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四 (8)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四 (8)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四
隂刺,謂卒刺之,如此數也。~~,~~新校正云:「按別本『卒刺』一作『平刺』,按《甲乙經》,陽刺者,正内一,傍内四。隂刺者,左右卒刺之。此隂刺疑是陽刺也。」。深專者,刺大藏寒熱病氣深,專攻中者,當刺五藏以拒之。迫藏,刺背,背俞也迫,近也,漸近於藏,則刺背五藏之俞也。
刺之迫藏,藏會言刺近於藏者何也?以是藏氣之會發也。腹中寒熱去而止言刺背俞者,無問其數,要以寒熱去乃止鍼。與刺之要,發鍼而淺出血若與諸俞刺之則如此。
治腐腫者,刺腐上,視癰小大深淺刺腐腫,謂腫中肉腐敗爲膿血者。癰小者淺刺之,癰大者深刺之。~~,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經》『腐』作『癰』。」。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鍼爲故止癰之大者多出血,癰之小者但直鍼之而已。,~~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云:『刺大者,多而深之,必端内鍼爲故,正也。
』此文云小者深之,疑此誤。」。
病在少腹有積,刺皮𩩻以下,至少腹而止,刺俠脊兩傍四椎間,刺兩髂髎季脇肋間,導腹中氣,熱下,已少腹積,謂寒熱之氣結積也。皮𩩻,謂齊下同身寸之五寸,橫約文,審刺而勿過深之。〈刺禁論〉曰:「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由此故不可深之矣。俠脊四椎之間,據經無俞,恐當云五椎間,五椎之下兩傍,正心之俞,心應少腹,故當言椎間也。髂爲腰骨,髎一爲髀字,形相近之誤也。
髎,謂居膠,腰側穴也。季脇肋間,當是刺季肋之間,京門穴也。~~,~~新校正云:「按釋音『皮𩩻』作『皮䯏』,是䯏誤作也,及遍尋篇韻中無𩩻字只有䯏字。䯏,骨端也。皮䯏者,蓋謂齊下橫骨之端也。全元起本作『皮髓』,元起注云:『齊傍埵起也。』亦未爲得。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兩股間,刺腰髁骨間,刺而多之,盡炅,病已厥隂之脉,環隂器,抵少腹。衝脉與少隂之絡,皆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循隂股,其後行者,自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繫廷孔,其終循隂器,合篡間,繞篡後,別繞臀,至少隂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隂,上股内後廉,貫脊,屬腎,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故刺少腹及兩股間,又刺腰髁骨間也。腰髁骨者,腰房俠脊,平立陷者中,按之有骨處也。
疝爲寒生,故多刺之,少腹盡熱,乃止鍼。炅,熱也。~~,~~新校正云:「按別本『篡』一作『基』。」。
病在筋,筋攣節痛不可以行,名曰筋𤷒。刺筋上爲故,刺分肉間,不可中骨也分,謂肉分間,有筋維絡處也。刺筋無傷骨,故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筋寒𤷒生,故得筋熱,病已乃止。病在肌膚,肌膚盡痛,名曰肌𤷒。傷於寒濕,刺大分小分,多發鍼而深之,以熱爲故大分,謂大肉之分。
白話文:
陰刺,指的是快速刺針,方法如數述。 深入特定穴位的刺法,是用於治療臟腑寒熱病氣深入的病症,專門攻治病邪在臟腑中心的,就應該刺五臟的俞穴來抵禦它。所謂「迫藏」,指的是刺背部,因為背俞穴靠近臟腑。刺背部五臟的俞穴,就是漸漸接近臟腑的意思。
為何刺針要接近臟腑呢?因為這是臟腑之氣聚集發散的地方。腹部寒熱之症消除後,就停止針刺背俞穴,不論針刺次數多少,重要的是寒熱症狀消除後就停止針刺。針刺要領是,針刺要淺,出血量要少,其他俞穴的針刺方法也如此。
治療腐腫,要刺腫脹處的上方。根據癰腫的大小和深淺來刺針,所謂腐腫,是指腫脹處肌肉腐敗,形成膿血。癰腫小的,就淺刺;癰腫大的,就深刺。刺大的癰腫,出血較多;小的癰腫,則刺得深些。治療大的癰腫,必須針尖朝內,以達到止血的目的;小的癰腫,則只需直刺即可。
少腹有積聚的病症,針刺在恥骨聯合以下,直到少腹為止;也要針刺脊柱兩旁的第四椎間,以及兩側髂骨後上方與肋骨之間的部位,以疏導腹部氣血,使熱氣下降,消除少腹積聚。所謂「皮䯏」,指的是恥骨聯合下五寸的地方,要仔細判斷針刺的深度,不可過深。《刺禁論》說:「針刺少腹,傷及膀胱,會導致小便失禁,並引起少腹脹滿。」因此,針刺不可過深。脊柱兩旁第四椎間,經書上沒有記載相應的穴位,可能應該是第五椎間。第五椎以下兩旁,正是心的俞穴,心與少腹相應,所以應該說是椎間。髂骨是腰部的骨頭,「髎」字與「髀」字形似,可能是誤寫。
「髎」指的是腰部外側的穴位。刺季脅肋間,應是指刺在季肋之間的京門穴。
少腹疼痛,不能大小便,稱為疝氣,是由於受寒引起的。針刺少腹與兩股之間,以及腰骶骨之間,針刺次數要多,直到腹部溫熱,病症消除。這是因為厥陰經脈環繞陰器,到達少腹;衝脈與少陰經脈的絡脈,都起於腎下,從氣街出來,循行陰股,其後行的部分,從少腹以下骨骼的中央經過,女子則進入系帶孔,最後循行陰器,經過會陰,繞過肛門後,分佈到少陰經與巨陽經的絡脈,與少陰經相合,上行股內後廉,貫穿脊柱,屬腎;男子則循行陰莖,下達陰囊,與女子相同,所以要針刺少腹及兩股之間,以及腰骶骨之間。腰骶骨,指的是腰部靠近脊柱,平躺時能摸到凹陷處的骨骼。
疝氣是由於受寒引起的,所以要多針刺,直到少腹溫熱,才停止針刺。「炅」就是溫熱的意思。
筋攣節痛,不能行走,稱為筋病。針刺在筋膜上,針刺在肌肉間隙,不可刺到骨頭。肌肉間隙,指的是肌肉分佈的間隙,有筋膜與經絡通過的地方。針刺筋膜時,要注意不要刺傷骨頭。筋病是因為筋脈受寒所致,針刺的目的就是使筋脈溫熱,病症消除。肌膚疼痛,稱為肌病,是寒濕所傷引起的。針刺大肉間隙和小肉間隙,針刺次數要多,針刺要深,目的是使之溫熱。所謂大肉間隙,指的是大塊肌肉之間的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