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9)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9)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滋苗者必固其根,伐下者必枯其上,故以斯調節,從順其根,二氣常存,蓋由根固。百刻曉暮,食亦宜然。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聖人所以身無竒病,生氣不竭者,以順其根也。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眞矣是則失四時隂陽之道也。
故隂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謂得養生之道。苛者,重也。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聖人心合於道,故勤而行之,愚者性守於迷,故佩服而已。老子曰:「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得之。
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愚者未同於道德,則可謂失道者也。從隂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爲逆是謂内格格,拒也,謂内性格拒於天道也。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知之至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知不及時也。備禦虚邪,事符握虎,噬而後藥,雖悔何爲。!
黃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隂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内,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六合,謂四方上下也。九州,謂冀、兗、青、徐、荊、揚、豫、梁、雍也。外布九州,而内應九竅,故云九州九竅也。五藏,謂五神藏也。五神藏者,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而此成形矣。
十二節者,十二氣也。天之十二節氣,人之十二經脉而外應之,咸同天紀,故云皆通乎天氣也。十二經脉者,謂手三隂三陽、足三隂三陽也。~~,~~新校正云:「詳通天者,生之本,〈六節藏象〉注甚詳。」又按鄭康成云:「九竅者,謂陽竅七,隂竅二也。」。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言人生之所運爲則,内依五氣以立,然其鎮塞天地之内,則氣應三元以成三,謂天氣、地氣、運氣也。犯,謂邪氣觸犯於生氣也,邪氣數犯則生氣傾危,故寶養天眞以爲壽命之本也。
庚桑楚曰:「聖人之制萬物也,以全其天,天全則神全。」《靈樞經》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此之謂也。
「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春爲蒼天發生之主也,陽氣者,天氣也。〈隂陽應象大論〉曰:「清陽爲天。」則其義也。本天全神全之理,全則形亦全矣。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以因天四時之氣序,故賊邪之氣弗能害也。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夫精神可傳,惟聖人得道者乃能爾,乆服天眞之氣,則妙用自通於神明也。失之,則内閉九竅,外壅肌肉,衞氣散解失,謂逆蒼天清淨之理也。
白話文:
滋養萬物必須先穩固它的根基,砍伐樹木必須從樹梢開始,所以調節養生之道,就要順應其根本,使陰陽二氣常在,這都是因為根基穩固的緣故。一日之內,飲食也應如此,與萬物一起順應生長消亡的規律。聖人之所以沒有奇特的疾病,生機也不會枯竭,就是因為順應了事物的根本。違背事物根本,就如同砍伐根本,破壞其本質,這就是違背了四季陰陽的道理。
所以說,陰陽四季是萬物生滅的根本,是生死之本。違背它就會招致災禍,順應它則疾病不會產生,這就是所謂的“得道”,也就是養生的方法。“苛”指的是嚴重。“道”指的是聖人遵循的規律,愚人則只能遵從。聖人的心與道相合,所以勤奮地去實踐;愚人的本性迷茫,所以只能被動地遵循。老子說:「順應道,就能得到道;順應德,就能得到德;違背道,就會失去道;順應道的人,道也會眷顧他。」
順應陰陽則生,違背則死;順應則治,違背則亂。違背順應的規律,就會內在抵觸,阻礙自身,也就是內在的性格與天道相違背。
所以聖人不治療已發生的疾病,而是預防疾病的發生;不治療已造成的混亂,而是預防混亂的發生,這就是最高的智慧。等到疾病已經產生再用藥物治療,等到混亂已經發生再想辦法治理,這就好比口渴了才去挖井,打仗了才去打造兵器,不是很晚了嗎?這就是缺乏及時預防的意識。沒有及時防範外邪入侵,就像握著老虎一樣,等到被咬了才去治療,後悔也來不及了!
黃帝說:「從古至今,與天地相通是生命的根本,這個根本來自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人體的氣與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經脈都與天地之氣相通,所謂六合指的是四方上下。九州指的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荊州、揚州、豫州、梁州、雍州。外在的九州與內在的九竅相對應,所以說九州九竅。五臟指的是五神所藏之處: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由此構成人的形體。
十二節指的是十二個節氣。天上的十二個節氣與人體的十二經脈相呼應,都與天時的規律相同,所以說都通乎天氣。十二經脈是指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新校正的版本說:「詳通天者,生之本,《六節藏象》注甚詳。」又據鄭康成注:「九竅者,謂陽竅七,陰竅二也。」人的生機有五種,氣有三种,如果經常違背這幾種生機和氣的規律,就會受到邪氣的侵害,這是生命根本的道理。人體的運作,內在依賴五氣而存在,外在則依賴天地之氣而形成三元,即天氣、地氣、運氣。犯,指的是邪氣侵犯生機,邪氣經常侵犯,就會危及生機,所以要珍藏天真之氣,才能長壽。
庚桑楚說:「聖人治理萬物,都是為了使其完善其天賦本性,天賦本性完善了,精神也就完善了。」《靈樞經》說:「血氣是人的精神,不能不謹慎地加以培養。」這就是這個道理。
蒼天的氣,清淨則志意清明,順應它則陽氣充足,春天是蒼天萬物發生之主,陽氣是天氣。《陰陽應象大論》說:「清陽為天」,這就是這個道理。依據天性完善,精神完善的道理,完善了,形體也就完善了。即使有邪氣侵害,也不能加害於人,這都是因為順應了時序,順應了天地四時的氣候,所以邪氣就不能侵害。所以聖人傳承精神,順應天氣,就能通達神明。精神是可以傳承的,只有聖人得道才能做到,長久地順應天真之氣,就能使妙用通達神明。如果違背,就會內在阻塞九竅,外在阻塞肌肉,衛氣散失,這就是違背了蒼天清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