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一 (4)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一 (4)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一
歧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出血多者,謂之脫血。漏下、鼻衂、嘔吐出血,皆同焉。夫醉則血脉盛,血脉盛則内熱,因而入房,髓液皆下,故腎中氣竭也。肝藏血,以少大脫血,故肝傷也。然於丈夫則精液衰乏,女子則月事衰少而不來。。」
帝曰:「治之柰何?復以何術?」
歧伯曰:「以四烏鰂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爲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新校正云:「按別本一作『傷中』。」及傷肝也飯後藥先,謂之後飯。按古《本草經》云:「烏鰂魚骨、藘茹等並不治血枯,然經法用之,是攻其所生所起爾。」夫醉、勞力以入房,則腎中精氣耗竭。
月事衰少不至,則中有惡血淹留。精氣耗竭則隂萎不起而無精,惡血淹留則血𤷒,著中而不散,故先茲四藥用入方焉。古《本草經》曰:「烏鰂魚骨,味鹹冷平,無毒,主治女子血閉。藘茹,味辛寒平,有小毒,主散惡血。雀卵,味甘温平,無毒,主治男子隂萎不起,強之令熱,多精有子。
鮑魚,味辛臭温平,無毒,主治瘀血,血𤷒在四支不散者。尋文會意,方義如此而處治之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及《太素》『藘茹』作『䕡茹』,詳王注性味乃『䕡茹』,當改『藘』作『䕡』。又按《本草》烏鰂魚骨『冷』作『微温』,雀卵『甘』作『酸』,與王注異。
」。」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爲何病?可治不?」
歧伯曰:「病名曰伏梁伏梁,心之積也。~~,~~新校正云:「詳此伏梁與心積之伏梁大異,病有名同而實異者非一,如此之類是也。」。」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
歧伯曰:「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帝曰:「何以然?」
歧伯曰:「此下則因隂,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脘,生鬲俠胃脘内癰正當衝脉、帶脉之部分也。帶脉者,起於季脇,迴身一周,橫絡於齊下。衝脉者與足少隂之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循隂股,其上行者,出齊下,同身寸之三寸,關元之分,俠齊直上,循腹,各行會於咽喉,故病當其分,則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也,以其上下堅盛如有潛梁,故曰病名伏梁,不可治也。以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按之痛悶不堪,故每切按之致死也。
以衝脉下行者絡隂,上行者循腹,故也。上則迫近於胃脘,下則因薄於隂器也。若因薄於隂則便下膿血,若迫近於胃則病氣上出於鬲,復俠胃脘,内長其癰也,何以然哉?以本有大膿血在腸胃之外故也。『生』當爲『出』,傳文誤也。~~,~~新校正云:按「《太素》『俠胃』作『使胃』。
白話文: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歧伯說:「血枯這種病,是年輕時因大量失血造成的,例如醉酒後房事過度,導致中氣虛竭、肝臟受損,所以月經量減少或停止。出血過多稱為脫血,例如經血過多、鼻出血、嘔吐出血都屬於此類。人醉酒時血脈充盈,血脈充盈則內熱,此時又行房事,精髓都流失了,所以腎氣虛竭。肝臟主藏血,因大量失血,所以肝臟受損。對於男子而言,則精液減少;對於女子而言,則月經減少或停止。」
皇帝問:「那該如何治療?用什麼方法?」
歧伯說:「用四份烏鰂魚骨、一份藘茹,兩種藥材混合在一起,用麻雀蛋做丸藥,大小如小豆,飯後服用五丸,用鮑魚汁送服,以利通腸道。古《本草經》記載:烏鰂魚骨、藘茹等藥材並不能直接治療血枯,但經方中使用它們,是針對疾病的病因和病機進行治療。醉酒或勞累後行房事,會使腎臟精氣耗竭。月經量減少或停止,則體內會有瘀血滯留。精氣耗竭則陰莖萎縮無精,瘀血滯留則血塊凝結,停滯在體內不散,所以先用這四種藥材入藥。古《本草經》記載:烏鰂魚骨,味鹹性寒,無毒,主治婦女血閉;藘茹,味辛性寒,有小毒,主散瘀血;麻雀蛋,味甘性溫,無毒,主治男子陽痿,溫補陽氣,增加精液,有助生育;鮑魚,味辛臭性溫,無毒,主治瘀血,血塊停滯於四肢不散。根據藥物特性和藥方意義來治療。」
皇帝問:「如果少腹脹滿,上下左右都有脹痛感,這是什麼病?能治好嗎?」
歧伯說:「這種病叫做伏梁,是心臟積聚的病症。」
皇帝問:「伏梁是怎麼引起的?」
歧伯說:「這是由於體內包藏大量膿血,位於腸胃之外,無法治療。治療的話,每次按壓都會導致死亡。」
皇帝問:「為什麼?」
歧伯說:「因為膿血在下則影響陰部,必然排出膿血;膿血在上則壓迫胃脘,形成膈下及胃脘處的內癰,正好在衝脈、帶脈的循行部位。帶脈,起於脅肋部,繞身體一周,橫絡於恥骨下;衝脈,與足少陰經的經絡一起,起於腎臟下方,出於氣街,沿陰部上行,其上行部分,出於恥骨下,與任脈下三寸、關元穴相交會,再沿腹部上行,最終會合於咽喉。所以疾病發生在這些經脈的交會部位,就會出現少腹脹滿,上下左右都有脹痛感,因為其上下堅硬脹滿,如同潛藏的樑木,所以叫做伏梁,不可治療。由於包藏大量膿血,位於腸胃之外,按壓就會疼痛難忍,所以每次按壓都會導致死亡。因為衝脈下行經絡連接陰部,上行經絡循行腹部,所以如此。膿血在上則壓迫胃脘,膿血在下則影響陰部。如果影響陰部則排出膿血,如果壓迫胃脘則病氣上達於膈,並侵犯胃脘,形成內部癰腫。這是因為本就有大量膿血存在於腸胃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