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八 (9)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八 (9)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八
吸,謂氣入。轉,謂轉動也。大氣,謂大邪之氣,錯亂隂陽者也。」
帝曰:「不足者,補之柰何?」
歧伯曰:「必先捫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彈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門,以閉其神捫循,謂手摸。切,謂指按也。捫而循之,欲氣舒緩。切而散之,使經脉宣散。推而按之,排蹙其皮也。彈而怒之,使脉氣䐜滿也。抓而下之,置鍼準也。通而取之,以常法也。
外引其門,以閉其神,則推而按之者也,謂蹙按穴外之皮,令當應鍼之處,針已放去,則不破之皮,蓋其所刺之門,門不開則神氣内守,故云以閉其神也。〈經調論〉曰:「外引其皮,令當其門戸,又曰推闔其門,令神氣存。」此之謂也。~~,~~新校正云:「按王引〈調經論〉文,𫝆詳非本論之文,傍見《甲乙經》〈鍼道篇〉,又曰已下,乃當篇之文也。」。
呼盡内鍼,靜以乆留,以氣至爲故呼盡内鍼,亦同吸也。言必以氣至而爲去鍼之故,不以息之多數而便去鍼也。《鍼經》曰:「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氣至,去之勿復鍼。」此之謂也。無問息數,以爲遲速之約,要當以氣至而鍼去,不當以鍼下氣未至而鍼出,乃更爲也。
如待所貴,不知日暮諭人事於候氣也。暮,晚也。其氣以至,適而自護適,調適也。護,慎守也,言氣已平調則當慎守,勿令改變,使疾更生也。《鍼經》曰:「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此其義也。所謂慎守,當如下說。~~,~~新校正云:「詳王引《鍼經》之言,乃《素問》〈寶命全形論〉文,兼見于〈鍼解論〉耳。」。
候吸引鍼,氣不得出,各在其處,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故命曰補正言也,外門已閉,神氣復存,候吸引鍼,大氣不𣳘,補之爲義,斷可知焉。然此大氣,謂大經之氣,流行榮衞者。」
帝曰:「候氣柰何謂候可取之氣也。?」
歧伯曰:「夫邪去絡入於經也,舍於血脉之中〈繆刺論〉曰:「邪之客於形也,必先舍於皮毛,留而不去,入舍於孫脉,留而不去,入舍於絡脉,留而不去,入舍於經脉。」故云去絡入於經也。其寒温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時來時去,故不常在以周遊於十六丈二尺經脉之分,故不常在所候之處。
故曰:「方其來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無逢其衝而寫之衝,謂應水刻數之平氣也。《靈樞經》曰:「水下一刻,人氣在太陽。水下二刻,人氣在少陽。水下三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四刻,人氣在隂分。然氣在太陽,則太陽獨盛。氣在少陽,則少陽獨盛。夫見獨盛者,便謂邪來,以鍼寫之,則反傷眞氣。
」
眞氣者,經氣也。經氣太虚,故曰:「其來不可逢。」此之謂也經氣應刻,乃謂爲邪,工若寫之,則深誤也。故曰:「其來不可逢。」。故曰:「候邪不審,大氣已過,寫之則眞氣脫,脫則不復,邪氣復至而病益蓄不悟其邪,反誅無罪,則眞氣𣳘脫,邪氣復侵,經氣大虚,故病彌蓄積。」故曰:「其往不可追。
白話文:
吸,指的是氣體吸入。轉,指的是旋轉運動。大氣,指的是致病的邪氣,擾亂陰陽平衡的邪氣。
黃帝問道:「不足的,要怎麼補充呢?」
岐伯回答:「必須先用手摸索經脈的走向,用指頭按壓疏通,推按以使其氣血運行順暢,彈撥以使脈氣充盈,用指抓按以確定針刺的準確位置,然後用常規方法針刺取穴。針刺之前,先在穴位周圍的皮膚上推按,以閉合穴位的氣門。這樣做的目的是,當針刺完畢後,未受損的皮膚會蓋住針刺的穴位,使氣門不開,從而使神氣內守。」《經調論》說:「外引其皮,令當其門戶,又曰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就是這個意思。
針刺完畢後,要保持安靜,等氣至后再拔針。氣至後再拔針,而不是單純依據呼吸次數。 《鍼經》說:「針刺後氣未至,不管刺了多少次,都要繼續刺,直到氣至後才能拔針。」這也是同樣的意思。不必以呼吸次數來決定針刺時間的長短,關鍵是要等到氣至後才拔針,不能因為針刺後氣未至就匆忙拔針。
如同等待珍貴之物一樣,不知道日暮,才能明白人事與氣的關係。暮,指傍晚。氣至後,要適度調養,謹慎守護。適,指調適;護,指謹慎守護,意思是說,氣血平調後,應該謹慎守護,不要讓它再次改變,以免疾病復發。《鍼經》說:「經氣已至,慎守勿失。」就是這個意思。所謂的慎守,就是下面要說的……
觀察呼吸,針刺後氣不得外泄,各歸其位,推按穴位以閉合氣門,使神氣內守,邪氣滯留不再外泄,這就是所謂的補法。外門已閉,神氣復歸,觀察呼吸,邪氣不再外泄,這就是補法的意義,可以明確得知。這裡所說的大氣,指的是大經的氣,在經絡中運行榮衛的氣。
黃帝問道:「觀察氣息,指的是什麼?什麼樣的氣息可以取穴針刺呢?」
岐伯回答:「邪氣從絡脈進入經脈,停留在血脈之中。《繆刺論》說:『邪氣侵入人體,一定先停留在皮毛,如果不去除,就會進入孫脈,如果不去除,就會進入絡脈,如果不去除,就會進入經脈。』所以說邪氣從絡脈進入經脈。寒熱之邪尚未互相平衡,如同波浪起伏一樣,時來時去,所以並非總是停留在同一個位置,它會周遊於全身經脈的十六丈二尺,所以並非總是停留在需要觀察的位置。
所以說,『當邪氣來到時,必須先按壓制止它,然後再針刺取穴,不要碰到它的衝擊而針刺。』衝,指應水刻數的平氣。《靈樞經》說:『水下一刻,人氣在太陽經;水下二刻,人氣在少陽經;水下三刻,人氣在陽明經;水下四刻,人氣在陰經。』如果氣在太陽經,則太陽經獨盛;如果氣在少陽經,則少陽經獨盛。如果發現某一經脈獨盛,就認為是邪氣來到,用針刺瀉之,就會反而損傷真氣。
真氣,就是經氣。經氣虛弱,所以說:『邪氣來時不可逢』。這就是這個意思。經氣應刻數,而誤認為是邪氣,而針刺瀉之,就會犯很大的錯誤。所以說:『邪氣來時不可逢』。所以說:『觀察邪氣不仔細,大氣已經過去,針刺瀉之,就會使真氣耗損,真氣耗損就不會恢復,邪氣再次來到,疾病更加嚴重。不懂得邪氣的變化,反而去傷害無辜,就會使真氣耗損,邪氣再次入侵,經氣大虛,所以疾病更加積累。』所以說:『邪氣過去就追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