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二 (8)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二 (8)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二
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爲骨痿腰爲腎府,又腎脉上股内,貫脊,屬腎,故腎氣熱則腰脊不舉也。腎主骨髓,故熱則骨枯而髓減,發則爲骨痿。」
帝曰:「何以得之?」
歧伯曰:「肺者,藏之長也,爲心之蓋也位髙而布葉於胸中,是故爲藏之長,心之蓋。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志苦不暢,氣鬱故也。肺藏氣,氣鬱不利,故喘息有聲而肺熱葉焦也。故曰:「五藏因肺熱葉焦,發爲痿躄。」此之謂也肺者,所以行榮衞,治隂陽,故引曰:「五藏因肺熱而發爲痿躄也。
」。故本病曰:「大經空虚,發爲肌𤷒,傳爲脉痿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衞不散,熱氣在中,故胞絡絕而陽氣内鼓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心下崩,謂心包内崩而下血也。溲,謂溺也。~~,~~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胞絡者,心上胞絡之脉也。
』詳經注中『胞』字俱當作『包』,全本『胞』又作『肌』也。」。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内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本病,古經論篇名也。大經,謂大經脉也。以心崩溲血,故大經空虚,脉空則熱内薄,衞氣盛,榮氣微,故發爲肌𤷒也,先見肌𤷒,後漸脉痿,故曰傳爲脉痿也。
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爲筋痿,及爲白淫思想所願,爲祈欲也。施寫勞損,故爲筋痿及白淫也。白淫,謂白物淫衍如精之狀,男子因溲而下,女子隂器中緜緜而下也。」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内也《下經》,上古之經名也。使内,謂勞役隂力費竭精氣也。
」
有漸於濕,以水爲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𤷒而不仁,發爲肉痿業惟近濕,居處澤下,皆水爲事也,平者乆而猶怠,感之者尤甚矣。肉屬於脾,脾氣惡濕,濕著於内則衞氣不榮,故肉爲痿也。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隂陽應象大論〉曰:「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脉。」此之謂害肉也。
」有所逺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内伐,内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藏也,𫝆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發爲骨痿陽氣内伐,謂伐腹中之隂氣也。水不勝火,以熱舍於腎中也。故《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腎性惡燥,熱反居中,熱薄骨乾,故骨痿無力也。
」
帝曰:「何以別之?」
歧伯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熱者,色赤而絡脉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各求藏色及所主養而命之,則其應也。。」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
歧伯曰:「陽明者,五藏六府之海陽明,胃脉也,胃爲水榖之海也。主閏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宗筋,謂隂髦中,橫骨上下之竪筋也。上絡胸腹,下貫髖尻,又經於背腹上頭項,故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然腰者身之大關節,所以司屈伸,故曰機關。衝脉者,經脉之海也《靈樞經》曰:「衝脉者,十二經之海。
白話文:
腎臟有熱,就會腰背無力,骨骼枯萎,骨髓減少,最終導致骨痿。因為腰是腎臟的府邸,而腎經又向上通達大腿內側,貫穿脊柱,所以腎臟有熱就會腰背無力。腎臟主宰骨骼和骨髓,因此有熱就會骨骼枯萎,骨髓減少,最終導致骨痿。
皇帝問:「這是怎麼引起的?」
歧伯回答:「肺臟是臟腑之長,也是心的屏障,位置高,佈滿胸腔,所以它是臟腑之長,也是心的屏障。如果有所失落,有所求而不得,就會發出肺鳴的聲音,肺鳴則說明肺熱、肺葉受損、心情苦悶不暢、氣機鬱結。肺臟貯藏氣息,氣機鬱結不暢,所以會喘息有聲,肺熱肺葉受損。所以說:‘五臟因為肺熱肺葉受損而導致痿躄。’這就是這個道理。肺臟負責運行榮衛之氣,調和陰陽,所以說:‘五臟因為肺熱而導致痿躄。’
本病症狀是:大經脈虛弱,導致肌肉萎縮,進而發展為脈管萎縮。患者悲傷,則心系急迫,肺部佈滿的葉子向上提舉,上焦不通暢,榮衛之氣不能散佈,熱氣滯留在體內,所以胞絡(經脈)斷絕,陽氣內部鼓動,就會出現心下崩潰,頻尿帶血的症狀。心下崩潰,指的是心包內部崩裂而流血。溲,指的是小便。……(此處省略原文中部分內容)……悲傷過度,就會胞絡斷絕,胞絡斷絕則陽氣內動,就會出現心下崩潰,頻尿帶血的症狀。本病,是古代醫書中的篇名。大經,指的是大的經脈。由於心下崩潰,頻尿帶血,所以大經脈虛弱,經脈空虛則熱氣內盛,衛氣旺盛,榮氣衰弱,所以導致肌肉萎縮。先出現肌肉萎縮,然後逐漸發展為脈管萎縮,所以說它會傳變為脈管萎縮。
思慮過度,有所求而不得,意淫於外,房事過度,宗筋鬆弛,就會導致筋萎,以及白淫。思慮過度,有所求而不得,指的是慾望。房事過度勞損,所以導致筋萎以及白淫。白淫,指的是像精液一樣的白濁分泌物,男子從尿道排出,女子從陰道排出。所以《下經》說:‘筋萎是由於肝臟受損所致。’使內,指的是勞役過度,耗損精氣。
長期處於潮濕環境,從事與水有關的工作,或者居住在潮濕的地方,肌肉浸潤潮濕,萎縮而失去知覺,就會導致肌肉萎縮。凡是靠近潮濕的地方,居住在低窪潮濕的地方,都與水有關的工作。體質平和的人,時間久了也會感到疲勞,體質虛弱的人更甚。肌肉屬脾,脾氣怕濕,濕邪入侵體內,就會導致衛氣不能滋養肌肉,所以肌肉就會萎縮。所以《下經》說:‘肌肉萎縮是由於潮濕的環境引起的。’《陰陽應象大論》說:‘地面的濕氣,入侵人體就會損害皮膚、肌肉、筋脈。’這就是損害肌肉的原因。
長途跋涉勞累,遇到酷暑而口渴,口渴就會陽氣內盛,陽氣內盛就會熱邪積聚在腎臟。腎臟是水臟,水克不住火,就會骨骼枯萎,骨髓虛弱,所以腳不能支撐身體,就會導致骨痿。陽氣內盛,指的是損害腹中陰氣。水克不住火,指的是熱邪積聚在腎臟。所以《下經》說:‘骨痿是由於酷暑引起的。’腎臟的特性是厭惡乾燥,而熱邪卻聚集在腎臟,熱邪侵蝕骨骼,骨骼乾燥,所以骨痿無力。
皇帝問:「這些病症如何區分?」
歧伯回答:「肺熱的人,面色蒼白,毛髮脫落。心熱的人,面色紅赤,血管充盈。肝熱的人,面色青黑,指甲枯萎。脾熱的人,面色黃,肌肉蠕動。腎熱的人,面色黑,牙齒鬆動。根據各臟腑的顏色和所主宰的物質來判斷,這就是它們的反應。」
皇帝說:「像夫子您說的這樣,可以了。書上說:‘治療痿證,只用取陽明經。’這是為什麼?」
歧伯回答:「陽明經是五臟六腑之海。陽明經,是胃經。胃是水谷之海。它主宰宗筋,宗筋負責束縛骨骼,使關節靈活。宗筋,指的是陰毛中間,橫骨上下豎直的筋。向上連接胸腹,向下貫穿髖部臀部,又經過背部、腹部、頭部和頸項,所以說宗筋負責束縛骨骼,使關節靈活。腰是人體重要的關節,負責屈伸,所以稱為機關。衝脈是經脈之海。《靈樞經》說:‘衝脈是十二經脈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