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八 (5)

回本書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八 (5)

1.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八

帝曰:「願卒聞之。」

歧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候日月者,謂候日之寒温,月之空滿也。星辰者,謂先知二十八宿之分,應水漏刻者也。略而言之,常以日加之於宿上,則知人氣在太陽否,日行一舍,人氣在三陽與隂分矣。細而言之,從房至畢十四宿,水下五十刻,半日之度也。

從昴至心亦十四宿,水下五十刻,終日之度也。是故從房至畢者爲陽,從昴至心者爲隂,陽主晝,隂主夜也。凡日行一舍,故水下三刻與七分刻之四也。《靈樞經》曰:「水下一刻,人氣在太陽。水下二刻,人氣在少陽。水下三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四刻,人氣在隂分,水下不止,氣行亦爾。

」又曰:「日行一舍,人氣行於身一周與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氣行於身三周與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氣行於身五周與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氣行於身七周與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氣行於身九周。然日行二十八舍,人氣亦行於身五十周與十分身之四。」由是故必候日月星辰也。

四時八正之氣者,謂四時正氣,八節之風來朝於太一者也,謹候其氣之所在而刺之。氣定乃刺之者,謂八節之風,氣靜定乃可以刺經脉調虚實也。故《曆忌》云:「八節前後各五日,不可刺灸,凶。」是則謂氣未定,故不可灸刺也。~~,~~新校正云:「按八節風朝太一,具《天元玉𠕋》中。

」。

是故天温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衞氣浮,故血易寫,氣易行。天寒日隂,則人血凝泣而衞氣沉泣,謂如水中居雪也。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衞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絡虚,衞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是以天寒無刺血凝泣而衞氣沉也。

,天温無疑血淖液而氣易行也。月生無寫,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謂得天時也。因天之序,盛虚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候日遷移,定氣所在,南面正立,待氣至而調之也。

故日月生而寫,是謂藏虚血氣弱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藏』作『減』。藏當作減。」。月滿而補,血氣揚溢,絡有留血,命曰重實絡,一爲經,誤。揚溢,血氣盛也。留,一爲流,非也。。月郭空而治,是謂亂經。隂陽相錯,眞邪不別,沉以留止,外虚内亂,淫邪乃起氣失紀,故淫邪起。。」

帝曰:「星辰八正何候?」

歧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制,謂制度。定星辰則可知日月行之制度矣。略而言之,周天,二十八宿三十六分,人氣行一周天,凡一千八分,周身十六丈二尺,以應二十八宿,合漏水百刻,都行八百一十丈,以分晝夜也。故人十息氣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氣行十六丈二尺,一周於身。

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願徹底了解。」

歧伯答道:「凡是針灸,必須觀察日月星辰和四季八正之氣,待氣機平穩後才能施行。觀察日月,指的是觀察太陽的寒暖,月亮的盈虧。觀察星辰,指的是預先了解二十八宿的運行規律,並根據漏刻計時。簡單來說,以太陽運行的位置對應星宿,就能知道人體的氣血是否運行在太陽經脈。太陽每日運行一舍,人體之氣便運行到三陽或陰分。詳細來說,從房宿到畢宿這十四個星宿,漏刻下沉五十刻,相當於半日的時間。從昴宿到心宿,也是十四個星宿,漏刻下沉五十刻,相當於一整日的時間。因此,從房宿到畢宿為陽,從昴宿到心宿為陰,陽主晝,陰主夜。太陽每日運行一舍,漏刻下沉三刻又七分之四刻。《靈樞經》說:『漏刻下沉一刻,人體之氣運行在太陽經脈;下沉二刻,在少陽;下沉三刻,在陽明;下沉四刻,在陰分;持續下沉,氣的運行也如此。』又說:『太陽運行一舍,人體之氣運行一周又十分之八;運行二舍,運行三周又十分之六;運行三舍,運行五周又十分之四;運行四舍,運行七周又十分之二;運行五舍,運行九周。以此類推,太陽運行二十八舍,人體之氣也運行五十周又十分之四。』所以,必須觀察日月星辰。

四季八正之氣,指的是四季的正氣和八節(立春、雨水、驚蟄、春分等節氣)時,風氣朝向太一(古代星官名)的氣息。需謹慎觀察氣機所在的位置再行針灸。待氣機平穩後才能針灸,是指八節時節的風氣,氣機靜止平穩後,才能針灸經脈,調整人體虛實。因此,《曆忌》中記載:『八節前後各五日,不可針灸,凶。』這是因為氣機未定,所以不可針灸。……(原文缺失)

所以,天氣溫暖,陽光充足,則人體血液滋潤,衛氣浮揚,因此血液容易運行,氣血容易流通。天氣寒冷,陰暗,則人體血液凝滯,衛氣下沉,如同水中浮冰一般。月球初生,則血氣開始充盈,衛氣開始運行;月圓時,則血氣充實,肌肉堅實;月缺時,則肌肉消瘦,經絡虛弱,衛氣衰退,形體單薄。因此,要根據天時來調節血氣。所以,天氣寒冷時不應刺血,因為血液凝滯,衛氣下沉;天氣溫暖時,則血液滋潤,氣血容易運行。月球初生時不應放血,月圓時不應進補,月缺時不應治療,這就是所謂的順應時令來治療,也就是順應天時。根據天時的順序,觀察人體盛衰虛實的時機,判斷方位和時間,面向南方站立,等待氣至時再進行調節。

所以,月球初生時放血,是因血氣虛弱……(原文缺失)月圓時進補,血氣充盈,經絡充血,稱為經絡壅滯……(原文缺失)月缺時治療,稱為經絡紊亂。陰陽錯亂,真邪難辨,氣血停滯,外虛內亂,邪氣便乘虛而入,氣機失常,所以邪氣入侵……(原文缺失)

黃帝問道:「星辰和八正之氣,應該如何觀察?」

歧伯答道:「星辰,是用來規範日月運行的。規範,指的是制度。確定星辰的位置,就能了解日月運行的規律。簡單來說,周天有二十八宿,共三十六個星次,人體之氣運行一周天,共一千八百個星次,周身長十六丈二尺,與二十八宿相應,合漏水百刻,總共運行八百一十丈,以此來劃分晝夜。因此,人體十次呼吸,氣運行六尺;一天運行二分,二百七十次呼吸,氣運行十六丈二尺,一周於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