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四 (1)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四

啟玄子次註林億孫竒髙保衡等奉敕校正孫兆重改誤

黃帝問曰:「願聞刺要。」

歧伯對曰:「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道,謂氣所行之道也。過之則内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過之内傷,以大深也。不及外壅,以妄益他分之氣也。氣益而外壅,故邪氣隨虚而從之也。淺深不得,反爲大賊,内動五藏,後生大病賊,謂私害。動,謂動亂。

然不及則外壅,過之則内傷,旣且外壅内傷是爲大病之階漸爾。故曰:「後生大病也。」。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膚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毛之長者,曰毫。皮之文理,曰腠理。然二者皆皮之可見者也。』

是故刺毫毛腠理,無傷皮,皮傷則内動肺,肺動則秋病温瘧,泝泝然寒慄《鍼經》曰:「凡刺有五,以應五藏。一曰半刺,半刺者,淺内而疾發鍼,令鍼傷多如拔髮狀,以取皮氣,此肺之應也。」然此其淺以應於肺,腠理毫毛猶應更淺,當取髮根,淺深之半爾。肺之合皮,王於秋氣,故肺動則秋病,温瘧泝泝然寒慄也。

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内動脾,脾動則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不嗜食脾之合肉,寄王四季,又其脉從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絡胃,上鬲,俠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別者,復從胃別,上鬲,注心中,故傷肉則動脾,脾動則四季之月腹脹,煩而不嗜食也。七十二日,四季之月者,謂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各十二日後,土寄王十八日也。

刺肉無傷脉,脉傷則内動心,心動則夏病心痛心之合脉,王於夏氣,眞心少隂之脉起,於心中,出屬心系。心包心主之脉,起於胸中,出屬心包。〈平人氣象論〉曰:「藏眞通於心,故脉傷則動心。」心動則夏病心痛。刺脉無傷筋,筋傷則内動肝,肝動則春病熱而筋弛肝之合筋,王於春氣。

《鍼經》曰:「熱則筋緩,故筋傷則動肝。」肝動則春病熱而筋弛緩。弛,猶縱緩也。刺筋無傷骨,骨傷則内動腎,腎動則冬病脹腰痛腎亦合骨,王於冬氣。腰爲腎府,故骨傷則動腎,腎動則冬病腰痛也。腎之脉直行者,從腎上貫肝鬲,故脹也。刺骨無傷髓,髓傷則銷鑠,䯒酸,體解㑊然,不去矣髓者,骨之充。

《鍼經》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䯒酸,眩冒。」故髓傷則腦髓銷鑠,䯒酸,體解㑊然,不去也。銷鑠,謂髓腦銷鑠。解㑊,謂強不強,弱不弱,熱不熱,寒不寒解。解㑊,㑊然不可名之也。腦髓銷鑠,骨空之所致也。

黃帝問曰:「願聞刺淺深之分謂皮肉筋脉骨之分位也。?」

歧伯對曰:「刺骨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脉,刺脉者無傷皮,刺皮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骨。」

白話文:

黃帝問:「我想知道針刺的要領。」

岐伯回答:「疾病有表淺和深層之分,針刺也有淺刺和深刺之別,都要達到治療的目標,不能過度或不及。所謂的『道』,指的是氣運行的通道。過度深刺會傷及身體內部,不及則會造成體表阻塞。阻塞則邪氣容易侵入,造成內部損傷是因為針刺太深。不及則造成體表阻塞,是因為妄動了其他部位的氣。氣過多導致體表阻塞,邪氣就會趁虛而入。針刺深淺不當,反而會變成傷害身體的強盜,導致內臟紊亂,最終引發大病。所謂的『賊』,指的是私下損害;所謂的『動』,指的是擾亂。

不及會導致體表阻塞,過度則會造成內部損傷,既有體表阻塞又有內部損傷,這是引發大病的開始。所以說:『之後會產生大病。』所以說:『疾病有的在細毛孔處,有的在皮膚表面,有的在肌肉,有的在脈絡,有的在筋,有的在骨,有的在骨髓。』細毛孔指的是毛髮生長的地方,皮膚紋理指的是皮膚的紋路。這兩者都是肉眼可見的皮膚表層。」

「所以,針刺細毛孔時,不要傷到皮膚。皮膚受傷會影響到肺,肺受到影響,秋天就會得溫瘧病,出現發冷發抖的症狀。《針經》中說:『針刺有五種,對應五臟。第一種是半刺,半刺是指淺刺,快速進針並快速出針,使針孔像拔掉頭髮一樣,目的是獲取皮膚的氣,這是對應肺的。』這種淺刺是為了治療肺病,而細毛孔部位的針刺應該更淺,要取毛髮根部,深度約是半刺的一半。肺與皮膚相合,在秋天最旺盛,因此肺受到影響,秋天就容易得病,出現溫瘧發冷發抖的症狀。

針刺皮膚時,不要傷到肌肉。肌肉受傷會影響到脾,脾受到影響,過了七十二天,也就是每個季節的最後一個月,會出現腹脹、煩躁、食慾不振的症狀。脾與肌肉相合,在四季末最旺盛,並且脾的脈絡從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歸屬於脾,聯絡胃,上行至膈膜,經過咽喉,連接舌根,散佈於舌下,其分支從胃分出,上行至膈膜,注入心臟。所以傷到肌肉就會影響到脾,脾受到影響,在每個季節的最後一個月會出現腹脹、煩躁、食慾不振的症狀。所謂的七十二天,指的是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每個季節的最後十二天後,土氣寄旺十八天。」

「針刺肌肉時,不要傷到脈絡。脈絡受傷會影響到心,心受到影響,夏天就會出現心痛的症狀。心與脈絡相合,在夏天最旺盛。真心的少陰脈起於心臟,歸屬於心系。心包的心主脈,起於胸中,歸屬於心包。《平人氣象論》說:『五臟的精氣都與心相通,所以脈絡受傷就會影響到心。』心受到影響,夏天就會出現心痛的症狀。針刺脈絡時,不要傷到筋。筋受傷會影響到肝,肝受到影響,春天就會出現發熱、筋脈鬆弛的症狀。肝與筋相合,在春天最旺盛。《針經》說:『發熱則筋脈鬆弛,所以筋受傷就會影響到肝。』肝受到影響,春天就會出現發熱、筋脈鬆弛的症狀。所謂的『弛』,就是鬆緩的意思。針刺筋時,不要傷到骨。骨受傷會影響到腎,腎受到影響,冬天就會出現腰脹痛的症狀。腎也與骨相合,在冬天最旺盛。腰部是腎的所在,所以骨頭受傷就會影響到腎,腎受到影響,冬天就會出現腰痛的症狀。腎的脈絡直行,從腎向上貫穿肝膈,所以會出現脹痛。針刺骨時,不要傷到骨髓。骨髓受傷就會損耗,導致脊椎痠痛,身體虛弱無力,無法恢復。骨髓是骨的精華。《針經》說:『髓海不足,就會出現頭暈、耳鳴、脊椎痠痛、眩暈。』所以骨髓受傷就會導致腦髓損耗、脊椎痠痛、身體虛弱無力,無法恢復。所謂的『銷鑠』,指的是骨髓損耗。所謂的『解㑊』,指的是身體既不強壯也不虛弱,既不發熱也不發冷的狀態,無法確切形容。腦髓損耗是骨骼空虛所致。」

黃帝問:「我想知道針刺深淺的分寸,也就是皮膚、肌肉、筋脈、骨骼的具體位置。」

岐伯回答:「針刺骨頭時不要傷到筋,針刺筋時不要傷到肉,針刺肉時不要傷到脈,針刺脈時不要傷到皮膚,針刺皮膚時不要傷到肉,針刺肉時不要傷到筋,針刺筋時不要傷到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