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7)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7)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一

故收斂神氣,使秋氣平也。無外其志,使肺氣清亦順秋氣之收斂也。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立秋之節,初五日凉風至,次五日白露降,後五日寒蟬鳴。次處暑氣,初五日鷹乃祭鳥,次五日天地始肅,後五日禾乃登。次仲秋白露之節,初五日盲風至,鴻鴈來,次五日玄鳥歸,後五日羣鳥養羞。

次秋分氣,初五日雷乃收聲,次五日蟄蟲坯戸,景天華,後五日水始涸。次季秋寒露之節,初五日鴻鴈來賓,次五日雀入大水爲蛤,後五日菊有黃華。次霜降氣,初五日豺乃祭獸,次五日草木黃落,後五日蟄蟲咸俯。凡此六氣一十八候,皆秋氣正收斂之令。故養生者必謹奉天時也。

~~,~~新校正云:「詳『景天華』三字,𫝆〈月令〉無。」。逆之則傷肺,冬爲飧𣳘,奉藏者少逆謂反行夏令也。肺象金,王於秋,故行夏令則氣傷,冬水王而金廢,故病發於冬。飧𣳘者,食不化而𣳘中也。逆秋傷肺,故少氣以奉於冬藏之令也。

冬三月,此謂閉藏草木凋,蟄蟲去地,戸閉塞,陽氣伏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陽氣下沉,水冰地坼,故宜周密不欲煩勞。擾,謂煩也,勞也。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避於寒也。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皆謂不欲妄出於外,觸冒寒氣也,故下文云:「去寒就温,無𣳘皮膚,使氣亟奪。」,去寒就温,無𣳘皮膚,使氣亟奪去寒就温,言居深室也。

《靈樞經》曰:「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無𣳘皮膚,謂勿汗也,汗則陽氣發𣳘,陽氣發𣳘則數爲寒氣所迫,奪之亟數也。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立冬之節,初五日水始冰,次五日地始凍,後五日雉入大水爲蜃。次小雪氣,初五日虹藏不見,次五日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後五日閉塞而成冬。

次仲冬大雪之節,初五日冰益壯,地始拆,鶡鳥不鳴,次五日虎始交,後五日芸始生,荔挺出。次冬至氣,初五日蚯蚓結,次五日麋角解,後五日水泉動。次季冬小寒之節,初五日鴈北鄉,次五日鷙鳥厲疾,後五日水澤腹堅,凡此六氣一十八候,皆冬氣正養藏之令,故養生者必謹奉天時也。逆之則傷腎,春爲痿厥,奉生者少逆,謂反行夏令也。

腎象水,王於冬,故行夏令則腎氣傷。春木王而水廢,故病發於春也。逆冬傷腎,故少氣以奉於春生之令也。

天氣,清淨光明者也言天明不竭以清淨,故致人之壽延長,亦由順動而得,故言天氣以示於人也。藏德不止新校正云:「按別本『止』一作『上』。」,故不下也四時成序,七曜周行,天不形言,是藏德也。德隱則應用不屈,故不下也。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也。

」言天至尊髙,德猶見隱也,況全生之道而不順天乎!。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天所以藏德者,爲其欲隱大明,故大明見則小明滅,故大明之德不可不藏。天若自明則日月之明隱矣,所諭者何?言人之眞氣亦不可𣳘露,當清淨法道,以保天眞,苟離於道則虚邪入於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陽氣,謂天氣,亦風熱也。

白話文: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一

因此要收斂神氣,使秋天的氣候平和。不要讓自己的意志外洩,使肺氣清淨,這也是順應秋天收斂的氣候。這就是秋天應有的狀態,是秋季養生的方法。立秋節氣,初五日涼風起,次五日白露降,後五日寒蟬鳴。接著是處暑節氣,初五日老鷹開始捕獵祭祀,次五日天地開始肅殺,後五日稻穀收割。接著是仲秋白露節氣,初五日狂風起,大雁南飛,次五日燕子歸巢,後五日眾鳥儲備食物。

接著是秋分節氣,初五日雷聲停止,次五日冬眠的蟲子躲進洞穴,景天開花,後五日水開始乾涸。接著是季秋寒露節氣,初五日大雁南飛作客,次五日麻雀潛入水中變成蛤蟆,後五日菊花盛開。接著是霜降節氣,初五日豺狼開始捕獵祭祀,次五日草木枯黃凋落,後五日冬眠的蟲子都潛伏起來。以上這六氣十八候,都是秋天正常收斂的氣候變化。所以養生的人一定要謹慎遵循天時。違逆了就會傷肺,冬天就會患上飧泄病,保養收藏的精氣就少了。違逆是指反季節行事,如同違反夏季的陽盛之令。肺屬金,在秋天主事,所以違反夏季的陽盛之令就會傷氣,冬天水氣旺盛而金氣衰弱,因此疾病就會在冬天發作。飧泄是指食物消化不良而導致腹瀉。違逆秋令傷肺,所以精氣不足以應付冬天的收藏之令。

冬三月,這是萬物閉藏的季節,草木凋零,昆蟲入地,門窗閉塞,陽氣潛藏。河水結冰,土地龜裂,不要擾動陽氣。陽氣下沉,水冰地坼,所以應該安靜休息,不要操勞。擾,指煩惱和勞累。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到日出後再出門,避免寒冷。使心志如同潛伏隱藏一樣,不要有私心雜念,要有滿足感,也就是說不要讓心思過度外露,以避免受寒氣侵襲,所以下文說:「去寒就溫,不要讓皮膚出汗,使氣不致頻繁流失。」去寒就溫,是指住在溫暖的房間裡。

《靈樞經》說:「冬天陽氣藏於骨內,昆蟲都潛伏起來,君子應該待在室內。」不要讓皮膚出汗,意思是不要出汗,出汗就會使陽氣外洩,陽氣外洩就會頻頻受到寒氣的侵襲,導致陽氣頻繁流失。這就是冬天應有的狀態,是冬季養生的方法。立冬節氣,初五日河水開始結冰,次五日土地開始凍結,後五日野雞潛入水中變成蜃。接著是小雪節氣,初五日彩虹消失不見,次五日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後五日天地閉塞,進入隆冬。

接著是仲冬大雪節氣,初五日冰層更厚,地氣開始閉塞,鶡鳥不鳴叫,次五日老虎開始交配,後五日芸薹開始生長,荔枝的嫩芽冒出。接著是冬至節氣,初五日蚯蚓蜷縮成團,次五日麋鹿的角脫落,後五日泉水開始流動。接著是季冬小寒節氣,初五日大雁向北飛,次五日猛禽凶猛強健,後五日水澤底部結冰。以上這六氣十八候,都是冬天正常養藏的氣候變化。所以養生的人一定要謹慎遵循天時。違逆了就會傷腎,春天就會患上痿厥病,保養生機的精氣就少了。違逆是指反季節行事,如同違反夏季的陽盛之令。

腎屬水,在冬天主事,所以違反夏季的陽盛之令就會傷腎氣。春天木氣旺盛而水氣衰弱,因此疾病就會在春天發作。違逆冬令傷腎,所以精氣不足以應付春天的生長之令。

天氣,是指清淨光明的意思,說天上的光明永不枯竭,清淨光明,所以能使人長壽,也是順應自然而得的,所以用天氣來比喻給人看。收藏美德而不外露,新校正本說:「按別本『止』字一作『上』字。」所以不顯露出來。四季成序,七曜運行,天不顯露形體,這就是收藏美德。美德隱藏則應用不屈,所以不顯露出來。老子說:「上德無為,故能成其德。」意思是天至尊至高,美德猶然隱藏,況且養生之道又豈能違逆天道呢!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天所以藏德者,為其欲隱大明,故大明見則小明滅,故大明之德不可不藏。天如果自己顯露光明,那麼日月的光明就會隱沒,所說明的是什麼呢?意思是人體的真氣也不可外洩,應該保持清淨法道,以保全先天之氣,如果違背天道,邪氣就會侵入空竅。陽氣是指閉塞,地氣是指冒犯光明,陽氣,指天氣,也是風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