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 (3)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 (3)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
歧伯曰:「經言:『無刺熇熇之熱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太素》『熱』作『氣』。」,無刺渾渾之脉,無刺漉漉之汗。』故爲其病逆,未可治也熇熇,盛熱也。渾渾,言無端緒也。漉漉,言汗大出也。夫瘧之始發也,陽氣并於隂,當是之時,陽虚而隂盛,外無氣,故先寒慄也。
隂氣逆極則復出之陽,陽與隂復并於外,則隂虚而陽實,故先熱而渴隂盛則胃寒,故先寒戰慄。陽盛則胃熱,故先熱欲飲也。
夫瘧氣者,并於陽則陽勝,并於隂則隂勝,隂勝則寒,陽勝則熱。瘧者,風寒之氣不常也,病極則復至復,謂復舊也,言其氣發至極,還復如舊。~~,~~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作『瘧者,風寒之暴氣不常,病極則復』,至全元起本及《太素》作『瘧,風寒氣也不常,病極則復至』,至字連上句與王氏之意異。」。
病之發也,如火之熱,如風雨不可當也以其盛熾,故不可當也。故經言曰:「方其盛時必毀新校正云:「按《太素》云:『勿敢必毀。』」,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謂也方,正也。正盛寫之或傷眞氣,故必毀。病氣衰已,補其經氣,則邪氣弭退,正氣安平,故必大昌也。
夫瘧之未發也,隂未并陽,陽未并隂,因而調之,眞氣得安,邪氣乃亡所寫必中,所補必當,故眞氣得安,邪氣乃亡也。故工不能治其已發,爲其氣逆也眞氣浸息,邪氣大行,眞不勝邪,是爲逆也。」
帝曰:「善。攻之柰何?早晏何如?」
歧伯曰:「瘧之且發也,隂陽之且移也,必從四末始也。陽已傷,隂從之,故先其時堅束其處,令邪氣不得入,隂氣不得出,審候見之,在孫絡盛堅而血者皆取之,此眞往而未得并者也言牢縳四支,令氣各在其處,則邪所居處必自見之,旣見之則刺出其血爾。往,猶去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眞往』作『其往』,《太素》作『直往』。」。」
帝曰:「瘧不發,其應何如?」
歧伯曰:「瘧氣者,必更盛更虚,當氣之所在也。病在陽則熱而脉躁,在隂則寒而脉靜隂靜陽躁,故脉亦隨之。。極則隂陽俱衰,衞氣相離,故病得休,衞氣集則復病也相薄至極,物極則反,故極則隂陽俱衰。。」
帝曰:「時有間二日,或至數日發,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
歧伯曰:「其間日者,邪氣與衞氣客於六府,而有時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數日乃作也氣不相會,故數日不能發也。。瘧者,隂陽更勝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陽勝隂甚,則渴。陽勝隂不甚,則不渴也。勝,謂強盛於彼之氣也。。」
帝曰:「論言夏傷於暑,秋必病瘧新校正云:「按〈生氣通天論〉并〈隂陽應象大論〉,二論俱云:『夏傷於暑,秋必痎瘧。』」。𫝆瘧不必應者,何也言不必皆然。?」
白話文: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
歧伯說:「經書上說:『不要刺那些熱盛發燒(熇熇之熱)、脈象渾亂(渾渾之脈)、汗出淋漓(漉漉之汗)的病人。』因為他們的病情逆亂,還不能治療。熇熇,是指盛熱;渾渾,是指脈象紊亂,沒有規律;漉漉,是指汗出很多。瘧疾剛開始發作時,陽氣聚集在陰氣之中,此時陽氣虛弱,陰氣盛旺,體表缺乏陽氣,所以先發冷顫抖。
陰氣逆亂到極點就會反過來發出陽氣,陽氣和陰氣又聚集在體表,則陰氣虛弱,陽氣旺盛,所以先發熱口渴。陰氣盛則胃寒,所以先寒戰慄;陽氣盛則胃熱,所以先發熱想喝水。
瘧疾的氣,聚集在陽氣就陽氣盛,聚集在陰氣就陰氣盛;陰氣盛則發冷,陽氣盛則發熱。瘧疾是風寒之氣不規律的表現,病情達到極點就會恢復原狀,也就是說,氣血運行到極點後,又恢復到原來狀態。
疾病發作時,就像火一樣熱,就像風雨一樣不可阻擋,因為它非常猛烈,所以不可阻擋。所以經書上說:「當疾病最盛的時候,必然會損傷身體(方其盛時必毀)」,等到病情衰退了,身體就會痊癒(因其衰也,事必大昌)。這也是這個道理。方,是指正盛的時候;正盛時治療如果不當,可能會損傷真氣,所以必然會毀傷身體;等到病邪之氣衰弱了,再補益經氣,邪氣就會消退,正氣就會平和,所以必然會康復。
瘧疾未發作時,陰氣還沒有聚集陽氣,陽氣還沒有聚集陰氣,這時調養身體,真氣就能安定,邪氣自然就會消失。所以醫生不能治療已經發作的瘧疾,是因為病情逆亂,真氣衰弱,邪氣盛行,真氣不能戰勝邪氣,這就是所謂的逆亂。 」
黃帝說:「很好。那麼應該如何治療?什麼時候治療最好?」
歧伯說:「瘧疾將要發作時,陰陽將要轉移,一定會從四肢末端開始。陽氣已經受損,陰氣隨之而動,所以應該及時在患處加強約束,使邪氣不能侵入,陰氣不能外泄。仔細觀察,如果在孫絡部位腫脹堅硬、有血的,都要針刺放血,這是真氣向外運行,還沒有聚集在一起的時候。也就是說,牢牢約束四肢,讓氣各在其位,那麼邪氣所在的地方就會顯現出來,一旦發現了,就針刺放血。往,是指去。」
黃帝說:「瘧疾不發作,有什麼徵兆?」
歧伯說:「瘧疾之氣,必然是時盛時衰,依據氣的所在而定。病在陽氣則發熱脈搏急促,病在陰氣則發冷脈搏平和。陰靜陽躁,所以脈象也隨之而變。病情達到極點,陰陽都衰弱,衛氣分離,所以病就好了;衛氣聚集,疾病又會復發。」
黃帝說:「有時間隔兩天發作,有時間隔數天才發作,有的口渴,有的不口渴,這是什麼原因?」
歧伯說:「間隔數日發作,是因為邪氣和衛氣停留在六腑,有時相互錯開,不能相遇,所以休息幾天後才發作。瘧疾是陰陽交替盛衰的結果,有的嚴重,有的不嚴重,所以有的口渴,有的不口渴。陽氣盛而陰氣衰弱,則口渴;陽氣盛而陰氣不衰弱,則不口渴。」
黃帝說:「書上說夏天受暑熱之邪,秋天必定會得瘧疾。為什麼有些人夏天受暑熱,秋天卻沒有得瘧疾?」
歧伯說:「這並不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