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14)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14)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厥,謂逆氣也。冬傷於寒,春必温病冬寒且凝,春陽氣發,寒不爲釋,陽怫于中,寒怫相特,故爲温病。~~,~~新校正云:「按此與〈隂陽應象大論〉重,彼注甚詳。」。四時之氣,更傷五藏寒暑温涼遞相勝負,故四時之氣更傷五藏之和也。

「隂之所生,本在五味,隂之五宮,傷在五味所謂隂者,五神藏也。宮者,五神之舍也。言五藏所生,本資於五味,五味宣化,各凑於本宮。雖因五味以生,亦因五味以損。正爲好,而過節乃見傷也。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酸多食之,令人癃,小便不利,則肝多津液,津液内溢則肝葉舉,肝葉舉則脾經之氣絕而不行,何者?木制土也。

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鹹多食之,令人肌膚縮短,又令心氣抑滯而不行,何者?鹹走血也,大骨氣勞,鹹歸腎也。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甘多食之令人心悶,甘性滯緩,故令氣喘滿而腎不平,何者?土抑水也。衡,平也。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苦性堅燥又養脾胃,故脾氣不濡,胃氣強厚。

味過於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沮,潤也。弛,緩也。央,乆也。辛性潤澤,散養於筋,故令筋緩脉潤,精神長乆,何者?辛補肝也。〈藏氣法時論〉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新校正云:「按此論味過所傷,難作精神長乆之解。央,乃殃也,古文草滋之作草茲之類,蓋古文簡略字多假借用者也。

」。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湊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是所謂修養天眞之至道也。」

黃帝問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何謂經,謂經脉,所以流通營衞血氣者也。?」

歧伯對曰:「八風發邪,以爲經風,觸五藏,邪氣發病原其所起,則謂八風發邪,經脉受之,則循經而觸於五藏,以邪干正,故發病也。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春木,夏火,長夏土,秋金,冬水,皆以所剋殺而爲勝也。言五時之相勝者,不謂八風,中人則病各謂隨其不勝則發病也。

勝,謂制剋之也。

「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春氣發榮於萬物之上,故俞在頸項,歷忌日甲乙,不治頸,此之謂也。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脇心少隂脉,循胸,出脇,故俞在焉。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肺處上焦,背爲胸府,肩背相次,故俞在焉。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腰爲腎府,股接次之,以氣相連,故兼言也。

中央爲土,病在脾,俞在脊以脊應土,言居中爾。

「故春氣者,病在頭春氣,謂肝氣也。各隨其藏氣之所應。~~,~~新校正云:「按《周禮》云:春時有痟首疾。」。夏氣者,病在藏心之應也。秋氣者,病在肩背肺之應也。冬氣者,病在四支四支氣少,寒毒善傷,隨所受邪,則爲病處。故春善病鼽衂以氣在頭也。《禮記》〈月令〉曰:「季秋行夏令,則民多鼽嚏。

白話文:

厥,是指逆行的氣。冬天受寒,春天必定會得溫病。冬天寒冷使氣血凝滯,春天陽氣發動,寒氣卻沒有消散,陽氣在體內鬱結,寒邪與陽氣相互對抗,所以就得了溫病。四季的氣候變化,會損傷五臟,寒暑溫涼不斷交替影響,因此四季的氣候變化會損害五臟的平衡。

陰氣的產生,根本在於五味,陰氣的五臟,損傷也在於五味。所謂的陰,指的是五臟;宮,指的是五臟的住所。意思是說,五臟的生成,原本依靠五味,五味各自宣洩、化生,匯聚到各自的臟腑。雖然五臟靠五味而生,但也因為五味而受損。飲食雖以適量為好,但超過限度就會生病。所以,味道過於酸,會使肝氣過盛,而脾氣就會衰竭。酸味吃得太多,會讓人小便不利,這是因為肝臟津液過多,津液內溢就會使肝臟膨脹,肝臟膨脹就會使脾經的氣血不通,這是因為木克土的緣故。

味道過於鹹,會使骨骼氣虛,肌肉短縮,心氣受抑。鹹味吃得太多,會使皮膚肌肉萎縮,也會使心氣阻塞不通,這是因為鹹入血,骨骼氣虛,鹹味歸腎的緣故。味道過於甘,會使心氣喘滿,面色黑,腎氣失衡。甘味吃得太多,會讓人心悶,因為甘味的性質是緩滯的,所以會導致氣喘滿而腎氣失衡,這是因為土克水的緣故。衡,是平衡的意思。味道過於苦,會使脾氣失於濡養,胃氣卻強盛。苦味的性質是燥烈的,而它又滋養脾胃,所以脾氣得不到濡養,胃氣卻變得強盛。

味道過於辛,會使筋脈鬆弛,精神衰弱。弛,是鬆弛的意思;央,是久的意思。辛味的性質是潤澤的,散布滋養筋脈,所以會使筋脈鬆弛,精神衰弱,這是因為辛味補肝的緣故。《藏氣法時論》說:「肝喜舒暢,吃辛辣食物可以使它舒暢,用辛味來補益它。」然而,對於味過則傷,難以解釋為精神長久。央,應該是殃的意思,是古文簡略的字,有很多是假借使用的。

所以,要謹慎調和五味,這樣骨骼就能正直,筋脈柔韌,氣血就能通暢,臟腑就能協調,這樣骨骼強健,精神充沛,遵循養生之道,就能長壽,這就是修養天真之道的極致。

黃帝問道:「天有八風,經脈有五風,什麼是經脈呢?」

岐伯回答道:「八風致使邪氣入侵,就成了經脈之風,侵犯五臟,邪氣就會致病。邪氣的來源,就是八風,經脈受到侵犯,邪氣就會沿著經脈入侵五臟,邪氣干擾正氣,就會發病。所謂的四季相勝,是指春天克長夏,長夏克冬天,冬天克夏天,夏天克秋天,秋天克春天。這是指四季的相生相剋。春天屬木,夏天屬火,長夏屬土,秋天屬金,冬天屬水,都是以克制來取得勝利。所謂的五時相勝,並不是指八風,而是指人體受到侵犯而生病,都是因為不勝而發病。

勝,是指克制的意思。

東風生於春天,病在肝臟,疼痛在頸項。春氣發育滋養萬物,所以疼痛在頸項,甲乙兩天忌諱治療頸項。南風生於夏天,病在心臟,疼痛在胸脅。心少陰經循行胸部,到達脅肋,所以疼痛在胸脅。西風生於秋天,病在肺臟,疼痛在肩背。肺臟在上焦,背部是胸部的後方,肩背相連,所以疼痛在肩背。北風生於冬天,病在腎臟,疼痛在腰股。腰是腎臟的部位,大腿與腰部相連,所以疼痛在腰股。

中央屬土,病在脾臟,疼痛在脊柱。脊柱對應於土,居於中央。

所以,春氣致病,病在頭部,這是因為肝氣的關係,都根據各個臟腑的氣息所應。夏氣致病,病在心臟的部位。秋氣致病,病在肩背肺臟的部位。冬氣致病,病在四肢。四肢的氣血較少,寒邪容易侵害,根據受邪氣的部位,就會出現疾病。所以春天容易患有鼻塞流涕,因為氣在頭部的緣故。《禮記·月令》說:「季秋行夏令,則民多鼻塞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