。」。二日不已,死。冬雞鳴,夏下晡雞鳴,謂早雞鳴,丑正之分也。下晡,謂日下於晡時,申之後五刻也。。
諸病以次是相傳,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五藏相移,皆如此,有緩傳者,有急傳者。緩者,或一歲、二歲、三歲而死。其次,或三月若六月而死。急者,一日、二日、三日、四日或五六日而死,則此類也。尋此病傳之法,皆五行之氣,考其日數,理不相應,夫以五行爲紀,以不勝之數傳於所勝者,謂火傳於金,當云一日。金傳於木,當云二日。
木傳於土,當云四日。土傳於水,當云三日。水傳於火,當云五日也。若以已勝之數傳於不勝者,則木三日傳於土,土五日傳於水,水一日傳於火,火二日傳於金,金四日傳於水,經之傳日似法三隂三陽之氣。〈玉機眞藏論〉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不治,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而當死。
」此與同也,雖爾猶當臨病詳視日數,方悉是非爾。間一藏止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無『止』字。」。及至三四藏者,乃可刺也閒一藏止者,謂隔過前一藏而不更傳也,則謂木傳土,土傳水,水傳火,火傳金,金傳木而止,皆閒隔一藏也,及至三四藏者,皆謂至前第三第四藏也。
諸至三藏者,皆是其已不勝之氣也,至四藏者,皆至已所生之父母也,不勝則不能爲害於彼,所生則父子無剋伐之期,氣順以行,故刺之可矣。
白話文: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八
文中描述了臟腑病變的傳變規律及時間。
小腸病變,三日內未治癒則危及生命。病情傳變的時間,冬天以寅時後九刻(約清晨六點)為準,夏天以申時後九刻(約下午六點)為準。胃脹滿,脈象循腹部走,五日內會傳至腎臟,導致少腹、腰脊疼痛、酸軟;三日內會傳至膀胱,導致背部筋痛、小便閉塞;五日內會傳至肩膀,導致全身沉重。 膀胱病變,小便閉塞,五日內會傳至腎臟,導致少腹脹滿、腰脊疼痛、酸軟;一日內會傳至小腸,導致腹部脹滿;一日內會傳至脾臟,導致全身疼痛。 疾病傳變的順序有一定規律,且各有死亡期限。 傳變速度有快有慢,慢的可能一、二、三個月甚至半年後死亡;快的則是一到數日內死亡。
經文中以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解釋疾病傳變的日數,並說明疾病傳變到第三、四個臟腑時,才可針刺治療。 「間一藏止」是指疾病傳變時,隔過一個臟腑不繼續傳變,例如木傳土,土傳水,水傳火,火傳金,金傳木就停止了,這些都隔過一個臟腑。 傳變到第三、四個臟腑時,則表示已經過了不勝之氣的階段,達到了所生之臟腑(如同父子關係),不會再互相剋伐,氣機順暢,此時針刺治療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