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彙粹》~ 卷七 (16)
卷七 (16)
1. 輯選薛立齋各證醫案四十六條
2. 脾胃虧損吞酸噯腐證
一儒者面色痿黃,吞酸噯腐,恪服理氣化痰之藥,大便不實,食少體倦,此脾胃虛寒,用六君子加炮薑、木香漸愈,更兼用四神丸而元氣復。此症苦中氣虛弱者,用人參理中湯,或補中益氣加木香、乾薑;不應,送左金丸或越鞠丸。若中氣虛,必加附子,或附子理中湯,無有不驗。
一上舍嘔吐痰涎,發熱作渴,胸膈痞悶,或用清氣化痰降火,前症益甚,痰涎自出。余曰:嘔吐痰涎,胃氣虛寒,發熱作渴,胃不生津,胸膈痞滿,脾氣虛弱,須用參、耆、歸、術之類,溫補脾胃,生髮陽氣,諸病自退。不信,虛症悉至。余曰:飲食不入,吃逆不絕,泄瀉腹痛,手足逆冷,是謂五虛;煩熱作渴,虛陽越於外也;脈洪大,脈欲絕也。死期迫矣,果然。
陸陳湖母,久患心腹痞痛,每作必胸滿厥逆,面赤唇麻,嘔吐,咽乾舌燥,寒熱不時,而脈洪大,眾以痰火治之,屢止屢作,迨春發熱頻甚,用藥反劇。有欲用參朮等,疑痛無補法,迎余折中。余曰:此寒涼損真之故,內真寒而外假熱也。且脈弦洪而有怪狀,乃脾氣虧損,肝脈乘之而然。
惟當溫補其胃,遂與補中益氣加半夏、茯苓、吳茱萸、木香,一服而效。自病發月餘,竟夕不安,乃熟寐徹曉,脈洪頓斂,諸證釋然。
一婦人年逾二十,不進飲食二年矣,日飫清茶、果品之類,面部微黃浮腫,形體如常,仍能步履,但體倦怠,肝脾二脈弦浮,按之微而結滯。余用六君子、木香、吳茱萸,下痰積甚多,飲食頓進,形體始瘦,臥床月餘,仍服六君之類而安。
白話文:
[脾胃功能衰弱導致的胃酸倒流及消化不良症狀]
一位學識淵博的人,臉色蒼黃無光,經常胃酸倒流和消化不良,一直服用調理氣血、化痰的藥物,卻導致大便不成型,食慾減退,身體疲倦乏力。這是由於脾胃虛弱且寒冷所致。後改用六君子湯加上炮薑、木香,症狀逐漸好轉,再輔以四神丸,元氣得以恢復。對於這種中氣虛弱的患者,可使用人參理中湯,或者補中益氣湯加上木香、乾薑;如果效果不佳,可以改用左金丸或越鞠丸。若中氣極度虛弱,必須加入附子,或者使用附子理中湯,這樣效果通常都很好。
有一個住校學生,經常嘔吐、吐痰,伴有發燒和口渴,胸脅悶堵。起初,他使用清熱化痰的藥物,但症狀反而加重,痰液自然排出。我認為,他的嘔吐和吐痰是因為胃氣虛弱且寒冷;發燒和口渴,是因為胃部不能產生津液;胸脅悶堵,是因為脾氣虛弱。因此,應該使用人參、黃芪、當歸、白朮等溫補脾胃,促進陽氣生發,各種病症就會自然消退。如果不信,所有虛弱的症狀都會出現。我再次強調,如果飲食減少,逆氣不止,腹瀉疼痛,手腳冰冷,就是所謂的五虛症狀;煩躁、發燒和口渴,是虛陽外越的表現;脈搏洪大,是脈象快要消失的徵兆。死期已經迫近,結果真的如此。
陸陳湖的母親長期患有心腹疼痛,每次發作時都會感到胸脹、氣逆、臉紅、嘴脣麻木、嘔吐、咽喉乾燥、舌頭乾燥、寒熱不定,脈搏洪大。眾人認為是痰火所致,雖然多次治療,但病情反覆發作。到了春天,發燒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用藥反而讓病情加重。有人想要使用人參、白朮等藥物,但又懷疑疼痛無法通過補法治療,於是請我來評估。我認為,這是因為寒涼藥物傷害了體內的真氣,導致內部真正寒冷,外部卻呈現假熱。而且,脈象弦洪且有異常,是因為脾氣虧損,肝脈趁機影響所致。
於是,我決定溫補她的脾胃,給予補中益氣湯加上半夏、茯苓、吳茱萸、木香,只服用一次就見效。從她病發一個多月以來,夜裡完全無法安睡,但在服用藥物後,竟然能熟睡直到天亮,脈象洪大的情況立即得到改善,各種症狀都消失了。
有一位二十多歲的女性,兩年來食慾不振,每天只喝清茶和吃一些果品,臉部微微泛黃且有些浮腫,身材看起來正常,仍然能夠行走,只是感覺疲倦乏力。肝脾兩個部位的脈象弦浮,按壓時發現微小的結塊。我使用六君子湯、木香、吳茱萸,排出了大量痰積,食慾突然增強,身形開始變瘦,在牀上躺了一個多月,繼續服用六君子湯等藥物,最終康復。]
3. 脾胃虧損停食痢疾等證
羅給事,小腹急痛,大便欲去不去,此脾胃氣虛而下陷也,用補中益氣送八味丸,二劑而愈。此等證候,因痢藥致損元氣,肢體腫脹而死者不可枚舉。
少宗伯顧東江,停食患痢,腹痛下墜,或用疏導之劑,兩足腫脹,食少體倦,煩熱作渴,脈洪數、按之微細。余以六君加薑、桂各二錢,吳茱萸、五味各一錢,煎熱涼服,諸證頓退,再服全退。此假熱而治以假寒也。
一老婦,因食後怒。患痢裡急後重,屬脾氣下陷,與大劑六君子,加附子、肉蔻、煨木香各一錢,吳茱萸五分,骨脂、五味各一錢,二劑諸證頓愈。惟小腹脹滿,此肝氣滯於脾也,與調中益氣加附子、木香五分,四劑而安。後口內覺咸,此腎水泛也,與六味地黃丸,二劑頓安。
先母,年八十,仲夏患痢,腹痛作嘔不食,熱渴引湯,手按腹痛稍止,脈鼓指而有力,真氣虛而邪氣實也。急用人參五錢,白朮、茯苓各三錢,陳皮、升麻、附子、炙甘草各一錢,服之睡覺索食,脈症頓退,再劑而安。此取證不取脈也。凡暴病母論其脈,當從其症。時石閣老太夫人,年歲脈證皆同,彼專治其痢,遂致不起。
橫金陳梓園,年六十,面帶赤色,吐痰口乾,或時作泄就疹余曰:僕之症,或以為脾經濕熱,痰火作瀉,率用二陳、黃連、枳實、神麯、麥芽、白朮、柴胡之類,不應,何也?餘脈之,左關弦緊,腎水不能生肝木也;右關弦大,肝木乘脾土也。此乃脾腎虧損,不能生剋制化,當滋化源。余謂其甥曰:令舅不久當損於痢,後果然。
白話文:
[脾胃功能衰弱導致的消化不良、痢疾等症狀]
羅給事,他出現了小腹急痛,想要排便卻又排不出的情況,這是因為他的脾胃氣虛,導致了機能下降。我使用了補中益氣湯搭配八味丸來治療,服用兩次後病情得到了改善。這種症狀,往往由於治療痢疾的藥物損害了體內的元氣,導致肢體腫脹,甚至死亡的例子層出不窮。
顧東江先生,他有消化不良和痢疾的問題,腹部疼痛且有下墜感。有人建議他使用疏導的藥物,結果反而導致雙腳腫脹,食慾減退,身體疲憊,感到煩躁並口渴,脈搏快速但按下去卻微弱。我為他開具了六君子湯加上薑、桂各二錢,吳茱萸、五味子各一錢,煎煮後待溫涼再服用,所有症狀立刻減緩,再次服用後所有症狀消失。這是一種假性的熱象,需要以假寒的方式來治療。
一位老婦人,在飯後生氣,開始出現痢疾,腹部緊繃且排便困難,這是因為她的脾氣下陷。我給她使用了大量六君子湯,加上附子、肉蔻、炒木香各一錢,吳茱萸五分,骨脂、五味子各一錢,服用兩次後症狀迅速好轉。然而她的小腹仍有脹滿感,這是因為肝氣阻滯在脾臟,我給她調中益氣湯加上附子、木香五分,服用四次後病情穩定。之後她口中有鹹味,這是腎水過多的徵兆,我給她六味地黃丸,服用兩次後情況馬上改善。
我的母親,八十歲,夏季時得了痢疾,腹部疼痛,噁心不想吃東西,非常口渴想喝水,用手按壓腹部會稍微舒緩疼痛,脈搏強勁,這是因為正氣虛弱而邪氣旺盛。我立刻使用人參五錢,白朮、茯苓各三錢,陳皮、升麻、附子、炙甘草各一錢,服用後她入睡並開始尋找食物,脈象和症狀立即改善,再次服用後病情穩定。這是根據症狀而不是脈象來判斷病情。對於突然發病的情況,我們不應該只看脈象,應該根據症狀來判斷。當時石閣老夫人的年齡、脈象和症狀都相同,但她只針對痢疾進行治療,最終不幸去世。
陳梓園先生,六十歲,臉色紅潤,常吐痰且口乾,偶爾會拉肚子。他告訴我,有人認為他是因為脾臟濕熱,痰火引起的腹瀉,因此使用二陳、黃連、枳實、神麯、麥芽、白朮、柴胡等藥物,但效果不佳。我為他診脈,發現左手關節的脈象緊繃,顯示腎水無法滋養肝木;右手關節的脈象粗大,表示肝木過度影響脾土。這是他脾腎功能損失,無法正常運作,需要滋養化源。我告訴他的外甥,他舅舅可能會因痢疾受損,結果真的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