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16)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16)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牝,隂也。此皆隂陽表裏,内外雌雄,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隂陽也以其氣象參合,故能上應於天。」
帝曰:「五藏應四時,各有收受乎?」
歧伯曰:「有。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精,謂精氣也。木精之氣,其神魂,陽升之,方以目爲用,故開竅於目。其病發驚駭象木屈伸有搖動也。~~,~~新校正云:「詳東方云:病發驚駭,餘方各闕者,按〈五常政大論〉,委和之紀,其發驚駭,疑此文爲衍。」。
其味酸,其類草木性柔脆而曲直。其畜雞以雞爲畜,取巽言之。《易》曰:「巽爲雞。」。其榖麥五榖之長者,麥。故東方用之,本草曰麥爲五榖之長。~~,~~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其畜犬,其榖麻。』」。其應四時,上爲歲星木之精氣上爲歲星,十二年一周天。
是以春氣在頭也萬物發榮於上,故春氣在頭。~~,~~新校正云:「詳東方言『春氣在頭』,不言『故病在頭』,餘方言『故病在某』,不言『某氣在某』者,互文也。」。其音角角,木聲也。孟春之月律中,太蔟林鍾所生,三分益一,管率長八寸。仲春之月律中,夾鍾夷則所生,三分益一,管率長七寸五分。
~~,新校正云:「按鄭康成云:『七寸二千一百八十七分寸之千七十五』。」,季春之月律中,姑洗南呂所生,三分益一,管率長七寸又二十分寸之一。,新校正云:「按鄭康成云:『九分寸之一』。」,~~凡是三管皆木氣應之。其數八木,生數三,成數八。
《尚書》〈洪範〉曰:「三曰木。」。是以知病之在筋也木之堅柔,類筋氣故。其臭臊凡氣因木變,則爲臊。~~,~~新校正云:「詳『臊』,〈月令〉作『羶』。」。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火精之氣,其神神,舌爲心之官,當言於舌,舌用非竅,故云耳也。〈繆刺論〉曰:「手少隂之絡,會於耳中。」義取此也。故病在五藏以夏氣在藏也。其味苦,其類火性炎上而燔灼。其畜羊以羊爲畜,言其未也,以土同王,故通而言之。
~~,~~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其畜馬』。」。其榖黍黍色赤。其應四時,上爲熒惑星火之精氣,上爲熒惑星,七百四十日一周天。是以知病之在脉也火之躁動,類於脉氣。其音徵徵,火聲也。孟夏之月律中,仲呂無射所生,三分益一,管率長六寸七分。
~~,新校正云:「按鄭康成云:『六寸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萬二千九百七十四』。」,仲夏之月律中,蕤賓應鍾所生,三分益一,管率長六寸三分。,新校正云:「按鄭康成云:『六寸八十一分寸之二十六』。」,~~季夏之月律中,林鍾黃鍾所生,三分減一,管率長六寸。
白話文:
「牝,陰也。這些都是陰陽表裡、內外雌雄互相影響應和的關係。所以能與天上的陰陽相應,因為氣的現象互相配合,所以才能上應於天。」
皇帝說:「五臟應合四時,各有收納嗎?」
歧伯說:「有的。東方屬青色,通入肝臟,開竅於目,精氣藏於肝,稱為肝精。木的精氣,就是神魂,陽氣上升,以眼睛為用,所以開竅於目。它的病症表現為驚駭,如同樹木屈伸搖動的樣子。(……)其味酸,其類屬草木,性柔脆而彎曲。其畜養的動物是雞,取《易經》『巽為雞』之意。其穀物是麥,麥是五穀之長,所以東方用它。(……)它應合四時,天上對應的是角宿星,是木之精氣,十二年運行一個週天。
所以春天之氣在頭部,萬物生機勃發於上,故春氣在頭。(……)它的聲音是角,是木的聲音。孟春之月,律管音調在太蔟、林鍾之間,三分益一,管長八寸。仲春之月,律管音調在夾鍾、夷則之間,三分益一,管長七寸五分。
(……)季春之月,律管音調在姑洗、南呂之間,三分益一,管長七寸又二十分之一。(……)這三種律管都應合木氣。木的數是八,生數是三,成數是八。《尚書‧洪範》說:「三曰木。」所以知道病在筋,因為木的堅柔與筋氣相似。它的氣味是臊,凡是氣因木的變化而產生,就叫臊。(……)
南方屬赤色,通入心臟,開竅於耳,精氣藏於心,稱為心火精氣,其神在神志,舌是心的官,應該說在舌頭上,但舌頭不是竅,所以說在耳。《繆刺論》說:「手少陰經絡,會合於耳中。」意思就是這個。所以病在五臟,是因為夏季之氣在五臟。(……)其味苦,其類屬火,性炎上而燔灼。其畜養的動物是羊,用羊來比喻火,因為羊的顏色和土一樣,都是黃色,所以通稱為羊。(……)其穀物是黍,黍的顏色是赤色。它應合四時,天上對應的是熒惑星,是火之精氣,七百四十日運行一個週天。所以知道病在脈,因為火的躁動與脈氣相似。它的聲音是徵,是火的聲音。孟夏之月,律管音調在仲呂、無射之間,三分益一,管長六寸七分。
(……)仲夏之月,律管音調在蕤賓、應鍾之間,三分益一,管長六寸三分。(……)季夏之月,律管音調在林鍾、黃鍾之間,三分減一,管長六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