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八 (7)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八 (7)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八

是故春氣在經脉,夏氣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中。

帝曰:「余願聞其故?」

歧伯曰:「春者,天氣始開,地氣始𣳘,凍解冰釋,水行經通,故人氣在脉。夏者,經滿氣溢入,孫絡受血,皮膚充實。長夏者,經絡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氣始收,腠理閉塞,皮膚引急引,謂牽引以縮急也。冬者,蓋藏血氣在中,内著骨髓,通於五藏。是故邪氣者,常隨四時之氣血而入客也,至其變化不可爲度,然必從其經氣,辟除其邪,除其邪,則亂氣不生得氣而調,故不亂。」

帝曰:「逆四時而生亂氣,柰何?」

歧伯曰:「春刺絡脉,血氣外溢,令人少氣血氣溢於外則中不足,故少氣。~~,~~新校正云:「按自春刺絡脉至令人目不明與〈診要經終論〉義同文異,彼注甚詳於此,彼分四時,此分五時,然此有長夏刺肌内之分,而逐時各闕刺秋分之事,疑此肌肉之分,即彼秋皮膚之分也。」。

春刺肌肉,血氣環逆,令人上氣血逆氣上,故上氣。~~,~~新校正云:「按經闕春刺秋分。」。春刺筋骨,血氣内著,令人腹脹内著不散故脹。夏刺經脉,血氣乃竭,令人解㑊血氣竭少,故解㑊,然不可名之也。解㑊,謂寒不寒,熱不熱,壯不壯,弱不弱,故不可名之也。

夏刺肌肉,血氣内却,令人善恐却,閉也。血氣内閉,則陽氣不通,故善恐。夏刺筋骨,血氣上逆,令人善怒血氣上逆,則怒氣相應,故善怒。~~,~~新校正云:「按經闕夏刺秋分。」。

秋刺經脉,血氣上逆,令人善忘血氣上逆,滿於肺中,故善忘。秋刺絡脉,氣不外行新校正云:「按別本作『血氣不行』,全元起本作『氣不衞外』,《太素》同。」。令人卧不欲動以虚甚故。新校正云:「按經闕秋刺長夏分。」。秋刺筋骨,血氣内散,令人寒慄血氣内散,則中氣虚,故寒慄。

冬刺經脉,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以血氣無所營,故也。冬刺絡脉,内氣外𣳘,留爲大𤷒。冬刺肌肉,陽氣竭絕,令人善忘陽氣不壯,至春而竭,故善忘。~~,~~新校正云:「按經闕『冬刺秋分』。」。凡此四時刺者,大逆之病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作『六經之病』。

」,不可不從也,反之則生亂,氣相淫病焉淫,不次也。不次而行,如浸淫相染而生病也。故刺不知四時之經,病之所生,以從爲逆,正氣内亂與精相薄,必審九候,正氣不亂,精氣不轉不轉,謂不逆轉也。」

帝曰:「善。刺五藏,中心,一日死,其動爲噫〈診要經終論〉曰:「中心者,環死。」〈刺禁論〉曰:「一日死,其動爲噫。」。中肝,五日死,其動爲語〈診要經終論〉闕而不論,〈刺禁論〉曰:「中肝五日死,其動爲語。」~~,~~新校正云:「按《甲乙經》『語』作『欠』。

白話文:

因此,春天之氣存在經脈中,夏天之氣存在孫絡中,長夏之氣存在肌肉中,秋天之氣存在皮膚中,冬天之氣存在骨髓中。

黃帝說:「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岐伯說:「春天,天氣開始溫暖,地氣開始回暖,冰雪融化,水流暢通,所以人體之氣存在於經脈中。夏天,經脈充盈,氣血充沛溢入孫絡,皮膚充實飽滿。長夏,經絡都非常充盈,氣血向內溢入肌肉。秋天,天氣開始收斂,皮膚毛孔閉塞,皮膚收縮緊繃。冬天,氣血收藏於內,聚集於骨髓,並與五臟相通。所以邪氣總是隨著四季的氣血變化而侵入人體,其變化難以預測,但必定循著經絡之氣入侵。排除邪氣,邪氣消除,則紊亂之氣就不會產生,氣血調和,則人體就不會紊亂。」

黃帝說:「違背四季而行針灸,會產生紊亂之氣,這該怎麼辦?」

岐伯說:「春天刺絡脈,氣血外溢,會讓人氣短;春天刺肌肉,氣血逆行,會讓人氣喘;春天刺筋骨,氣血內滯,會讓人腹脹。夏天刺經脈,氣血耗竭,會讓人身體狀態模糊不清(寒不寒,熱不熱,壯不壯,弱不弱);夏天刺肌肉,氣血內閉,會讓人容易恐懼;夏天刺筋骨,氣血逆上,會讓人容易發怒。秋天刺經脈,氣血逆上,會讓人健忘;秋天刺絡脈,氣血運行不暢,會讓人臥床不起,不想動彈;秋天刺筋骨,氣血散失,會讓人發冷。冬天刺經脈,氣血都耗盡,會讓人視力模糊;冬天刺絡脈,內氣外泄,會留下重大疾病的後患;冬天刺肌肉,陽氣衰竭,會讓人健忘。總之,在四季刺絡違逆經脈的作法,會導致疾病的發生,不可不謹慎遵循,否則就會產生紊亂,氣血相互侵犯而致病。所以,刺絡治療如果不了解四季的經絡運行規律,以及疾病產生的部位,而逆勢而行,正氣就會內亂,與精氣相衝突。必須仔細判斷九候,讓正氣不亂,精氣不逆轉。」

黃帝說:「很好。刺中心,一天就會死,其症狀是唉聲嘆氣;刺肝臟,五天就會死,其症狀是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