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二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二 (1)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二
啟玄子次註林億孫竒髙保衡等奉敕校正孫兆重改誤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爲寒熱,或爲熱中,或爲寒中,或爲癘風,或爲偏枯,或爲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藏六府,不知其解,願聞其說傷,謂人自中之。。」
歧伯對曰:「風氣藏於皮膚之間,内不得通,外不得𣳘腠理開疏,則邪風入,風氣入已,玄府閉封,故内不得通,外不得𣳘也。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洒然寒,閉則熱而悶洒然,寒貌。悶,不爽貌。腠理開則風飄揚,故寒。腠理閉則風混亂,故悶。其寒也,則衰食飲。
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熱寒風入胃,故食飲衰。熱氣内藏,故消肌肉。寒熱相合,故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熱也。怢慄,卒振寒貌。新校正云:「詳『怢慄』,全元起本作『失味』,《甲乙經》作『解㑊』。」。
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𣳘,則爲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𣳘而寒,則爲寒中而泣出陽明者,胃脉也。胃脉起於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俠口,環脣,下交承漿,却循頤後下廉,循喉嚨,入缺盆,下鬲,屬胃,故與陽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眥也。人肥,則腠理密緻,故不得外𣳘,則爲熱中而目黃。
人瘦,則腠理開疏,風得外𣳘,則寒中而泣出也。
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脉俞,散於分肉之閒,與衞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䐜而有瘍,衞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肉分之閒,衞氣行處,風與衞氣相薄,俱行於肉分之間,故氣道澀而不利也。氣道不利,風氣内攻,衞氣相持,故肉憤䐜而瘡出也。瘍,瘡也。若衞氣被風吹之,不得流轉,所在偏併凝而不行,則肉有不仁之處也。
不仁,謂𢂽而不知寒熱痛癢。
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吹則風入於經脉之中也。榮行脉中,故風入脉中,内攻於血,與榮氣合,合熱而血胕壞也。其氣不清,言潰亂也。然血脉潰亂,榮復挾風,陽脉盡上於頭,鼻爲呼吸之所,故鼻柱壞而色惡,皮膚破而潰爛也。〈脉要精微論〉曰:「脉風盛爲厲。」。
風寒客於脉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始爲寒熱,熱成曰厲風。~~,~~新校正云:「按別本『成』一作『盛』。」。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爲肝風。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爲心風。以季夏戊己傷於邪者,爲脾風。以秋庚辛中於邪者,爲肺風。以冬壬癸中於邪者,爲腎風春甲乙木,肝主之。
夏丙丁火,心主之。季夏戊己土,脾主之。秋庚辛金,肺主之。冬壬癸水,腎主之。風中五藏六府之俞,亦爲藏府之風,各入其門戸,所中則爲偏風隨俞左右而偏中之,則爲偏風。飲酒中風,則爲漏風。
白話文:
黃帝問道:「風邪侵襲人體,有時會引起發冷發熱,有時會感到身體內部發熱,有時會感到身體內部發冷,有時會變成癘風,有時會導致半身不遂,有時就是一般的風邪。這些病症各有不同,名稱也不一樣,有的甚至深入到五臟六腑,讓人無法理解,我希望能聽你詳細解釋一下風邪侵襲人體的原理。」
岐伯回答說:「風邪之氣潛藏在皮膚之間,如果體內氣血不能順暢流通,體表腠理又閉塞不開,那麼風邪就會趁機侵入。風邪進入體內後,身體的玄府就會閉塞,導致體內氣血無法順暢流通,體表也無法正常排泄。風邪的特性是容易遊走且變化多端,當腠理打開時,人會感到寒冷,當腠理閉塞時,人會感到發熱且煩悶。 腠理打開時,風邪飄散,所以人會感到寒冷;腠理閉塞時,風邪滯留,所以人會感到煩悶。感到寒冷時,人的食慾會下降。感到發熱時,會消耗肌肉,導致人打冷顫且食慾不振,這種情況就叫做寒熱病。這是因為寒邪進入胃部,所以食慾下降;熱邪內藏,所以消耗肌肉。寒熱交替,所以會打冷顫且食慾不振,這種情況就叫做寒熱病。
風邪如果與陽明經脈一起進入胃部,就會沿著經脈上行到眼內角。如果這個人體型肥胖,風邪無法向外發散,就會導致體內發熱,眼睛發黃;如果這個人體型瘦弱,風邪會向外發散,就會導致體內發冷,眼淚不止。陽明經脈指的是胃經。胃經從鼻樑中部開始,向下沿著鼻翼外側,進入上牙齦,再從嘴角兩側出來,環繞嘴唇,向下交會於承漿穴,然後沿著下頜後緣向下,沿著喉嚨,進入缺盆穴,下行穿過膈膜,歸屬於胃,所以風邪會隨著陽明經脈進入胃部,然後沿著經脈上行到眼內角。如果人體型肥胖,腠理緊密,風邪無法向外發散,就會導致體內發熱,眼睛發黃。如果人體型瘦弱,腠理疏鬆,風邪可以向外發散,就會導致體內發冷,眼淚不止。
風邪如果與太陽經脈一起進入體內,就會在各個經脈的穴位間遊走,分散在肌肉之間,與衛氣相互干擾。如果經脈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導致肌肉腫脹,形成瘡瘍。如果衛氣在某個地方凝結而不流通,那塊肌肉就會失去知覺。在肌肉間隙,是衛氣運行的通道,如果風邪與衛氣相互衝撞,就會在肌肉間隙遊走,導致氣道阻塞不暢。氣道不暢,風邪內攻,衛氣與之抗衡,所以肌肉會腫脹並長出瘡瘍。如果衛氣被風邪吹散,無法正常流動,就會在某些部位聚集凝結,導致那塊肌肉失去知覺。所謂失去知覺,是指麻木且不知寒熱痛癢。
癘風是因為體內有榮氣化熱,但其氣不清澈,導致鼻柱壞死,顏色敗壞,皮膚潰爛,這是因為風邪進入經脈之中。榮氣在經脈中運行,風邪也進入經脈之中,與榮氣相合,產生熱邪,導致血液敗壞。其氣不清澈,指的是潰爛雜亂。當血脈潰爛時,榮氣又夾帶風邪,陽脈會上行於頭部,鼻子是呼吸的通道,所以鼻柱會壞死,顏色敗壞,皮膚會破損潰爛。有醫書說:「脈象表現風邪旺盛的,就是厲風。」
風寒之邪侵入經脈卻無法散去,就叫做癘風,也叫做寒熱病,剛開始是寒熱,熱邪形成後就叫做癘風。春天肝氣當令時受到風邪侵襲,會形成肝風;夏天心氣當令時受到風邪侵襲,會形成心風;長夏脾氣當令時受到風邪侵襲,會形成脾風;秋天肺氣當令時受到風邪侵襲,會形成肺風;冬天腎氣當令時受到風邪侵襲,會形成腎風。春天甲乙屬木,對應肝臟;夏天丙丁屬火,對應心臟;長夏戊己屬土,對應脾臟;秋天庚辛屬金,對應肺臟;冬天壬癸屬水,對應腎臟。風邪侵入五臟六腑的穴位,也會形成臟腑之風。風邪從不同的門戶侵入,侵入的部位就會形成偏風。如果風邪侵襲的是經脈的左右兩側,也會形成偏風。如果飲酒後感受風邪,就會形成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