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四 (4)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四 (4)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四

~~,~~新校正云:「詳無刺大醉至此七條,與《靈樞經》相出入。《靈樞經》云:『新内無刺,已刺無内。大怒無刺,已刺無怒。大勞無刺也,刺無勞。大醉無刺,已刺無醉。大飽無刺,已刺無飽。大飢無刺,已刺無飢。大渴無刺,已刺無渴。大驚大恐,必定其氣,乃刺之也。

』」。

刺隂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隂股之中,脾之脉也。脾者,中土孤藏以灌四傍,𫝆血出不止,脾氣將竭故死。~~,~~新校正云:「按刺隂股中大脉條,皇甫士安移在前,刺跗上,中大脉,下相續,自後至篇末,逐條與前條相間也。」。

刺客主人内陷,中脉,爲内漏,爲聾客主人,穴名也,𫝆名上關,在耳前上廉,起骨開口有空,手少陽足陽明脉交會於中陷脉,言刺太深也,刺太深則交脉破决,故爲耳内之漏,脉内漏則氣不營,故聾。~~,~~新校正云:「詳客主人穴與〈氣穴論〉注同,按《甲乙經》及〈氣穴府論〉注云:『手足少陽足陽明三脉之會,疑此脫足少陽一脉也。』」。

刺膝臏,出液爲跛膝爲筋府,筋會於中,液出筋乾,故跛。刺臂太隂脉,出血多,立死臂太隂者,肺脉也。肺者,主行榮衞,隂陽治節由之,血出多則榮衞絕,故立死也。刺足少隂脉,重虚出血,爲舌難以言足少隂,腎脉也。足少隂脉貫腎,絡肺,繫舌本,故重虚出血則舌難言也。

刺膺中陷,中肺,爲喘逆,仰息肺氣上𣳘逆所致也。刺肘中内陷,氣歸之,爲不屈伸肘中,謂肘屈折之中,尺澤穴中也。刺過陷脉,惡氣歸之,氣固關節,故不屈伸也。

刺隂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遺溺股下三寸,腎之絡也,衝脉與少隂之絡,皆起於腎,下出於氣街,並循於隂股,其上行者,出胞中,故刺陷脉則令人遺溺也。刺掖下脇間内陷,令人欬掖下,肺脉也,肺之脉從肺系橫出掖下。眞心藏脉,直行者從心系却上掖下,刺陷脉則心肺俱動,故欬也。

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胞氣外𣳘,榖氣歸之,故少腹滿也。少腹,謂齊下也。刺腨腸内陷,爲腫腨腸之中,足太陽脉也。太陽氣𣳘,故爲腫。刺匡上陷骨,中脉,爲漏,爲盲匡,目匡也。骨中,謂目匡骨中也。匡骨中脉,目之系,肝之脉也。刺内陷則眼系絕,故爲目漏,目盲。

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諸筋者皆屬於節。津液滲潤之,液出則筋膜乾,故不得屈伸也。

黃帝問曰:「願聞虚實之要?」

歧伯對曰:「氣實形實,氣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隂陽應象大論〉曰:「形歸氣。」由是故虚實同焉。反,謂不相合應,失常平之候也,形氣相反,故病生。氣,謂脉氣。形,謂身形也。榖盛氣盛,榖虚氣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靈樞經》曰:「榮氣之道,内榖爲實,榖入於胃,氣傳與肺,精專者上行經隧。」由是故榖氣虚實,占必同焉,候不相應則爲病也。

白話文: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四》白話文翻譯:

原文提到幾條關於針灸禁忌的敘述,與《靈樞經》的說法略有出入。《靈樞經》指出:新受內傷、剛針灸完的人,大怒、過度勞累、大醉、飽食、飢餓、口渴的人,都不應針灸;只有在驚恐之後,待氣息平穩了才能針灸。

針刺陰股(大腿內側)的中間大脈,導致大量出血不止,會死。因為脾經的脈絡在此,脾主運化,如同大地中心般滋養四肢,大量出血則脾氣耗竭,因此致死。 (此段與其他部分一樣,原文有許多標點符號,現行翻譯已將其去除,並以現代語法重組。)

針刺陰股(大腿內側)的中間大脈,此條與皇甫士安的記載不同,他描述針刺跗上(足背),擊中大脈,脈絡貫穿前後,文中其他相關條目也與此條互相呼應。

針刺客主人穴(耳前上方)太深,會傷到內部脈絡,導致耳內漏液,聽力減退。客主人穴是穴位名稱,又稱上關,位於耳前上方骨頭凹陷處,手少陽經和足陽明經在此交會。針刺太深會傷及經脈,造成耳內漏液,脈絡受損則氣血運行不暢,所以會導致耳聾。

關於客主人穴的說明,與《氣穴論》的註釋相同;但《甲乙經》及《氣穴府論》的註釋則認為,此穴是手少陽、足陽明、足少陽三經的交會點,其中足少陽經可能記載有誤。

針刺膝蓋骨旁,流出液體,會導致跛足。因為膝蓋是筋絡聚集的地方,液體流失,筋絡乾枯,所以會跛足。針刺臂部的太陰脈(肺經),出血過多會立刻死亡。肺主呼吸系統,負責調節陰陽,大量出血則氣血運行中斷,因此立刻死亡。針刺足少陰脈(腎經),嚴重出血會導致說話困難。足少陰脈貫穿腎臟,絡於肺臟,連繫舌根,因此嚴重出血會影響舌頭的活動,導致說話困難。

針刺胸部中間的凹陷處,傷及肺部,會導致喘逆,呼吸困難。這是因為肺氣上逆所致。針刺肘部內側凹陷處,會導致肘部不能屈伸。肘部內側凹陷處指肘關節彎曲處的尺澤穴。針刺太深,傷及經脈,阻礙氣血運行,所以肘部不能屈伸。

針刺陰股下三寸的凹陷處,會導致尿失禁。陰股下三寸是腎經的絡脈所在,衝脈和少陰經的絡脈都起始於腎,向下經過氣街,沿著陰股運行,其上行部分則經過胞中(子宮),針刺太深會傷到這些脈絡,所以會導致尿失禁。針刺腋下肋骨之間的凹陷處,會導致咳嗽。腋下是肺經的經脈經過的地方,心經的經脈也從心臟向上經過腋下。針刺太深,會刺激心肺,所以導致咳嗽。

針刺少腹(腹部下緣),傷到膀胱,會導致尿頻,腹部脹滿。這是因為胞氣外泄,穀氣內聚所致。少腹指肚臍以下的腹部。針刺腸道內側,會導致腫脹。這是因為足太陽經的氣血淤滯所致。針刺眼眶上方的凹陷處,傷及經脈,會導致眼瞼漏液或失明。眼眶上方的經脈與眼睛相連,屬於肝經的脈絡,針刺太深,會導致經絡受損,造成眼瞼漏液或失明。

針刺關節,導致液體流出,使關節不能屈伸。因為筋絡依靠津液滋潤,液體流失,筋膜乾枯,所以關節不能屈伸。

黃帝問道:「我想了解虛實的關鍵。」

歧伯回答道:「氣實則形實,氣虛則形虛,這是正常的現象。如果相反,就會生病。《陰陽應象大論》說:『形歸於氣。』所以虛實是相互關聯的。所謂相反,是指不相符合,失去正常平衡狀態。形氣相反,所以疾病就產生了。氣指的是脈氣,形指的是身形。飲食充足則氣盛,飲食缺乏則氣虛,這是正常的現象。如果相反,就會生病。《靈樞經》說:『榮氣的運行,內在的飲食充足為實,飲食進入胃部,氣傳送到肺部,精華部分向上運行經脈。』因此,飲食和氣的虛實是相互依存的,如果觀察到的現象不相符合,那就是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