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六 (2)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六 (2)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六

任脉當齊中而上行,衝脉俠齊兩傍而上行,然中極者,謂齊下同身寸之四寸也。言中極之下者,言中極從少腹之内上行而外出於毛際而上,非謂本起於此也。關元者,謂齊下同身寸之三寸也。

氣街者,穴名也,在毛際兩傍鼠鼷上同身寸之一寸也,言衝脉起於氣街者,亦從少腹之内與任脉並行,而至於是,乃循腹也,何以言之?《鍼經》曰:「衝脉者,十二經之海與少隂之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又曰:「衝脉、任脉者皆起於胞中,上循脊裏,爲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各行,會於咽喉,別而絡脣口。血氣盛則皮膚熱,血獨盛則滲灌皮膚,生毫毛。

」由此言之,則任脉、衝脉從少腹之内上行至中極之下,氣街之内明矣。~~,~~新校正云:「按氣街與〈氣府論〉、〈刺熱篇〉、〈水熱穴篇〉、〈刺禁論〉等注重文,雖不同處所無別,備注〈氣府論〉中。」。

任脉爲病,男子内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衝脉爲病,逆氣裏急。督脉爲病,脊強反折督脉亦竒經也。然任脉、衝脉、督脉者,一源而三歧也,故經或謂衝脉爲督脉也,何以明之?𫝆《甲乙》及《古經脉流注圖經》以任脉循背者,謂之督脉,自少腹直上者,謂之任脉,亦謂之督脉,是則以背腹隂陽別爲名目爾。以任脉自胞上過帶脉,貫齊而上,故男子爲病,内結、七疝。

女子爲病,則帶下、瘕聚也。以衝脉俠齊而上,並少隂之經,上至胸中,故衝脉爲病,則逆氣裏急也。以督脉上循脊裏,故督脉爲病,則脊強反折也。

督脉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繫廷孔起,非初起,亦猶任脉、衝脉起於胞中也,其實乃起於腎下,至於少腹,則下行於腰橫骨圍之中央也。繫廷孔者,謂窈漏,近所謂前隂穴也,以其隂廷繫屬於中,故名之。其孔,溺孔之端也孔,則窈漏也,窈漏之中,其上有溺孔焉。

端,謂隂廷,在此溺孔之上端也,而督脉自骨圍中央則至於是。其絡循隂器,合篡間,繞篡後督脉別絡,自溺孔之端,分而各行,下循隂器,乃合篡間也。所謂閒者,謂在前隂後隂之兩間也,自兩間之後,已復分而行繞篡之後。別繞臀,至少隂,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隂,上股内後廉,貫脊,屬腎別,謂別絡,分而各行之於焦也。足少隂之絡者,自股内後廉,貫脊,屬腎,足太陽絡之外行者,循滑樞,絡股陽而下。

其中行者,下貫臀,至膕中,與外行絡合,故言至少隂,與巨陽中絡,合少隂,上股内後廉,貫脊,屬腎也。~~,~~新校正云:「詳『各行於焦』,疑『焦』字誤。」。與太陽起於目内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内,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接繞臀而上行也。

白話文:

任脈在腹部正中向上運行,衝脈沿著腹部兩側向上運行。所謂「中極」,是指肚臍下四寸的地方。「中極之下」指的是衝脈從小腹部內向上運行,然後從毛髮邊緣出來再向上走,並不是說衝脈起源於此。所謂「關元」,是指肚臍下三寸的地方。

「氣街」是穴位名稱,位於毛髮邊緣兩側、鼠蹊部上方一寸的地方。說衝脈起於氣街,也是從小腹部內部與任脈並行,到達氣街,然後沿著腹部運行。為什麼這麼說呢?《鍼經》說:「衝脈是十二經脈之海,與少陰經的絡脈一起起源於腎臟下方,從氣街出來。」又說:「衝脈、任脈都起源於胞宮,向上循行於脊柱內側,是經絡之海,它們向外浮行的部分,沿著腹部各自運行,匯合於咽喉,然後分開,絡於嘴唇和口腔。氣血旺盛則皮膚溫熱,單獨血氣旺盛則滋潤皮膚,長出毛髮。」由此可知,任脈、衝脈從小腹部內向上運行至中極之下,氣街的部位就明確了。 新校正本注釋說明:「按:氣街穴位在《氣府論》、《刺熱篇》、《水熱穴篇》、《刺禁論》等篇章中雖有記載,但位置略有不同,詳見《氣府論》的註解。」

任脈生病,男子會出現內結、七疝(七種疝氣);女子會出現帶下、癥瘕(腹部腫塊)。衝脈生病,會出現逆氣、腹部絞痛。督脈生病,會出現脊柱強直、反折。督脈也是奇經。任脈、衝脈、督脈源於同一個地方,然後分為三支,所以有些經書把衝脈稱為督脈。怎麼解釋呢?《甲乙經》和《古經脈流注圖經》認為,任脈循行於背部時稱為督脈,從小腹部直向上行時稱為任脈,也稱為督脈,這是根據背部和腹部陰陽的不同而命名的。任脈從胞宮向上經過帶脈,貫穿肚臍向上運行,所以男子生病,會出現內結、七疝;女子生病,會出現帶下、癥瘕。衝脈沿著肚臍兩側向上運行,與少陰經並行,向上到達胸部,所以衝脈生病,會出現逆氣、腹部絞痛。督脈向上循行於脊柱內側,所以督脈生病,會出現脊柱強直、反折。

督脈起源於小腹部,向下經過尾骨中央,女子則從系廷孔(位於陰道口附近)開始,這不是督脈的真正起始點,就像任脈、衝脈起源於胞宮一樣,它實際上起源於腎臟下方,到達小腹部後,向下經過腰椎橫突圍繞的中央。系廷孔,指的就是窈漏(陰道),靠近所謂的前陰穴。因為陰部系帶附著於此,所以這樣命名。孔,指的就是尿道口。端,指的是陰蒂,在尿道口的上方,督脈從尾骨中央經過這裡。它的分支循行於生殖器,到達會陰之間,繞過會陰之後,督脈的分支從尿道口上方分開,各自循行,向下經過生殖器,到達會陰之間。所謂「間」,指的是前陰和後陰之間。從兩間之後,又再次分開,繞過會陰之後。再分開繞過臀部,到達少陰經,與巨陽經的絡脈相合,沿著股骨內側後緣向上,貫穿脊柱,屬腎。這是分支的絡脈,分開各自循行。足少陰經的絡脈,從股骨內側後緣向上,貫穿脊柱,屬腎。足太陽經的外行絡脈,循行於滑車穴,絡於股陽,向下運行。其中間行走的經脈,向下貫穿臀部,到達膕窩,與外行絡脈相合。所以說到達少陰經,與巨陽經的絡脈相合,沿著股骨內側後緣向上,貫穿脊柱,屬腎。新校正本注釋說明:「『各行於焦』,『焦』字或有誤。」。與太陽經一起起源於目內眥(眼角內側),向上經過額頭,交會於頭頂,進入絡於腦,然後出來,分別向下經過項部,沿著肩胛骨內側,靠近脊柱,到達腰部中央,進入循行於脊柱旁的肌肉,絡於腎臟,然後繞過臀部向上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