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五 (20)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五 (20)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五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作『五分,十呼。』」,~~上脘、隂交,並刺可入同身寸之八分。下脘、水分,並刺可入同身寸之一寸。中脘、脖胦,並刺可入同身寸之一寸二分。曲骨,刺可入同身寸之一寸半,留七呼。餘並刺可入同身寸之一寸二分,若灸者,關元、中脘各可灸七壯。
齊中、中極、曲骨各三壯。餘並可五壯,自鳩尾下至隂間,並任脉主之,腹脉法也。~~,新校正云:「據此注云:『餘並刺入一寸一分。』關元在中與《甲乙經》及〈氣穴〉、〈骨空〉注刺入二寸不同,當從《甲乙經》之寸數。」。下隂別一謂會隂一穴也,自曲骨下至隂,隂之下兩隂之間,則此穴也,是任脉別絡俠督脉者,衝脉之會,故曰下隂別一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二寸,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壯。,~~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七呼』作『留三呼』。
」。目下各一謂承泣二穴也,在目下同身寸之七分,上直瞳子,陽蹻任脉足陽明三經之會,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不可灸。下脣一謂承漿穴也,在頤前下脣之下,足陽明脉任脉之會,開口取之,刺可入同身寸之二分,留五呼,若灸者,可灸三壯。~~,~~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作『留六呼』。
」。齗交一齗交,穴名也,所在刺灸分壯與脉同法。
衝脉氣所發者,二十二穴,俠鳩尾外各半寸,至齊寸一謂幽門、通谷、隂都、石關、商曲、腎俞六穴,左右則十二穴也。幽門,俠巨關兩傍,相去各同身寸之半寸陷者中,下五穴各相去同身寸之一寸,並衝脉足少隂二經之會,各刺可入同身寸之一寸,若灸者,可灸五壯。~~,~~新校正云:「按此云:『各刺入一寸。
』按《甲乙經》云:『幽門、通谷刺入五分。』」。俠齊下傍各五分,至橫骨寸一,腹脉法也謂中注、髓府、胞門、隂關、下極五穴,左右則十穴也。中注,在肓俞下同身寸之五分,上直幽門下四穴,各相去同身寸之一寸,並衝脉足少隂二經之會,各刺可入同身寸之一寸,若灸者,可灸五壯。
足少隂舌下,厥隂毛中急脉,各一足少隂舌下二穴,在人迎前陷中動脉前,是日月本,左右二也,足少隂脉氣所發,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急脉,在隂髦中,隂上兩傍相去同身寸之二寸半,按之隱指堅然,甚按則痛引上下也,其左者,中寒則上引少腹,下引隂丸,善爲痛,爲少腹急,中寒,此兩脉皆厥隂之大絡,通行其中,故曰厥隂急脉,即睪之系也,可灸而不可刺,病疝少腹痛即可灸。~~,~~新校正云:「詳舌下毛中之穴,《甲乙經》無。
」。手少隂各一謂手少隂郄穴也,在腕後同身寸之半寸,手少隂郄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若灸者,可灸三壯,左右二也。隂陽蹻各一隂蹻,一謂交信穴也。交信,在足内踝上同身寸之二寸,少隂前太隂後筋骨間,隂蹻之郄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留五呼,若灸者,可灸三壯。陽蹻,一謂附陽穴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許多穴位的刺灸方法及位置。 文中提及的穴位及其刺灸深度、留針時間(呼)和灸的壯數,都以同身寸為單位。 例如,上脘、陰交穴刺入八分;下脘、水分穴刺入一寸;中脘、脖胦穴刺入一寸二分,等等。 許多穴位的刺灸方法,與《甲乙經》等典籍有所出入,文中也註明了這些差異。 此外,還詳細說明了幾個穴位,例如下陰別一穴、承泣穴、承漿穴、幽門穴、中注穴、足少陰舌下穴、急脈穴、手少陰郄穴、交信穴(陰蹻)和附陽穴(陽蹻)的位置、刺灸方法和臨床應用,並指出衝脈氣所發的二十二個穴位及其相關經絡。 部分穴位在不同文獻中,刺入的深度或留針時間略有不同,本文也對此做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