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三 (2)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三

帝曰:「何以知之?」

歧伯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言頸項之脉皆動不止也。陽明常動者,動於結喉傍,是謂人迎、氣舍之分位也。若少陽之動,動於曲頰下,是謂天窗、天牖之分位也。若巨陽之動,動於項兩傍,大筋前陷者中,是謂天柱、天容之分位也。不應常動而反動甚者,動當病也。

新校正云:「詳王注以天窗爲少陽之分位,天容爲太陽之分位,按《甲乙經》天窗乃太陽脉氣所發,天容乃少陽脉氣所發,二位交互,當以《甲乙經》爲正也。」。」

帝曰:「治之柰何?」

歧伯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隂,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食少則氣衰,故節去其食,即病自止。~~,~~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奪』作『衰』,《太素》同也。」。使之服以生鐵洛爲飲新校正云:「按《甲乙經》『鐵洛』作『鐵落』,『爲飲』作爲『後飯』。」。

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之或爲人傳文誤也。鐵洛味辛微温平,主治下氣。方俗或呼爲鐵漿,非是生鐵液也。」

帝曰:「善。有病身熱解墯,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爲何病?」

歧伯曰:「病名曰酒風飲酒中風者也。〈風論〉曰:「飲酒中風則爲漏風。」是亦名漏風也。夫極飲者,陽氣盛而腠理疏,玄府開發。陽盛則筋痿弱,故身體解墯也。腠理疏則風内攻玄府,發則氣外𣳘,故汗出如浴也。風氣外薄膚腠,復開汗多,内虚癉熱熏肺,故惡風少氣也。因酒而病故曰酒風。。」

帝曰:「治之柰何?」

歧伯曰:「以澤寫、朮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爲後飯朮,味苦温平,主治大風,止汗。麋銜,味苦寒平,主治風濕,筋痿。澤寫,味甘寒平,主治風濕,益氣。由此功用,方故先之。飯後藥先,謂之後飯。。」

所謂深之細者,其中手如鍼也,摩之,切之。聚者,堅也。博者,大也。《上經》者,言氣之通天也。《下經》者,言病之變化也。《金匱》者,決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竒恒》者,言竒病也。所謂竒者,使竒病不得以四時死也。恒者,得以四時死也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得病傳之至於勝時而死,此爲恒。

中生喜怒,𫝆病次傳者,此爲竒。』」。所謂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處以四時度之也凡言所謂者,皆釋未了義,𫝆此所謂尋前後經文,悉不與此篇義相接,似𫝆數句少成文義者,終是經文,丗本旣闕第七二篇,應彼闕經錯簡文也。古文斷裂繆續於此。

黃帝問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爲何也重身,謂身中有身,則懷姙者也。瘖,謂不得言語也。姙娠九月,足少隂脉養胎,約氣斷則瘖不能言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黃帝問道:「怎麼知道這些呢?」

岐伯回答:「陽明脈常動,巨陽、少陽脈卻不動,本該不動卻反而動了,就是大病的徵兆,這是從頸項的脈搏就能觀察到的。陽明脈常動的位置,是在喉結旁邊,也就是人迎、氣舍穴位所在。如果少陽脈動,則動於頰骨下方,這是天窗、天牖穴位。如果巨陽脈動,則動於項部兩側,大筋前方凹陷處,這是天柱、天容穴位。這些脈搏本不該常動,如果反而動得很厲害,那就是有病了。

(新校正注:詳見王注,以天窗為少陽穴位,天容為太陽穴位。但根據《甲乙經》,天窗是太陽脈氣發源處,天容是少陽脈氣發源處,兩者位置互換,因此應該以《甲乙經》為準。)」

黃帝問道:「那該怎麼治療呢?」

岐伯回答:「減少飲食就行了。食物進入陰中,滋養陽氣,所以減少飲食就能治癒。食物減少,氣血就會衰弱,因此減少飲食,病自然就好了。(新校正注:根據《甲乙經》和《太素》記載,「奪」應作「衰」。)讓他服用生鐵落作為飲後藥。(新校正注:根據《甲乙經》,「鐵洛」應作「鐵落」,「為飲」應作「後飯」。)

生鐵落,具有下氣的作用,可能是後人傳抄時出了錯誤。鐵落味辛微溫平,主治下氣。民間也有人稱它為鐵漿,但它並不是生鐵的液體。」

黃帝問道:「很好。如果有人患病,身體發熱、四肢酸軟、汗出如洗、怕風、氣短,這是什麼病?」

岐伯回答:「這種病叫做酒風,也就是飲酒中風。 《風論》說:『飲酒中風則為漏風。』這也是漏風的一種。經常酗酒的人,陽氣盛而肌膚疏鬆,毛孔張開。陽氣盛則筋骨痿弱,所以身體酸軟。肌膚疏鬆則風邪內侵毛孔,發散則氣外泄,所以汗出如洗。風邪侵犯肌膚,又使汗多,內虛的邪熱熏蒸肺部,所以怕風、氣短。因為飲酒而致病,所以稱為酒風。」

黃帝問道:「那該怎麼治療呢?」

岐伯回答:「用澤瀉、蒼朮各十分,蘼蕪五分,混合研磨成末,飯後服用。蒼朮味苦溫平,主治大風,止汗。蘼蕪味苦寒平,主治風濕、筋骨痿弱。澤瀉味甘寒平,主治風濕,益氣。根據這些藥物的功效,所以這樣處方。飯後服用藥物,指的是飯後服用。」

關於經文中「深之細者,其中手如鍼也,摩之,切之。聚者,堅也。博者,大也。」等內容,指的是針灸手法及經絡的解釋,與上下經、金匱、揆度、奇恒等經文名稱的釋義,以及對奇恆之病的說明。文中也提到,部分文字可能是因為古代文獻殘缺不全,造成文句斷裂或錯亂。

最後,黃帝問及懷孕九個月不能說話的原因,岐伯解釋為足少陰脈負責養胎,氣血運行受阻導致不能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