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九 (4)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九 (4)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九
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肺主皮膚,外養於毛,故熱中之則先淅然惡風寒,起毫毛也。肺之脉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𫝆肺熱入胃,胃熱上升,故舌上黃而身熱。熱爭則喘欬,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頭痛不堪,汗出而寒肺居鬲上,氣主胸膺,復在變動爲欬,又藏氣而主呼吸,背復爲胸中之府,故喘欬,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也。肺之絡脉,上會耳中,𫝆熱氣上熏,故頭痛不堪,汗出而寒。
丙丁甚,庚辛大汗,氣逆則丙丁死肺主金,丙丁爲火,火爍金故甚,死於丙丁也。庚辛爲金,故大汗於庚辛也。氣逆之證經闕未書。刺手太隂陽明出血,如大豆立已太隂肺脉,陽明大腸脉,當視其絡脉盛者乃刺而出之。
腎熱病者,先腰痛,䯒痠,苦渴,數飲,身熱膀胱之脉,從肩髆内,俠脊,抵腰中,又腰爲腎之府,故先腰痛也。又腎之脉自循内踝之後,上腨内,出膕内廉,又直行者,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故䯒痠、苦渴、數飲、身熱。熱爭則項痛而強,䯒寒且痠,足下熱,不欲言膀胱之脉從腦出,別下項,又腎之脉起於小指之下,斜趨足心,出於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䯒内。
又其直行者,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故項痛而強,䯒寒且痠,足下熱,不欲言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然骨』作『然谷』。」。其逆則項痛,員員澹澹然腎之筋循脊内,俠膂,上至項,結于枕骨,與膀胱之筋合,膀胱之脉又並下于項,故項痛員員然也。澹澹,爲似欲不定也。
戊己甚,壬癸大汗,氣逆則戊已死腎主水,戊己爲土,土刑水故甚,死於戊己也。壬癸爲水,故大汗於壬癸也。刺足少隂太陽少隂腎脉,太陽膀胱脉。諸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出也氣王日爲所勝,王則勝邪,故各當其王日汗。
肝熱病者,左頰先赤肝氣合木,木氣應春,南面正理之,則其左頰也。心熱病者,顏先赤心氣合火,火氣炎上,指象明候,故候於顏。顏,額也。脾熱病者,鼻先赤脾氣合土,土王於中,鼻處面中,故占鼻也。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肺氣合金,金氣應秋,南面正理之,則其右頰也。
腎熱病者,頤先赤腎氣合水,水惟潤下,指象明候,故候於頤也。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熱病從部所起者,至期而已期,爲大汗日也。如肝甲乙,心丙丁,脾戊己,肺庚辛,腎壬癸,是爲期日也。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反,謂反取其氣也。
如肝病刺脾,脾病刺腎,腎病刺心,心病刺肺,肺病刺肝者,皆是反刺五藏之氣也。三周,謂三周於三隂三陽之脉狀也。又太陽病而刺寫陽明,陽明病而刺寫少陽,少陽病而刺寫太隂,太隂病而刺寫少隂,少隂病而刺寫厥隂,如此則爲反取三隂三陽之脉氣也。重逆則死先刺已反,病氣流傳,又反刺之,是爲重逆。
白話文:
肺熱病患者,一開始會感到陣陣寒意,毛髮豎起,怕風寒,舌苔發黃,身體發熱。因為肺主皮毛,外在靠毛髮滋養,所以內部發熱時,就會先出現陣陣寒意、怕風寒、毛髮豎起的症狀。肺經的脈氣從中焦(腹部)起始,向下連接大腸,再沿著胃部迴旋向上通到肺,因此肺熱進入胃部,胃熱又上升,所以舌苔發黃、身體發熱。熱邪熾盛就會導致呼吸困難、咳嗽,疼痛沿著胸部、背部蔓延,呼吸不暢,頭痛難忍,出汗卻仍然感到寒冷。肺位於膈膜之上,主宰胸部的氣機,又負責呼吸,背部也是胸腔的輔助部位,所以才會出現呼吸困難、咳嗽、胸背疼痛、呼吸不暢等症狀。肺的絡脈向上通到耳中,所以熱邪上衝就會引起頭痛難忍,出汗卻仍然感到寒冷。
丙丁日(陰曆三月)病情嚴重,庚辛日(陰曆七月)大量出汗,如果氣逆就會在丙丁日死亡。肺屬金,丙丁屬火,火能克金,所以病情在丙丁日加重,甚至死亡。庚辛屬金,所以會在庚辛日大量出汗。氣逆的證候,《內經》中沒有記載。可以用針刺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放血,出血量如大豆般大小即可。應觀察哪條經脈的絡脈比較盛,再進行針刺放血。
腎熱病患者,一開始會腰痛、肢體酸痛、口渴,經常喝水,身體發熱。膀胱經的脈氣從肩胛骨內側沿著脊柱到達腰部,而腰部又是腎的府舍,所以一開始會腰痛。腎經的脈氣沿著內踝後方向上走,經過膝蓋內側,再直行向上,經過腎臟,貫穿肝臟和膈膜,進入肺部,沿著喉嚨,經過舌根,所以才會出現肢體酸痛、口渴、經常喝水、身體發熱等症狀。熱邪熾盛就會導致頸項疼痛僵硬,肢體寒冷酸痛,腳底發熱,不想說話。膀胱經的脈氣從腦部出來,分佈到頸項,而腎經的脈氣從小指下方起始,斜著走向足心,從跟骨下方出來,沿著內踝後方,再分佈到足跟內側,向上通到小腿內側。
其直行的脈氣,從腎臟向上貫穿肝臟和膈膜,進入肺部,沿著喉嚨,經過舌根,所以才會出現頸項疼痛僵硬、肢體寒冷酸痛、腳底發熱、不想說話等症狀。……新校正本注釋說:「根據《甲乙經》,『然骨』應作『然谷』。」如果氣逆,就會頸項疼痛,感覺渾渾噩噩,似睡非睡。腎的筋脈沿著脊柱內側,經過脅肋,向上到達頸項,連結到枕骨,與膀胱的筋脈相連,膀胱經的脈氣也下行到頸項,所以頸項疼痛而且渾渾噩噩。澹澹,是指似睡非睡,狀態不穩定的樣子。
戊己日(陰曆五月)病情嚴重,壬癸日(陰曆九月)大量出汗,如果氣逆就會在戊己日死亡。腎屬水,戊己屬土,土能克水,所以病情在戊己日加重,甚至死亡。壬癸屬水,所以會在壬癸日大量出汗。可以用針刺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陽膀胱經。凡是出汗的疾病,都在其所屬的旺盛之日出汗。因為那一天是該臟腑的旺盛之日,旺盛之氣可以戰勝邪氣,所以各臟腑的出汗都在其旺盛之日。
肝熱病患者,左臉頰首先發紅。肝氣屬木,木氣應春,南方是正面的方向,所以左臉頰首先發紅。心熱病患者,臉首先發紅。心氣屬火,火氣炎上,根據指象可以預測病情,所以臉部首先發紅。顏,指額頭。脾熱病患者,鼻子首先發紅。脾氣屬土,土氣居中,鼻子位於面部中央,所以鼻子首先發紅。肺熱病患者,右臉頰首先發紅。肺氣屬金,金氣應秋,南方是正面的方向,所以右臉頰首先發紅。
腎熱病患者,下巴首先發紅。腎氣屬水,水氣向下流動,根據指象可以預測病情,所以下巴首先發紅。疾病即使還沒有發作,如果看到發紅的症狀,就應該針刺治療,這叫做治未病。聖人不治療已經發生的疾病,而是治療未發生的疾病,不治療已經混亂的局面,而是治療未發生混亂的局面,這就是所謂的治未病。熱病從某個部位開始,到了特定的日子就會出汗,這個日子就是大汗之日。例如,肝病在甲乙日(陰曆正月),心病在丙丁日,脾病在戊己日,肺病在庚辛日,腎病在壬癸日,這些就是特定的日子。反向針刺治療,只需三次即可見效,這叫做反向取氣。
例如,肝病針刺脾經,脾病針刺腎經,腎病針刺心經,心病針刺肺經,肺病針刺肝經,這些都是反向針刺五臟之氣的方法。三次,是指三次在三陰三陽經脈上進行針刺。又如,太陽經病了就針刺陽明經,陽明經病了就針刺少陽經,少陽經病了就針刺太陰經,太陰經病了就針刺少陰經,少陰經病了就針刺厥陰經,這樣就是反向取三陰三陽經脈之氣的方法。如果再次犯錯,就會死亡。先針刺已經反向針刺的部位,病邪傳播,又再次反向針刺,這就是所謂的重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