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三 (5)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三 (5)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三
」
帝曰:「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是陽氣太盛於外,隂氣不足,故有餘也。~~,~~新校正云:「詳此十五字舊作『文寫』,按《甲乙經》、《太素》並無此文,再詳乃是全元起注,後人誤書於此,𫝆作注書。」。
太隂脉微細如髮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爲何病癃,小便不得也。溲,小便也。頸膺如格,言頸與胸膺如相格拒,不順應也。人迎躁盛,謂結喉兩傍脉動盛滿急數,非常躁速也,胃脉也。太隂脉微細如髮者,謂手大指後同身寸之一寸,骨髙脉動處脉,則肺脉也。此正手太隂脉氣之所流,可以候五藏也。
?」
歧伯曰:「病在太隂,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病癃,數溲,身熱如炭,頸膺如格,息氣逆者,皆手太隂脉,當洪大而數,𫝆太隂脉反微細如髮者,是病與脉相反也。何以致之,肺氣逆陵於胃而爲是,上使人迎躁盛也,故曰病在太隂,其盛在胃也,以喘息氣逆,故云頗亦在肺也。病因氣逆,證不相應,故病,名曰厥,死不治也。
此所謂得五有餘,二不足也。」
帝曰:「何謂五有餘,二不足?」
歧伯曰:「所謂五有餘者,五病之氣有餘也。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𫝆外得五有餘,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裏,亦正死,明矣外五有餘者,一身熱如炭,二頸膚如格,三人迎躁盛,四喘息,五氣逆也。
内二不足者,一病癃,一日數十溲,二太隂脉微細如髮,夫如是者,謂其病在表,則内有二不足,謂其病在裏,則外得五有餘,表裏旣不可馮,補寫固難爲法,故曰此其身不表不裏,亦正死,明矣。」
帝曰:「人生而有病巔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夫百病者,皆生於風、雨、寒、暑、隂、陽、喜、怒也。然始生有形,未犯邪氣,已有巔疾,豈邪氣素傷邪?故問之。巔,謂上巔,則頭首也。?」
歧伯曰:「病名爲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爲巔疾也精氣,謂陽之精氣也。。」
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狀,切其脉大緊,身無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爲何病痝然,謂面目浮起而色雜也。大緊,謂如弓弦也。大,即爲氣。緊,即爲寒。寒氣内薄而反無痛,與衆別異常,故問之也。?」
歧伯曰:「病生在腎,名爲腎風脉如弓弦,大而且緊,勞氣内蓄,寒復内爭,勞氣薄寒,故化爲風,風勝於腎,故曰腎風。。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死腎水受風,心火痿弱,火水俱困,故必死。。」
帝曰:「善。」
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爲腫滿,謂脉氣滿實也。腫,謂癰腫也。藏氣滿乃如是。肺之雍,喘而兩胠滿肺藏氣而外主息,其脉支別者,從肺系橫出腋下,故喘而兩胠滿也。~~,~~新校正云:「詳肺雍、肝雍、腎雍,《甲乙經》俱作『癰』。」。肝雍,兩胠滿,卧則驚,不得小便肝之脉循股隂,入髦中,環隂器,抵少腹,上貫肝鬲,布脇肋,故胠滿不得小便也。肝主驚駭,故卧則驚。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白話文翻譯
黃帝說:「患有尿頻的人,一天小便數十次,這是氣不足。身體發熱像燒炭一樣,頸項胸膺感覺像是被卡住,人迎脈搏跳動很盛,呼吸急促,氣逆,這是氣有餘,是陽氣太盛於外,陰氣不足,所以氣有餘。」(原文中一段文字被認為是後人誤加,故略去)
太陰脈微細如髮絲一般,這是氣不足,這種病症出現在哪裡?叫什麼名字?小便不利。小便,就是小便的意思。頸項胸膺如相格拒,是指頸部和胸膺部位感覺阻塞不通暢。人迎脈搏跳動很盛很急,是指喉嚨兩旁的脈搏跳動很盛滿、急促,非常躁動,這是胃脈。太陰脈微細如髮絲一般,是指手拇指後方,同身寸之一寸,骨頭高起脈搏跳動的地方,這是肺脈。這是手太陰脈氣流經之處,可以由此觀察五臟的狀況。
岐伯說:「病在太陰,盛在胃,也牽涉到肺,病名叫做厥,這種病治不好會死。尿頻、身體發熱像燒炭一樣、頸項胸膺感覺像是被卡住、呼吸氣逆,這些都是手太陰脈的表現,應該脈象洪大而頻數,但太陰脈卻反而是微細如髮絲一般,這是病情與脈象相反。這是怎麼引起的?肺氣逆衝犯胃而導致這樣的情況,向上則導致人迎脈搏跳動很盛,所以說病在太陰,其盛在胃。因呼吸急促、氣逆,所以也說牽涉到肺。因為氣逆,症狀和脈象不符,所以得病,名曰厥,死而不可治。
這就是所謂的五個方面有餘,兩個方面不足。」
黃帝說:「什麼是五個方面有餘,兩個方面不足?」
岐伯說:「所謂五個方面有餘,是指五種病邪的氣盛。兩個方面不足,也是指病邪之氣不足。外在五個方面有餘,內在兩個方面不足,這種情況下,身體既不屬表證也不屬裏證,必定會死,這是很明顯的。外在五個方面有餘,分別是:一、身體發熱像燒炭一樣;二、頸項胸膺感覺像是被卡住;三、人迎脈搏跳動很盛;四、呼吸急促;五、氣逆。
內在兩個方面不足,分別是:一、尿頻,一天小便數十次;二、太陰脈微細如髮絲一般。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如果說是表證,那麼內在就有兩個方面不足;如果說是裏證,那麼外在就有五個方面有餘。表裏證狀都不明確,治療方法很難確定,所以說這種情況身體既不屬表證也不屬裏證,必定會死,這是很明顯的。」
黃帝說:「人生下來就患有頭頂疼痛的疾病,這種病叫什麼名字?又是怎麼引起的?百病都產生於風、雨、寒、暑、陰、陽、喜、怒。但是人剛出生有形體,還沒有受到外邪侵犯,就已經患有頭頂疼痛的疾病,難道是先天就受了邪氣的傷害嗎?所以才問。」(巔,指頭頂)
岐伯說:「這種病叫做胎病,這是因為在母親腹中時,母親受到很大的驚嚇,氣往上走而不往下走,精氣都停留在上,所以導致孩子出生後患有頭頂疼痛的疾病。精氣,指陽氣的精氣。」
黃帝說:「有一種疾病,面部浮腫,顏色雜亂,摸脈搏很緊,身體沒有疼痛,形體不消瘦,吃不下東西,吃的很少,這種病叫什麼名字?面部浮腫,顏色雜亂,脈搏像弓弦一樣,很緊,身體沒有疼痛,與其他疾病不一樣,所以才問。」
岐伯說:「這種病產生在腎臟,叫做腎風。脈象像弓弦一樣,又大又緊,勞氣內蓄,寒邪也內盛,勞氣和寒邪相互搏鬥,所以化為風,風邪勝於腎臟,所以叫做腎風。腎風導致吃不下東西,容易受驚嚇,受驚嚇後,心氣衰竭,就會死亡。腎水受風寒,心火衰弱,水火都受損,所以必然會死亡。」
黃帝說:「很好。」
肝滿、腎滿、肺滿,都是實證,就是腫脹,是指脈氣充實。腫,指癰腫。臟腑之氣充實就是這樣。肺壅塞,呼吸急促,兩側脅肋部脹滿。肺臟主管呼吸,其脈分支從肺系橫出腋下,所以呼吸急促,兩側脅肋部脹滿。(原文中一段文字被認為是後人誤加,故略去)肝壅塞,兩側脅肋部脹滿,臥下時會驚悸,小便不利。肝的經脈沿著大腿內側,進入會陰,環繞陰器,到達少腹,向上貫穿肝臟和膈肌,佈於脅肋,所以脅肋部脹滿,小便不利。肝主疏泄,故臥下時會驚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