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九 (1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九 (11)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九
~~,~~新校正云:「詳『如炙如火』當從《太素》作『如炙於火』。」。」
帝曰:「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温,然不凍慄是爲何病?」
歧伯曰:「是人者,素腎氣勝,以水爲事,太陽氣衰,腎脂枯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以水爲事,言盛欲也。。所以不能凍慄者,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藏也,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慄,病名曰骨𤷒,是人當攣節也腎不生則髓不滿,髓不滿則筋乾縮,故節攣拘。。」
帝曰:「人之肉苛者,雖近衣絮猶尚苛也,是謂何疾苛,謂𢂽重。?」
歧伯曰:「榮氣虚,衞氣實也。榮氣虚則不仁,衞氣虚則不用,榮衞俱虚則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志不相有,曰死身用志不應,志爲身不親,兩者似不相有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曰死』作『三十日死也』。」。」
帝曰:「人有逆氣,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無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藏使然?願聞其故。」
歧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𫝆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陽明者,胃脉也。胃者,六府之海水榖海也。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經》曰:『胃不和則卧不安。』此之謂也《下經》,上古經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脉逆也,絡脉不得隨經上下,故留經而不行,絡脉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卧,卧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
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腎者,水藏,主津液,主卧與喘也。」
帝曰:「善尋經所解之旨,不得卧而息無音,有得卧行而喘,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此三義悉闕而未論,亦古之脫簡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九
黃帝問道:人若身體冰冷,用熱水和火都無法取暖,穿厚衣服也無法溫暖身體,卻又不發抖,這是什麼病?
歧伯回答:這是因為此人先天腎氣旺盛,以水為事(指腎氣過盛),太陽之氣衰弱,腎臟的脂肪無法滋養生長,以致於「一水不能勝兩火」。腎屬水,藏於骨中,腎氣不足則骨髓不能充盈,所以寒邪深入骨髓。他之所以不發抖,是因為肝屬一陽,心屬二陽,腎則孤陰藏精,一水不能勝過二陽,所以不發抖。此病名為骨痺,患者將會關節攣縮。腎氣不足則骨髓不滿,骨髓不足則筋脈乾枯收縮,所以關節攣縮。
黃帝問道:人的肉體粗糙,即使靠近棉絮也依然覺得粗糙,這是什麼疾病?
歧伯回答:這是因為營氣虛弱,衛氣卻充盛。營氣虛弱則感覺遲鈍,衛氣虛弱則不能運化,營衛都虛弱則感覺遲鈍且不能運化,所以肉體粗糙。人體與精神不相協調,叫做死症。精神不能作用於身體,精神與身體好像不相連接。
黃帝問道:有些人逆氣上衝,無法平臥,呼吸卻有聲音;有些人無法平臥,呼吸卻沒有聲音;有些人起居如常,呼吸卻有聲音;有些人能平臥,行動卻氣喘;有些人無法平臥,不能行動且氣喘;有些人無法平臥,平臥時也氣喘,這些都是哪個臟腑引起的?請講解原因。
歧伯回答:無法平臥且呼吸有聲音,這是陽明經逆亂。足三陽經氣應該向下運行,現在卻逆行向上,所以呼吸有聲音。陽明經是胃經,胃是六腑之海,水穀之海,其氣也應向下運行。陽明逆亂,不能順其自然之道,所以無法平臥。《下經》說:「胃不和則臥不安。」就是這個道理。《下經》是上古時期的經典。起居如常,呼吸卻有聲音,這是肺的絡脈逆亂,絡脈不能順著經脈上下運行,滯留在經脈中而不通行,絡脈病變較輕微,所以起居如常,但呼吸有聲音。無法平臥,平臥時氣喘,這是水氣客邪。水氣循著津液流動,腎主水,主津液,主睡眠和呼吸,所以出現氣喘。
黃帝說:善哉!我已經明白了經書中闡述的道理。至於無法平臥而呼吸無聲、能平臥但行動氣喘、無法平臥且不能行動又氣喘,這三種情況經書中卻沒有闡述,大概是古代抄寫時遺漏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