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15)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15)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仲夏善病胸脇心之脉循胸脇故也。長夏善病洞𣳘寒中土主於中,是爲倉廩糟粕水榖,故爲洞𣳘寒中也。秋善病風瘧以凉折暑,乃爲是病。〈生氣通天論〉曰:「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爲風瘧。」此謂以凉折暑之義也。《禮記》〈月令〉曰:「孟秋行夏令,則民多瘧疾也。

」,冬善病𤷒厥血象於水,寒則水凝,以氣薄流,故爲𤷒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衂按,謂按摩。蹻,謂如蹻捷者之舉動手足,是所謂導引也。然擾動筋骨,則陽氣不藏,春陽氣上升,重熱熏肺,肺通於鼻,病則形之,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衂。鼽,謂鼻中水出。衂,謂鼻中血出。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脇,長夏不病洞𣳘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𤷒厥。

飧𣳘而汗出也此上五句並爲冬不按蹻之所致也,~~,~~新校正云:「詳『飧𣳘而汗出也』六字,上文疑剩。」。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温此正謂冬不按蹻則精氣伏藏,以陽不妄升,故春無温病。。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此正謂以風凉之氣折暑汗也。~~,~~新校正云:「詳此下義與上文不相接。」。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隂中有隂,陽中有陽謂平病人之脉法也。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昬,天之陽,陽中之隂也言其初起與其王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隂,隂中之隂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隂,隂中之陽也日中陽盛,故曰陽中之陽。黃昬隂盛,故曰陽中之隂。陽氣主晝,故平旦至黃昬,皆爲天之陽,而中復有隂陽之殊耳。

故人亦應之雞鳴陽氣未出,故也天之隂。平旦陽氣已升,故曰隂中之陽。

「夫言人之隂陽,則外爲陽,内爲隂。言人身之隂陽,則背爲陽,腹爲隂。言人身之藏府中隂陽,則藏者爲隂,府者爲陽藏,謂五神藏。府,謂六化府。肝、心、脾、肺、腎五藏皆爲隂,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府皆爲陽《靈樞經》曰:「三焦者,上合於手心主。」又曰:「足三焦者,太陽之別名也。

」《正理論》曰:「三焦者有名無形,上合於手心主,下合右腎,主謁道諸氣,名爲使者也。」。

「所以欲知隂中之隂,陽中之陽者,何也?爲冬病在隂,夏病在陽,春病在隂,秋病在陽,皆視其所在爲施鍼石也。

「故背爲陽,陽中之陽,心也心爲陽藏,位處上焦,以陽居陽,故爲陽中之陽也。《靈樞經》曰:「心爲牡藏。」牡,陽也。背爲陽,陽中之隂,肺也肺爲隂藏,位處上焦,以隂居陽,故謂陽中之隂也。《靈樞經》曰:「肺爲牝藏。」牝,隂也。腹爲隂,隂中之隂,腎也腎爲隂藏,位處下焦,以隂居隂,故謂隂中之隂也。

《靈樞經》曰:「腎爲牝藏。」牝,隂也。腹爲隂,隂中之陽,肝也肝爲陽藏,位處中焦,以陽居隂,故謂隂中之陽也。《靈樞經》曰:「肝爲牡藏。」牡,陽也。腹爲隂,隂中之至隂,脾也脾爲隂藏,位處中焦,以太隂居隂,故謂隂中之至隂也。《靈樞經》曰:「脾爲牝藏。

白話文:

仲夏容易生病,是因為心脈循行於胸脇之間。長夏容易生病,是因為脾胃受損,導致寒濕內聚。秋天容易生病,是因為涼氣侵襲暑熱未消所致,這叫做「以涼折暑」。《生氣通天論》說:「汗液未盡,體質虛弱而氣血受損,穴位閉塞,就會發病。」這就是「以涼折暑」的意思。《禮記·月令》說:「孟秋行夏令,則民多瘧疾。」

冬天容易生病,是因為血液凝滯,寒氣凝結,氣血運行不暢。

所以冬天不要按摩腳踝,春天不要擤鼻涕和流鼻血,這是因為按摩會擾動筋骨,使陽氣不能收藏;春天陽氣上升,過度溫熱會熏蒸肺部,肺氣通於鼻竅,如果生病就會表現在鼻子上。所以冬天不按摩腳踝,春天不擤鼻涕和流鼻血。春天不會得頸項病,仲夏不會得胸脇病,長夏不會得脾胃寒濕病,秋天不會得瘧疾,冬天不會得血液凝滯病。這些都是因為冬天不按摩腳踝造成的。……(原文此處有缺漏或校勘異議)

精氣是人體的根本。因此,冬天保養好精氣,春天就不會得溫病。這正是因為冬天不按摩腳踝,精氣得以收藏,陽氣不會妄動,所以春天沒有溫病。夏天暑熱,汗液不排出,秋天就會得瘧疾。這正是因為涼風侵襲,暑熱未消所致。……(原文此處有缺漏或校勘異議)這是普通人脈象的規律。

所以說陰中有陰,陽中有陽,這是指普通人脈象的規律。從清晨到中午,是天的陽氣,是陽中之陽;從中午到傍晚,是天的陽氣,是陽中之陰;從晚上到雞鳴,是天的陰氣,是陰中之陰;從雞鳴到清晨,是天的陰氣,是陰中之陽。中午陽氣最盛,所以叫陽中之陽;傍晚陰氣最盛,所以叫陽中之陰。陽氣主宰白天,所以從清晨到傍晚都是天的陽氣,但其中又分陰陽。

人體也應此規律而變化。雞鳴時陽氣尚未升起,所以是天的陰氣;清晨陽氣已升,所以是陰中之陽。

關於人體的陰陽,外為陽,內為陰;就人體而言,背為陽,腹為陰;就人體臟腑而言,藏為陰,府為陽。「藏」指五臟:肝、心、脾、肺、腎,都屬於陰;「府」指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都屬於陽。《靈樞經》說:「三焦在上與手少陽經相通。」又說:「足三焦是太陽經的別名。」《正理論》說:「三焦有名無形,上與手少陽經相通,下與右腎相連,主管全身氣機,猶如使者。」

所以想要了解陰中之陰、陽中之陽,是因為冬天病在陰,夏天病在陽,春天病在陰,秋天病在陽,都要根據病位施以針灸治療。

所以背為陽,陽中之陽是心;心是陽性臟器,位於上焦,陽居於陽,所以是陽中之陽。《靈樞經》說:「心為牡藏。」牡,指陽。背為陽,陽中之陰是肺;肺是陰性臟器,位於上焦,陰居於陽,所以是陽中之陰。《靈樞經》說:「肺為牝藏。」牝,指陰。腹為陰,陰中之陰是腎;腎是陰性臟器,位於下焦,陰居於陰,所以是陰中之陰。《靈樞經》說:「腎為牝藏。」牝,指陰。腹為陰,陰中之陽是肝;肝是陽性臟器,位於中焦,陽居於陰,所以是陰中之陽。《靈樞經》說:「肝為牡藏。」牡,指陽。腹為陰,陰中之至陰是脾;脾是陰性臟器,位於中焦,太陰居於陰,所以是陰中之至陰。《靈樞經》說:「脾為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