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七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7)

1. 脾胃虧損瘧疾寒熱等證

冬官朱省庵,停食感寒而患瘧,自用清脾、截瘧二藥,食後腹脹,時或作痛,服二陳、黃連、枳實之類,小腹重墜,腿足浮腫,加白朮山楂,吐食未化。謂余曰:何也?余曰:食後脹痛,乃脾虛不能克化也;小腹重墜,乃脾虛不能升舉也;腿足浮腫,乃脾虛不能運行也;吐食不消,乃脾胃虛寒無火也。治以補中益氣,加吳茱萸、炮薑、肉桂,一劑諸證頓退,飲食頓加,不數劑而痊。

大凡停食之症,宜用六君子、枳實、厚朴。若食已消而不愈,用六君子湯。若內傷外感,用藿香正氣散。若內傷多而外感少,用人參養胃湯。若勞傷元氣兼外感,用補中益氣加川芎。若勞傷元氣兼傷食,補中益氣加神麯、陳皮。若氣惱兼食,用六君子加香附、山梔。若咽酸或食後口酸,當節飲食。

病作時,大熱燥渴,以薑湯乘熱飲之,此截瘧之良法也。夫人以脾胃為主,未有肺胃實而患瘧,痢者,若專主發表攻裡,降火導痰,治末而忘本矣。

一儒者,秋患寒熱,至春未愈,胸痞腹脹。余用人參二兩,生薑二兩煨熟,煎服,寒熱即止。更以調中益氣加半夏、茯苓、炮姜數劑,元氣頓復。後任縣尹,每飲食勞倦疾作,服前藥即愈。

白話文:

內容如下:

冬天,有位名叫朱省庵的官員,因為食物消化不良加上受涼而得了瘧疾,自己用了清脾和截瘧兩種藥物治療,但飯後腹部反而出現脹痛的情況。他接著服用二陳、黃連、枳實等藥物,結果小腹變得沉重下墜,雙腿和腳部出現浮腫,再加入白朮和山楂後,仍舊嘔吐出未消化的食物。他問我這是為什麼?我告訴他:飯後脹痛是因為脾臟虛弱無法正常消化食物;小腹沉重下墜是因為脾臟虛弱無法提升;腿足浮腫是因為脾臟虛弱無法正常運行水濕;嘔吐未消化的食物是因為脾胃虛寒,沒有足夠的熱力來消化食物。我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吳茱萸、炮薑、肉桂進行治療,一劑下去,所有症狀立刻減輕,飲食也恢復了正常,幾劑後就痊癒了。

通常,食物消化不良的情況,應該使用六君子湯、枳實、厚朴。如果食物已經消化但病情仍未好轉,可以使用六君子湯。若是內傷加上外感,應該使用藿香正氣散。如果是內傷較多而外感較少,則應使用人參養胃湯。若是勞累損傷了元氣同時又有外感,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川芎。若是勞累損傷了元氣同時又有消化不良,則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神麯、陳皮。若是情緒煩惱加上消化不良,使用六君子湯加上香附、山梔。若是咽喉酸澀或是飯後口腔酸澀,應當節制飲食。

在病發的時候,如果出現高熱和極度口渴的情況,應該用薑湯趁熱飲用,這是一個很好的截瘧方法。人體主要依靠脾胃運作,沒有肺胃實滿的情況下,不會發生瘧疾或腹瀉。如果一味地專注於表症的治療和內裡的攻伐,降火和化痰,只是治療表面症狀而忽略了根本原因。

有位學者,在秋天得了寒熱交錯的病,到了春天都還未好轉,出現胸悶和腹部脹滿的情況。我讓他服用兩兩的人參和生薑,煮熟後煎服,寒熱的情況馬上停止。再使用調中益氣湯加上半夏、茯苓、炮薑幾劑,元氣立刻恢復。之後他擔任縣尹,每次飲食過量或勞累過度導致疾病復發,服用之前的藥物就能立即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