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八 (12)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八 (12)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八
帝曰:「其形盡滿,何如?」
歧伯曰:「其形盡滿者,脉急大堅,尺濇而不應也形盡滿,謂四形藏盡滿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太素》『濇』作『滿』。」。如是者,故從則生,逆則死。」
帝曰:「何謂從則生,逆則死?」
歧伯曰:「所謂從者,手足温也。所謂逆者,手足寒也。」
帝曰:「乳子而病熱,脉懸小者何如懸,謂如懸物之動也。?」
歧伯曰:「手足温則生,寒則死新校正云:「按《太素》無手字,楊上善云:『足温氣下故生,足寒氣不下者,逆而致死。』」。」
帝曰:「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脉何如?」
歧伯曰:「喘鳴肩息者,脉實大也。緩則生,急則死緩,謂如縱緩。急,謂如弦張之急,非往來之緩急也。《正理傷寒論》曰:「緩則中風,故乳子中風,脉緩則生,急則死。」。」
帝曰:「腸澼便血,何如?」
歧伯曰:「身熱則死,寒則生熱爲血敗,故死。寒爲榮氣在,故生也。。」
帝曰:「腸澼下白沫,何如?」
歧伯曰:「脉沉則生,脉浮則死隂病而見陽脉,與證相反故死。。」
帝曰:「腸澼下膿血,何如?」
歧伯曰:「脉懸絕則死,滑大則生。」
帝曰:「腸澼之屬,身不熱,脉不懸絕,何如?」
歧伯曰:「滑大者曰生,懸濇者曰死,以藏期之肝見庚辛死,心見壬癸死,肺見丙丁死,腎見戊己死,脾見甲乙死,是謂以藏期之。帝曰:「癲疾何如?」。」
歧伯曰:「脉搏大滑,乆自已。脉小堅急,死,不治脉小堅急,爲隂,陽病而見隂脉,故死不治。~~,~~新校正云:「按巢元方云:『脉沉小急實死不治,小牢急亦不可治。』」。」
帝曰:「癲疾之脉,虚實何如?」
歧伯曰:「虚則可治,實則死以反證故。。」
帝曰:「消癉虚實何如?」
歧伯曰:「脉實大,病乆可治。脉懸小堅,病乆不可治乆病血氣衰,脉不當實大,故不可治。~~,~~新校正云:「詳經言實大病乆可治,注意以爲不可治。按《甲乙經》、《太素》、全元起本,並云可治,又按巢元方云:『脉數大者,生。細小浮者,死。』又云:『沉小者生,實牢大者,死。』」。」
帝曰:「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形度具《三備經》,筋度、脉度、骨度,並具在《靈樞經》中,此問亦合在彼經篇首,錯簡也。一經以此問爲〈逆從論〉首,非也?」
帝曰:「春亟治經絡,夏亟治經俞,秋亟治六府,冬則閉塞。閉塞者用藥而少鍼石也亟,猶急也。閉塞,謂氣之門戸閉塞也。所謂少鍼石者,非癰疽之謂也冬月雖氣門閉塞,然癰疽氣烈,内作大膿,不急寫之,則爛筋腐骨,故雖冬月亦宜鍼石以開除之。癰疽不得頃時回所以癰疽之病,冬月猶得,用鍼石者何?此病頃時回轉之閒,過而不寫則内爛筋骨穿通藏府。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黃帝問道身體機能滿盈的狀態如何。歧伯回答說,身體機能滿盈是指脈象急促有力,尺脈沉而無反應,表示四肢軀幹都已充盈。若順應自然法則則生,違逆則死。
黃帝追問何謂順應與違逆,歧伯解釋說,手腳溫暖是順應,手腳冰冷是違逆。
關於嬰兒發熱,脈象微弱懸浮的狀況,歧伯說明手腳溫暖則活,冰冷則亡。
黃帝又問嬰兒中風發熱,呼吸急促喘息,脈象如何?歧伯回答說脈象實大,脈象緩和則生,急促則死。
關於腸瀉下血的狀況,歧伯說身體發熱則死,寒冷則生。
關於腸瀉下白沫的狀況,歧伯說脈象沉則生,脈象浮則死。
關於腸瀉下膿血的狀況,歧伯說脈象懸而絕則死,滑大則生。
如果腸瀉但身體不發熱,脈象也不懸絕,歧伯解釋說,脈象滑大則生,懸而滯澀則死。這與臟腑的氣血盛衰相關,例如肝見庚辛之氣則死,以此類推。
黃帝詢問癲癇的脈象,歧伯回答說脈象搏動大而滑利,久之自行痊癒;脈象細小堅急則死,無法治療。
關於癲癇的脈象虛實,歧伯說虛則可治,實則死。
關於消瘦虛實的狀況,歧伯說脈象實大,病程久者可治;脈象微弱堅急,病程久者則不可治。
最後,黃帝詢問形度、骨度、脈度、筋度的診斷方法。
黃帝又問及春夏秋冬四季養生的方法,以及冬天閉塞的情況下,為何仍需針灸治療癰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