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六 (10)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六 (10)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六
」膺俞者,膺中之俞也,正名中府,在胸中行兩傍,相去同身寸之六寸,雲門下一寸,乳上三肋間,動脉應手陷者中,仰而取之,手足太隂脉之會,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五呼,若灸者,可灸五壯。缺盆,在肩上橫骨陷者中,手陽明脉氣所發,刺可入同身寸之二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壯。
背俞,即風門(熱府)俞也,在第二椎下兩傍,各同身寸之一寸三分,督脉足太陽之會,刺可入同身寸之五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五壯。𫝆《中誥孔穴圖經》雖不名之,旣曰風門(熱府)即治熱之背俞也。~~,~~新校正云:「按王氏注〈刺熱論〉云:『背俞未詳何處注。
』此指名風門(熱府),注〈氣穴論〉以大杼爲背俞,三經不同者,蓋亦疑之者也。」。
氣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寫胃中之熱也氣街,在腹齊下,橫骨兩端,鼠鼷上同身寸之一寸,動脉應手,足陽明脉氣所發,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壯。~~,新校正云:「按氣街諸注不同,具前〈水穴〉注中。」,~~三里在膝下同身寸之三寸,䯒外廉兩筋肉分間,足陽明脉之所入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一寸,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壯。
巨虚上廉,足陽明與大腸合,在三里下同身寸之三寸,足陽明脉氣所發,刺可入同身寸八分,若灸者,可灸三壯。巨虚下廉,足陽明與小腸合,在上廉下,同身寸之三寸,足陽明脉氣所發,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若灸者,可灸三壯也。
雲門、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寫四支之熱也雲門,在巨骨下,胸中行兩傍,相去同身寸之六寸,動脉應手,足太隂脉氣所發,~~,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同〈氣穴〉注作『手太隂』,〈刺熱〉注亦作『手太隂』。」,~~舉臂取之,刺可入同身寸之七分,若灸者,可灸五壯。
驗𫝆《中誥孔穴圖經》,無髃骨穴,有肩髃穴,穴在肩端兩骨間,手陽明蹻脉之會,刺可入同身寸之六分,留六呼,若灸者,可灸三壯。委中,在足膝後屈處,膕中央約文中動脉,足太陽脉之所入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五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壯。按𫝆《中誥孔穴圖經》云:「腰俞穴,一名髓空。
」在脊中第二十一椎節下,主汗不出,足清不仁,督脉氣所發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二寸,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壯。~~,~~新校正云:「詳腰俞刺入二寸,當作二分,以具前〈水穴〉注中。」俞傍五者,謂魄戸、神堂、魂門、意舍、志室,五穴俠脊兩傍,各相去同身寸之三寸,並足太陽脉氣所發也。魄戸,在第三椎下兩傍,正坐取之,刺可入同身寸之五分,若灸者,可灸五壯。
神堂,在第五椎下兩傍,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若灸者,可灸五壯。魂門,在第九椎下兩傍,正坐取之,刺可入同身寸之五分,若灸者,可灸三壯。意舍,在第十一椎下兩傍,正坐取之,刺可入同身寸之五分,若灸者,可灸三壯。志室,在第十四椎下兩傍,正坐取之,刺可入同身寸之五分,若灸者,可灸五壯也。
白話文:
膺俞穴位於胸部,是中府穴的別名,在胸部中央左右各約六寸寬,比雲門穴下約一寸,在乳頭上方第三肋間,動脈搏動處凹陷之處,仰臥取穴,為手足太陰經的交會穴位。針刺深度約為同身寸的三分之一,留針時間為五個呼吸,灸法可灸五壯。
缺盆穴位於肩膀上方橫骨凹陷處,是手陽明經氣所發出之處。針刺深度約為同身寸的二分之一,留針時間為七個呼吸,灸法可灸三壯。
背俞穴即風門(熱府)穴,位於第二節椎骨下兩側,左右各約一寸三分,是督脈與足太陽經的交會穴位。針刺深度約為同身寸的五分之ㄧ,留針時間為七個呼吸,灸法可灸五壯。《中誥孔穴圖經》雖未命名,但既然稱為風門(熱府),即是治療熱症的背俞穴。
氣街穴位於腹部齊下,橫骨兩端,鼠蹊部上方約一寸,動脈搏動處,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之處。針刺深度約為同身寸的三分之一,留針時間為七個呼吸,灸法可灸三壯。
三里穴位於膝蓋下方三寸處,腓骨外側兩肌肉間隙處,是足陽明經的入經穴位。針刺深度約為同身寸的一寸,留針時間為七個呼吸,灸法可灸三壯。
巨虛上廉穴位於足陽明經與大腸經交會處,在三里穴下方三寸處,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之處。針刺深度約為同身寸的八分,灸法可灸三壯。巨虛下廉穴位於足陽明經與小腸經交會處,在上廉穴下方三寸處,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之處。針刺深度約為同身寸的三分之一,灸法可灸三壯。
雲門穴位於鎖骨下,胸部中央左右各約六寸寬,動脈搏動處,是足太陰經氣所發出之處,舉臂取穴。針刺深度約為同身寸的七分之ㄧ,灸法可灸五壯。
肩髃穴位於肩端兩骨之間,是手陽明經與足少陽經的交會穴位。《中誥孔穴圖經》無髃骨穴,但有肩髃穴。針刺深度約為同身寸的六分之ㄧ,留針時間為六個呼吸,灸法可灸三壯。
委中穴位於膝蓋後方屈曲處,膕窩中央動脈搏動處,是足太陽經的入經穴位。針刺深度約為同身寸的五分之ㄧ,留針時間為七個呼吸,灸法可灸三壯。
髓空穴(即腰俞穴)位於脊柱中第二十一節椎骨下方,主治汗不出、足部麻木不仁,是督脈氣所發出之處。針刺深度約為同身寸的二分之一,留針時間為七個呼吸,灸法可灸三壯。
魄戶、神堂、魂門、意舍、志室五個穴位,位於脊柱兩側,每個穴位相距約三寸,皆為足太陽經氣所發出之處。魄戶穴位於第三節椎骨下兩側,正坐取穴,針刺深度約為同身寸的五分之ㄧ,灸法可灸五壯。神堂穴位於第五節椎骨下兩側,針刺深度約為同身寸的三分之一,灸法可灸五壯。魂門穴位於第九節椎骨下兩側,正坐取穴,針刺深度約為同身寸的五分之ㄧ,灸法可灸三壯。意舍穴位於第十一節椎骨下兩側,正坐取穴,針刺深度約為同身寸的五分之ㄧ,灸法可灸三壯。志室穴位於第十四節椎骨下兩側,正坐取穴,針刺深度約為同身寸的五分之ㄧ,灸法可灸五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