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四 (7)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四 (7)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四

所謂三里者,下膝三寸也。所謂跗之者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跗之』作『低胻』。《太素》作『付之按』。〈骨空論〉『跗之』疑作『跗上』。」,舉膝分易見也三里,穴名,正在膝下三寸,䯒外兩筋肉分閒,極重按之,則足跗上動脉止矣,故曰:「舉膝分易見。」。巨虚者,蹻足䯒獨陷者巨虚,穴名也。

蹻,謂舉也。取巨虚下廉,當舉足取之,則䯒外兩筋之間陷下也。下廉者,陷下者也欲知下廉穴者,䯒外兩筋之閒,獨陷下者則其處也。」

帝曰:「余聞九鍼,上應天地,四時隂陽,願聞其方?令可傳於後丗以爲常也。」

歧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身形亦應之,鍼各有所宜,故曰九鍼新校正云:「詳此文與《靈樞經》相出入。」。人皮應天覆蓋於物,天之象也。人肉應地柔厚安靜,地之象也。人脉應人盛衰變易,人之象也。人筋應時堅固眞定,時之象也。

,人聲應音備五音故。人隂陽合氣應律交會氣通,相生無替,則律之象。~~,新校正云:「按別本『氣』一作『度』。」,人齒面目應星人面應七星者,所謂面有七孔應之也。,~~新校正云:「詳此注乃全元起之辭也。」,人出入氣應風動出往來,風之象也。

人九竅三百六十五絡應野身形之外,野之象也。

故一鍼皮,二鍼肉,三鍼脉,四鍼筋,五鍼骨,六鍼調隂陽,七鍼益精,八鍼除風,九鍼通九竅,除三百六十五節氣,此之謂各有所主也一鑱鍼,二員鍼,三鍉鍼,四鋒鍼,五䤵鍼,六員利鍼,七毫鍼,八長鍼,九大鍼。~~,~~新校正云:「按別本『䤵』一作『鈹』。」。

人心意應八風動靜不形,風之象也。人氣應天運行不息,天之象也。人髮齒耳目五聲,應五音六律髮齒生長,耳目清通,五聲應同,故應五音及六律也。人隂陽脉血氣應地人隂陽有交,會生成脉,血氣有虚盈盛衰,故應地也。人肝目應之九肝氣通目,木生數三,三而三之,則應之九也。

九竅三百六十五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無此七字。」。人一以觀動靜天二以候五色七星應之以候髮毋澤五音一以候宮商角徵羽六律有餘不足應之二地一以候髙下有餘九野一節俞應之以候閉節三人變一分人候齒𣳘多血少十分角之變五分以候緩急六分不足三分寒關節第九分四時人寒温燥濕四時一應之以候相反一四方各作解此一百二十四字蠹簡爛文,義理殘缺,莫可尋究,而上古書,故且載之以佇後之具本也。~~,~~新校正云:「詳王氏云一百二十四字𫝆有一百二十三字又亡一字。

」。」

刺家不診,聽病者言在頭,頭疾痛爲藏鍼之藏,猶深也,言深刺之。~~,~~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云:『爲鍼之。』無『藏』字。」。刺至骨,病已,上無傷骨肉及皮。皮者,道也皮者,鍼之道,故刺骨無傷骨肉及皮也。隂刺,入一傍四處,治寒熱頭有寒熱,則用隂刺法治之。

白話文:

所謂三里穴,位於膝蓋下三寸處。關於「跗之」的說法有不同版本,有些版本寫作「低胻」、「付之按」或「跗上」,總之,屈起膝蓋就能很容易找到三里穴,它位於膝蓋下三寸,脛骨外側兩條肌肉之間,用力按壓就能感覺到足跗上動脈的搏動。所以說「屈起膝蓋就能很容易看見」。巨虛穴,位於腳踝外側脛骨凹陷處,這是巨虛穴的穴位名稱。「蹻」指的是抬起的意思,取巨虛穴時,應抬高腳踝,就能在脛骨外側兩筋之間找到這個凹陷的穴位。所謂「下廉」,就是凹陷的地方,想要知道下廉穴的位置,就在脛骨外側兩筋之間尋找那個獨自凹陷的地方。

黃帝說:「我聽說九針療法,能與天地、四季陰陽相應,希望能聽您講解其方法,以便流傳後世,成為常規。」

歧伯說:「天地人三才,四季,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人體也與之相應,不同的針法有其適用的對象,所以稱為九針。」人體皮膚像天,覆蓋全身,像天的形狀;人體肌肉像地,柔軟厚實,安定不動,像地的形狀;人體脈搏像人,盛衰變易,像人的形狀;人體筋絡像時,堅固穩定,像時間的形狀;人體聲音像五音,齊全,像五音的形狀;人體陰陽之氣像六律,陰陽交合,氣機通暢,生生不息,像六律的形狀;人體面貌齒牙像七星,面部七孔與之相應;人體呼吸像風,出入往來,像風的形狀;人體九竅和三百六十五絡脈像九野,遍布全身,像九野的形狀。

所以,一針用於皮膚,二針用於肌肉,三針用於脈絡,四針用於筋絡,五針用於骨骼,六針用於調節陰陽,七針用於益精,八針用於除風,九針用於疏通九竅,調和三百六十五絡脈,這就是各針法所針對的對象。針具分別是一鑱針、二員針、三鍉針、四鋒針、五鈹針(或䤵針)、六員利針、七毫針、八長針、九大針。

人心意活動像八風,動靜不顯,像風的形狀;人體之氣像天,運行不息,像天的形狀;人體頭髮、牙齒、耳朵、眼睛、鼻子,以及五種聲音,都與五音六律相應,頭髮牙齒的生長,耳目通暢,五種聲音的和諧,都與五音六律相應;人體陰陽脈絡、血液、氣息,像地,陰陽交合,產生脈絡,血液氣息有虛實盛衰,都與地的形狀相應;人體肝臟與眼睛相應,肝氣通達則目明,木生數三,三而三之則應九。

關於九竅三百六十五絡脈的說明,有些版本並未記載。以天觀測人體的動靜,以地觀測人體的顏色和七星的應驗,以候髮的滋潤;以五音觀測宮商角徵羽,以六律觀測人體的盛衰;以地觀測人體的高下,以九野觀測人體的關節;以人觀測齒的顏色和血液的多少,以觀測人體的緩急;以四時觀測人體寒溫燥濕。這些內容,因為古籍殘缺,很多意思都難以考究,但由於它是古代文獻,我們還是保留下來,等待以後有更完善的版本出現。

刺絡放血的方法不用診脈,只聽病人自述病情。如果頭部疾病疼痛,則應深刺,猶如深入臟腑。刺針到骨頭,疾病痊癒,則上無傷及骨肉和皮膚。皮膚是經絡循行的通道,所以刺骨時不會傷到骨肉和皮膚。陰刺法,針刺入一處,並影響周圍四處,用於治療寒熱。如果頭部有寒熱,就用陰刺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