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11)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11)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汩汩乎不可止旣且傷腎,又竭膀胱,腎經内屬於耳中,膀胱脉生於目眥,故目盲所視,耳閉厥聽,大矣哉!斯乃房之患也,旣盲目視,又閉耳聰,則志意、心神、筋骨、腸胃潰潰乎若壞都,汩汩乎煩悶而不可止也。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此又誡喜怒不節,過用病生也。然怒則傷腎,甚則氣絕,大怒則氣逆而陽不下行,陽逆故血積於心胸之内矣。上,謂心胸也。然隂陽相薄,氣血奔并,因薄厥生,故名薄厥。〈舉痛論〉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靈樞經》曰:「盛怒而不止則傷志。

」〈隂陽應象大論〉曰:「喜怒傷氣。」由此則怒甚氣逆,血積於心胸之内矣。菀,積也。有傷於筋縱,其若不容怒而過用,氣或迫筋,筋絡内傷,機關縱緩,形容痿廢,若不維持。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夫人之身常偏汗出而濕潤者,乆乆偏枯,半身不隨。~~,~~新校正云:「按『沮』,《千金》作『祖』,全元起本作『恒』。

」。汗出見濕,乃生痤疿陽氣發𣳘,寒水制之,熱怫内餘,鬱於皮裏,甚爲痤癤,微作疿瘡。疿,風癮也。髙梁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虚髙,膏也。梁,梁也。不忍之人,汗出淋洗,則結爲痤疿。膏梁之人,内多滯熱,皮厚肉密,故内變爲丁矣。外濕旣侵,中熱相感,如持虚器受此邪毒,故曰受如持虚。

所以丁生於足者,四支爲諸陽之本也,以其甚虚於下,邪毒襲虚故爾。~~,~~新校正云:「按丁生之處,不常於足,蓋謂膏梁之變,饒生大丁,非偏著足也。」,勞汗當風,寒薄爲皶,欝乃痤時月寒凉,形勞汗發,淒風外薄,膚腠居寒,脂液遂凝蓄於玄府,依空滲涸,皶刺長於皮中,形如米或如針,乆者上黑,長一分,餘色白黃,而瘦於玄府中,俗曰粉刺,解表已。玄府,謂汗空也。

痤,謂色赤䐜憤,内蘊血膿,形小而大,如酸棗或如按豆,此皆陽氣内欝所爲,待耎而攻之,大甚焫出之。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此又明陽氣之運養也。然陽氣者,内化精微,養於神氣,外爲柔耎,以固於筋,動靜失宜,則生諸疾。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開,謂皮腠發𣳘。闔,謂玄府閉封。然開闔失宜爲寒所襲,内深筋絡,結固虚寒,則筋絡拘緛,形容僂俯矣。

《靈樞經》曰:「寒則筋急。」此其類也。陷脉爲瘻,留連肉腠陷脉,謂寒氣陷缺其脉也。積寒留舍,經血稽凝,乆瘀肉攻,結於肉理,故發爲瘍瘻,肉腠相連。俞氣化薄,傳爲善畏及爲驚駭言若寒中於背俞之氣,變化入深而薄於藏府者,則善爲恐畏及發爲驚駭也。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營逆則血鬱,血鬱則熱聚爲膿,故爲癰腫也。

白話文:

目盲不能看見,耳聾不能聽見,全身潰爛如同破敗的城牆,不停地滲出膿液,傷了腎臟,又耗竭了膀胱。腎經內在連結著耳朵,膀胱經脈起始於眼角,所以眼睛失明,耳朵失聰,這是非常嚴重的疾病!這是房室之疾造成的後果,眼睛失明,耳朵失聰,則意志、心神、筋骨、腸胃都潰爛不堪,煩悶不已,痛苦難忍。

陽氣過盛,大怒則氣息衰竭,血液淤積於上,使人昏厥。這再次告誡人們不可喜怒無常,過度消耗體力,以免生病。因為怒傷腎,嚴重時會氣絕,大怒則氣逆,陽氣不能下降,陽氣逆行,所以血液積聚在心胸之中。上,指心胸。陰陽失調,氣血衝擊,因而發生昏厥,故名薄厥。《舉痛論》說:「怒則氣逆,嚴重時會嘔血。」《靈樞經》說:「盛怒不止則傷志。」《陰陽應象大論》說:「喜怒傷氣。」由此可知,盛怒導致氣逆,血液積聚在心胸之中。菀,指積聚。損傷筋脈,如同不能忍受憤怒,過度消耗體力,氣血衝擊筋脈,筋絡內傷,關節鬆弛,肢體痿弱無力,如果不加以調理,汗出不勻,導致半身不遂。汗液外洩潮濕,就會生長痤瘡。陽氣發散,寒邪入侵,體內餘熱鬱積於皮膚之下,就形成痤瘡,輕微的則為風疹。高粱厚味飲食的變化,足部生長大的癰腫。如同用空器皿盛載膏粱厚味,高粱,指精細的糧食。不節制飲食的人,汗出後受風寒淋洗,就會形成痤瘡。飲食膏粱厚味的人,體內滯熱過多,皮膚厚實,所以內部變化形成癰腫。外部潮濕侵襲,內部熱邪相感,如同用空器皿盛載邪毒,所以說如同用空器皿盛載。

癰腫生在足部的原因是,四肢是諸陽之本,因為下部最虛弱,邪毒襲擊虛弱部位,所以如此。勞累出汗後遇風寒,寒邪侵襲則形成粉刺。天氣寒冷,身體勞累出汗,淒風侵襲,皮膚腠理受寒,脂液凝滯於汗孔,阻塞汗孔,粉刺生長在皮膚之中,形狀像米粒或針尖,時間長了顏色變黑,長出一分,其餘顏色白黃,而瘦弱於汗孔之中,俗稱粉刺,需要疏解表邪。痤瘡,是指顏色紅腫,內含膿血,形狀大小不一,如酸棗或按豆,這些都是陽氣鬱滯所致,待其成熟後再加以攻治,嚴重者需將膿液排出。

陽氣充足則滋養神氣,柔和則滋養筋脈。這再次說明陽氣的滋養作用。陽氣內化精微物質,滋養神氣,外在表現為柔和,以鞏固筋脈,動靜失衡,就會產生各種疾病。皮膚腠理開合失調,寒邪入侵,就會產生駝背。開,指皮膚腠理發散。闔,指汗孔閉合。開合失調,受寒邪侵襲,深入筋絡,導致筋絡拘緊,身體佝僂。

《靈樞經》說:「寒則筋急。」就是這個道理。寒邪侵入脈絡形成廔管,寒邪滯留在經絡,經血凝滯,久而久之形成肉瘤,在肉理中形成廔管,肉腠相連。背俞穴的氣機衰弱,就會產生恐懼和驚駭。如果寒邪侵入背俞穴的氣,變化深入而薄弱於臟腑,則容易恐懼和驚駭。營氣逆行,逆於肉理,就會產生癰腫。營氣逆行則血液淤積,血液淤積則熱聚成膿,所以形成癰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