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四 (2)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四

帝曰:「余未知其所謂?願聞其解。」

歧伯曰:「刺骨無傷筋者,鍼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無傷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無傷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無傷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是皆謂遣邪也。然筋有寒邪,肉有風邪,脉有濕邪,皮有熱邪,則如是遣之。所謂邪者,皆言其非順正氣,而相干犯也。

~~,新校正云:「詳此謂刺淺不至所當刺之處也。下文則誡其太深也。」。所謂刺皮無傷肉者,病在皮中,鍼入皮中無傷肉也。刺肉無傷筋者,過肉中筋也。刺筋無傷骨者,過筋中骨也。此之謂反也此則誡過分太深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云:『刺如此者是謂傷,此皆過,過必損其血氣,是謂逆也。邪必因而入也。

』」。」

黃帝問曰:「願聞禁數?」

歧伯對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於左肝象木,王於春,春陽發生,故生於左也。肺藏於右肺象金,王於秋,秋隂收殺,故藏於右也。~~,~~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肝爲少陽,陽長之始,故曰生。肺爲少隂,隂藏之初,故曰藏。』」,心部於表陽氣主外,心象火也。

,腎治於裏隂氣主内,腎象水也。~~,~~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心爲五藏部主,故得稱部。腎間動氣内治五藏,故曰治。』」,脾爲之使營動不已,糟粕水榖,故使者也。胃爲之市水榖所歸,五味皆入,如市雜,故爲市也。鬲肓之上,中有父母鬲肓之上,氣海居中。

氣者,生之原。生者,命之主。故氣海爲人之父母也。~~,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心下鬲上爲肓。心爲陽,父也。肺爲隂,母也。肺主於氣,心主於血,共營衞於身,故爲父母。』」。七節之傍,中有小心小心,謂眞心神靈之宮室。,~~新校正云:「按《太素》『小心』作『志心』,楊上善云:『脊有三七二十一節,腎在下七節之傍。腎神曰志,五藏之靈皆名爲神,神之所以任得。

名爲志者,心之神也。』」。從之有福,逆之有咎從,謂隨順也。八者,人之所以生,形之所以成,故順之,則福延。逆之則咎至。

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爲噫心在氣爲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爲語肝在氣爲語。~~,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并《甲乙經》『語』作『欠』。元起云:『腎傷則欠,子母相感也。』王氏改『欠』作『語』。」。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爲嚏腎在氣爲嚏。,~~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經》『六日』作『三日』。

」。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爲欬肺在氣爲欬。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爲吞脾在氣爲吞。~~,~~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經》『十日』作『十五日』,刺中五藏與〈診要經終論〉并〈四時刺逆從論〉相重,此叙五藏相次之法,以所生爲次,《甲乙經》以心肺肝脾腎爲次,是以所剋爲次,全元起本舊文則錯亂無次矣。」。

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不明白您的意思,希望能解說一下。」

歧伯回答:「針刺骨頭而不傷到筋,是因為針只到達筋膜就停止,沒有刺到骨頭。針刺筋膜而不傷到肌肉,是因為針只到達肌肉就停止,沒有刺到筋膜。針刺肌肉而不傷到經脈,是因為針只到達經脈就停止,沒有刺到肌肉。針刺經脈而不傷到皮膚,是因為針只到達皮膚就停止,沒有刺到經脈。這些都是驅除邪氣的方法。然而,筋膜有寒邪,肌肉有風邪,經脈有濕邪,皮膚有熱邪,就應該這樣驅除。所謂邪氣,都是指那些違背正常生理氣機,互相干擾侵犯的病邪。」

(原文在此處有缺失或校正說明,大意是指針刺過淺或過深都是錯誤的,並說明了不同部位針刺深淺的正確方式。)

(原文在此處有缺失或校正說明,大意是指針刺過深會造成傷害,損傷氣血,導致邪氣乘虛而入。)

黃帝問道:「我想了解一下禁針的部位和數量。」

歧伯回答:「人體內臟有要害部位,不可不謹慎觀察。肝臟位於左側,肝屬木,主春,春天陽氣生發,所以位於左側。肺臟位於右側,肺屬金,主秋,秋天陰氣收斂肅殺,所以位於右側。(原文在此處有校正說明,大意是說明肝屬少陽,為陽氣生發之始;肺屬少陰,為陰氣收藏之初。)心臟居於體表,主陽氣,主外,心屬火。腎臟居於體內,主陰氣,主內,腎屬水。(原文在此處有校正說明,大意是說明心臟為五臟之主,故稱“部”;腎臟調節體內氣機,統攝五臟,故稱“治”。)脾臟主管運化水穀精微,使氣血運行不息,所以是“使者”。胃臟是水穀的聚集場所,五種味道都進入胃中,如同市場般混雜,所以稱作“市”。膈肌和肓俞穴之間,是氣海穴的所在位置。

氣是生命的本源,生命是氣的統帥,所以氣海穴是人體的根本。 (原文在此處有校正說明,大意是說明心屬陽為父,肺屬陰為母,心主血,肺主氣,共同滋養人體。)在第七節脊椎旁有“小心”(或“志心”),這是心神靈府所在。(原文在此處有校正說明,大意是說明“小心”或“志心”指的都是腎神,為五臟之靈。)順應自然法則就會有福報,違背自然法則就會招致禍患。順應,指的是順應自然法則。這八個方面,是人之所以生存,形體之所以成形的原因,所以順應它,福澤就會延綿;違背它,禍患就會降臨。

針刺到心臟,一天內會死亡,其表現為呃逆(打嗝);針刺到肝臟,五天內會死亡,其表現為說話困難(或打哈欠);(原文在此處有校正說明,大意是說明不同版本對此處症狀記載不同。)針刺到腎臟,六天內會死亡,其表現為打噴嚏;(原文在此處有校正說明,大意是說明不同版本對死亡時間記載不同。)針刺到肺臟,三天內會死亡,其表現為咳嗽;針刺到脾臟,十天內會死亡,其表現為吞嚥困難。(原文在此處有校正說明,大意是說明不同版本對死亡時間及五臟次序記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