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二 (2)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二 (2)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二
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爲腦風。風入系頭,則爲目風眼寒風府,穴名,正入項髮際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督脉陽維之會,自風府而上則腦戸也。腦戸者,督脉足太陽之會,故循風府而上則爲腦風也。足太陽之脉者,起於目内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故風入係頭,則爲目風眼寒也。
飲酒中風,則爲漏風熱鬱腠疏,中風汗出,多如液漏,故曰漏風,經具名曰酒風。入房,汗出中風,則爲内風内耗其精,外開腠理,因内風襲,故曰内風,經具名曰勞風。新沐中風,則爲首風沐髮中風舍於頭,故曰首風。乆風入中,則爲腸風飧𣳘風在腸中,上熏於胃,故食不化而下出焉。
飧𣳘者,食不化而出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云:『飧𣳘者,水穀不分爲利。』」。外在腠理,則爲𣳘風風居腠理,則玄府開通,風薄汗𣳘,故云𣳘風。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爲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長,先也,先百病而有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經》『致』字作『故攻』。
」。」
帝曰:「五藏風之形狀不同者何?願聞其診及其病能診,謂可言之證。能,謂内作病形。。」
歧伯曰:「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皏然白,時欬,短氣,晝日則差,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凡内多風氣,則熱有餘,熱則腠理開,故多汗也。風薄於内,故惡風焉。皏,謂薄白色也。肺色白,在變動爲欬,主藏氣,風内迫之,故色皏然白,時欬短氣也。晝則陽氣在表,故差。
暮則陽氣入裏,風内應之,故甚也。眉上,謂兩眉間之上,闕庭之部所,以外司肺候,故診在焉。白,肺色也。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診在口,其色赤焦絕,謂脣焦而文理斷絕也,何者?熱則皮剝故也。風薄於心,則神亂,故善怒而嚇人也。
心脉支別者,從心系上俠咽喉而主舌,故病甚則言不可快也。口脣色赤,故診在焉。赤者,心色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無『嚇』字。」。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乾,善怒,時憎女子,診在目下,其色青肝病則心藏無養,心氣虚故善悲。肝合木,木色蒼,故色微蒼也。
肝脉者,循股隂,入髦中,環隂器,抵少腹,俠胃,屬肝,絡膽,上貫鬲,布脇肋,循喉嚨之後,入頏顙,上出額,與督脉會於巔。其支別者,從目系下,故嗌乾,善怒,時憎女子,診在目下也。青,肝色也。
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墯,四支不欲動,色薄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脾脉起於足上,循䯒骨,又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鬲,俠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別者,復從胃別,上鬲,注心中,心脉出於手,循臂,故身體怠墮,四支不欲動,而不嗜食,脾氣合土主中央,鼻於面部亦居中,故診在焉。黃,脾色也。
白話文: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白話文翻譯:
風氣沿著風府穴往上走,就成了腦風。風進入系頭(頭部經絡),就成了目風和眼寒。風府穴位於項部髮際上一寸,大筋內側凹陷處,是督脈與陽維脈的交會點,從風府穴往上就是腦戶。腦戶是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點,所以風氣循風府穴往上就成了腦風。足太陽膀胱經的經脈,起始於目內眥(眼角內側),向上經過額頭,交會於頭頂,進入絡腦,然後再出來,所以風進入系頭,就成了目風和眼寒。
飲酒後中風,則為漏風;熱邪鬱積在肌膚疏鬆處,中風後汗出,像水一樣多,所以叫做漏風,經書中也稱為酒風。房事後汗出中風,則為內風;耗傷精氣,使肌膚腠理開泄,內風乘虛而入,所以叫做內風,經書中也稱為勞風。洗完澡後中風,則為首風;洗髮後中風,風邪留滯於頭部,所以叫做首風。久病風邪入侵,則為腸風;風邪在腸道內,向上熏蒸胃部,所以食物不能消化而從下排出。
飧洩是指食物未消化就排出。…… (原文缺失部分)……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云:『飧洩者,水穀不分而瀉。』」。風邪在外在的肌膚腠理,則為洩風;風邪滯留在腠理,則毛竅開通,風邪輕微,汗液泄瀉,所以稱為洩風。所以風邪是百病之首,它變化多端,就會導致其他疾病,沒有固定的治療方法,但是風邪的發生,是先於百病而存在的。……(原文缺失部分)……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經》『致』字作『故攻』。 」
黃帝說:「五臟受風的症狀各不相同,是什麼樣的?希望聽聽你怎麼診斷以及判斷疾病。」
歧伯說:「肺受風的症狀,是多汗、怕風、面色蒼白、偶爾咳嗽、氣短,白天症狀較輕,晚上症狀加重,診斷要觀察眉毛以上,顏色發白。一般內有風邪,則熱邪有餘,熱邪則腠理開泄,所以多汗。風邪在體內,所以怕風。蒼白是指輕微的白色。肺的顏色是白色,它的變化是咳嗽,肺主呼吸之氣,風邪在內部迫使它,所以面色蒼白、偶爾咳嗽氣短。白天陽氣在體表,所以症狀較輕;晚上陽氣入裡,風邪在內應之,所以症狀加重。眉毛以上,是指兩眉之間的上方,闕庭部位,因為這個部位外在反映肺部的氣候,所以診斷在此觀察。白色,是肺的顏色。心受風的症狀,是多汗、怕風、嘴唇焦裂、易怒易驚嚇、面色赤紅,病情嚴重時說話不利索,診斷要觀察口唇,顏色發紅。嘴唇焦裂,是指嘴唇乾燥而紋理斷裂,這是因為熱邪導致皮膚剝落。風邪侵犯心臟,則神志紊亂,所以容易發怒和受驚嚇。心臟的經脈分支,從心系向上經過咽喉而主舌,所以病情嚴重時說話不利索。口唇顏色發紅,所以診斷觀察此處。紅色,是心的顏色。……(原文缺失部分)……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無『嚇』字。」肝受風的症狀,是多汗、怕風、易悲傷、面色微青、咽喉乾燥、易怒、有時憎惡婦女,診斷要觀察眼下,顏色發青。肝臟有病,則心臟沒有濡養,心氣虛弱,所以容易悲傷。肝屬木,木的顏色是青色,所以面色微青。肝經循行於大腿內側,進入恥骨,環繞陰器,到達小腹部,沿著胃,屬於肝臟,絡於膽,向上貫穿膈肌,佈於脅肋,沿著喉嚨的後面,進入耳後,上達額頭,與督脈交會於頭頂。它的分支從目系下走,所以咽喉乾燥、易怒、有時憎惡婦女,診斷觀察眼下。青色,是肝的顏色。脾受風的症狀,是多汗、怕風、身體倦怠、四肢不想動、面色輕微發黃、不愛吃東西,診斷要觀察鼻樑以上,顏色發黃。脾經起於足趾,沿著脛骨,向上經過膝蓋、大腿內側前面,進入腹部,屬於脾臟,絡於胃,向上貫穿膈肌,沿著咽喉,連接舌根,散佈於舌下。它的分支又從胃分出,向上貫穿膈肌,注入心中,心經從手走出來,循行於手臂,所以身體倦怠,四肢不想動,而且不愛吃東西。脾氣屬土,主中央,鼻子在面部也居於中央,所以診斷觀察此處。黃色,是脾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