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八 (13)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八 (13)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八

癰不知所,按之不應手,乍來乍已,刺手太隂傍三痏與纓脉各二但覺似有癰疽之候,不的知發在何處,故按之不應手也。乍來乍已,言不定痛於一處也。手太隂傍足陽明脉,謂胃部氣戸等六穴之分也。纓脉亦足陽明脉也,近纓之脉,故曰纓脉。纓,謂冠帶也,以有左右,故云各二。

掖癰大熱,刺足少陽五刺,而熱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隂經絡者大骨之會各三大骨會,肩也,謂肩貞穴,在肩髃後,骨解間陷者中。

暴癰筋緛,隨分而痛,魄汗不盡,胞氣不足,治在經俞癰若暴發,隨脉所過,筋怒緛急,肉分中痛,汗液滲𣳘,如不盡兼胞氣不足者,悉可以本經脉穴俞補寫之。~~,~~新校正云:「按此二條,舊散在篇中,𫝆移使相從。」。腹暴滿,按之不下,取手太陽經絡者,胃之募也太陽,爲手太陽也。

手太陽太陽經絡之所生,故取中脘穴,即胃之募也。《中誥》曰:「中脘,胃募也,居蔽骨與齊中,手太陽少陽足陽明脉所生。」故云經絡者,胃募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云:『取太陽經絡血者。』則已無胃之募也等字,又楊上善注云:『足太陽其說各不同,未知孰是。

』」,少隂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員利鍼謂取足少隂俞外去脊椎三寸兩傍穴各五痏也。少隂俞謂第十四椎下,兩傍腎之俞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云:『用員利鍼刺已,如食頃乆立已,必視其經之過於陽者,數刺之。』」。霍亂,刺俞傍五霍亂者,取少隂俞傍志室穴。

~~,~~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刺主霍亂,俞傍五取之。』」。足陽明及上傍三足陽明,言胃俞也,取胃俞兼取少隂俞外兩傍向上第三穴,則胃倉穴也。刺癎驚脉五謂陽陵泉,在膝上外陷者中也。鍼手太隂各五,刺經太陽五,刺手少隂經絡傍者一,足陽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鍼經太陽,謂足太陽也。手太隂五,謂魚際穴,在手大指本節後内側散脉。

經太陽五,謂承山穴,在足腨腸下,分肉閒陷者中也。手少隂經絡傍者,謂支正穴,在腕後同身寸之五寸,骨上廉肉分開,手太陽絡別走少隂者。足陽明一者,謂解谿穴,在足腕上陷者中也。上踝五寸,謂足少陽絡光明穴。按《内經》、《明堂中誥圖經》悉主霍亂,各具明文。

~~,~~新校正云:「按別本注云:『悉不主霍亂。』未詳所謂。又按《甲乙經》、《太素》刺癎驚脉五,至此爲刺驚癎,王注爲刺霍亂者,王注非也。」。

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髙梁之疾也。隔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暴厥而聾,偏塞閉不通,内氣暴薄也。不從内外,中風之病,故瘦留著也。蹠跛,寒風濕之病也消,謂内消。癉,謂伏熱。厥,謂氣逆。髙,膏也。梁,粱字也。蹠,謂足也。

白話文: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白話文翻譯:

癰疽位置不明,按壓時沒有反應,時好時壞,可在手太陰經旁的三個穴位和纓脈各兩個穴位施針,雖然感覺像是癰疽,卻不知道它在哪裡發作,所以按壓沒有反應。時好時壞,是指疼痛部位不定。手太陰經旁的足陽明脈,指的是胃部氣戶等六個穴位的分支。纓脈也是足陽明脈,靠近纓絡的脈,所以稱為纓脈。「纓」指的是冠帶,因左右各有一條,所以說是各兩個穴位。

腋下癰疽發熱,刺足少陽經的五個穴位,但熱度仍未消退,再刺手心主穴三個穴位和手太陰經絡的大骨交會處(肩貞穴,位於肩髃後,骨骼交接處的凹陷處)。

癰疽突然發作,沿著筋絡疼痛,汗出不暢,胞氣不足,治療應在經絡俞穴。癰疽如果突然發作,沿著經脈循行路線,筋絡繃緊疼痛,肌肉局部疼痛,汗液滲出不足,如果同時伴隨胞氣不足,都可以用該經脈的穴位和俞穴來治療。腹脹滿,按壓時按不下去,取手太陽經絡的穴位,即胃的募穴(中脘穴)。手太陽經絡的起始部位,所以取中脘穴,這是胃的募穴。《中誥》說:「中脘穴是胃的募穴,位於蔽骨與臍的中間,是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三條經脈的交會處。」所以說經絡,指的是胃的募穴。

少陰俞穴,在脊椎旁開三寸處,左右各取五個穴位,使用圓利針。少陰俞穴指的是第十四節椎骨下方,腎臟兩旁的俞穴。

霍亂,刺少陰俞穴旁的五個穴位(志室穴)。

足陽明經往上三寸的穴位,指的是胃俞穴,取胃俞穴並在少陰俞穴外側往上取三個穴位,即胃倉穴。治療癲癇驚厥,刺陽陵泉穴五次(位於膝蓋外側凹陷處)。針刺手太陰經各五次,針刺足太陽經五次,針刺手少陰經絡旁一個穴位,足陽明經一個穴位,在踝關節上方五寸處針刺三次。足太陽經,指的是承山穴(位於小腿肚的下方,肌肉間的凹陷處)。手太陰經五次,指的是魚際穴(位於大拇指根節後內側的散脈處)。手少陰經絡旁的穴位,指的是支正穴(位於腕後,同身寸的五寸處,骨骼上方,肌肉分開的地方,手太陽經絡別走少陰經的地方)。足陽明經一個穴位,指的是解谿穴(位於足踝上方凹陷處)。踝關節上方五寸,指的是足少陽經絡上的光明穴。

凡是治療消瘦、消渴、中風偏癱、痿證、氣脹、呼吸困難、肥胖症等,都是膏粱厚味所致的疾病。如果氣機阻滯不通,則會導致暴憂之病。突然厥逆而耳聾,是因氣機阻塞不通,內氣虛弱所致。不順應內外因素,就會導致中風,所以身體消瘦。足部跛行,是寒風濕邪侵襲所致。「消」指的是內部消瘦,「癉」指的是伏熱,「厥」指的是氣逆,「髙」指的是膏,「梁」指的是粱米,「蹠」指的是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