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

1. 卷七

2. 病能集五(雜證十門)

3. 遺溺

張景岳曰:遺溺有睡中自遺,有氣門不固而不禁,又有氣脫於上,下焦不約而遺,三者皆虛,有輕重之辨。睡遺者,幼稚多有之,氣壯而固,自愈。若水泉不止,膀胱不藏,氣虛也。蓋氣為水母,水不蓄以氣不固,更至無所知覺,此虛極也。又年衰大病後多有之。仲景曰:下焦竭則遺溺失禁也。

古方有虛實之論,不知不禁多屬虛寒,若淋瀝痛澀,方是熱證,勿以遺失誤用涼藥。

又古方多用固澀,此治標法也。小水雖主於腎,而腎上連肺,若肺氣無權,則腎水必不能攝,故治水必須治氣。宜參、耆、歸、朮、桂,附、乾薑之屬為主,佐以固澀之劑。

白話文:

[尿牀]

張景嶽說:尿牀有在睡夢中自行流出的,有因為氣門(丹田)不穩固而無法控制的,還有氣從上方流失,導致下腹部失去控制而尿牀的,這三種情況都屬於虛弱,但有程度輕重的不同。在睡夢中尿牀的情況,小孩比較常見,等到身體發育壯碩,氣血固實後,自然會好轉。如果像泉水般不停止地流出,膀胱失去儲存功能,這是氣虛的表現。因為氣是水的主宰,如果水無法儲存,就是因為氣不夠堅固,甚至到了完全沒有知覺的地步,這是虛弱到極點了。此外,老年人或是大病初癒的人也常見這種情況。仲景說:下焦虛弱,就會出現尿牀和無法控制排尿的情況。

古代的醫方有虛證和實證的區分,但實際上,無法控制排尿多是虛寒的表現,如果排尿時有疼痛感或阻滯感,纔是熱證,不要誤以為尿牀是熱證而使用涼性藥物。

另外,古代的醫方多使用收斂固澀的方法,這是治療表面症狀的方式。雖然尿液主要由腎臟管理,但腎臟上方連接肺臟,如果肺臟的氣力不足,腎臟就無法有效地控制尿液,因此,治療尿牀必須先調理氣血。適合使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肉桂、附子、乾薑等藥材為主,再輔以收斂固澀的藥方。

4. 赤白濁遺精

李士材曰:赤白濁,按經文前哲所論,而知濁病即精病,非溺病也。故患濁者,莖中如刀割火灼而溺清,惟竅端時有穢物,如瘡之膿,如目之眵,淋漓不斷,與便溺絕不相混。大抵精敗而腐者,十之六也;由濕熱流注與虛者,十之二三。其有赤白之分者,何也?精者血之所化,濁氣太多,精化不及,赤未變白,故成赤濁,此虛之甚也。所以少年天癸未至,強力行房,所泄半精半血;壯年施泄無度,亦多精血雜出。

則知丹溪以赤屬血,白屬氣者,未盡善也。又以赤為心虛有熱,由思慮而得;白為腎虛有寒,因嗜欲而得,亦非確論。總之,心動於欲,腎傷於色,或強忍房事,或多服淫方,敗精流溢,乃為白濁。虛滑者血不及變,乃為赤濁。挾寒則脈來沉遲無力,小便清白,蓖薢分清飲、八味丸、內補鹿茸丸之類。

挾熱則口渴便赤,脈必滑數有力,清心蓮子飲、香苓散。有胃中濕痰流注,蒼白二陳湯加升紫。有屬虛勞,六味加蓮鬚、芡實、菟絲子、五味、龍骨、牡蠣。有因伏暑,四苓散加香薷、麥冬、人參、石蓮之類。有稠黏如膏,澀痛異常,乃精塞竅道,香苓散送八味丸,或金匱腎氣丸。

有熱者蓖薢分清飲、茯菟丸。有思想太過,心動煩擾,則精敗下焦,加味清心飲、瑞蓮丸之類。如上數端,此其大略也。若夫五臟之傷,六淫之感,更難以枚舉,慎勿輕忽。

遺精,古今方論皆以遺精為腎氣衰弱之病,若與他臟不相干涉。不知《內經》言五臟六腑各有精,腎則受而藏之。以不夢而自遺者,心腎之傷居多;夢而後遺者,相火之強為害。若夫五臟各得其職,則精藏而治。苟一臟不得其正,甚則必害心腎之主精者焉。治之之法,獨因腎病而遺者,治其腎;由他臟而致者,則他臟與腎兩治之。

如心病而遺者,必血脈空虛,本縱不收。肺病而遺者,必皮革毛焦,喘急不利。脾病而遺者,色黃肉消,四肢懈惰。肝病而遺者,色青而筋痿。腎病而遺者,色墨而髓空。更當六脈參詳。然所因病更多端,有用心過度,心不攝腎而失精者,宜遠志丸,佐以靈砂丹。有色欲不遂而致精泄者,四七湯吞白丸子。

甚者耳聞目見,其精自出,名曰白淫,妙香散吞玉華白丹。有色欲過度,精竅虛滑,正元散加牡蠣粉、肉蓯蓉各半錢,吞靈砂丹,仍佐以鹿茸丸、山藥丸、。大菟絲子丸、固陽丸之類。有壯年久曠,精滿而溢,清心丸。有飲酒厚味,痰火濕熱,擾動精府,二朮、二陳、升、柴,俾清升濁降,脾胃健運,則遺滑自止矣。有脾虛下陷者,補中益氣湯。

有腎虛不固者,五倍子二兩、茯苓四兩,為丸服之,神驗。然其證亦復不同,或小便後出,多不可禁者;或不小便而自出;或莖中癢痛,如欲小便者;或夢女交者,並從前法中分別施治。總共大綱言之,精滑宜澀之,不效即瀉心火,不效即以補中益氣,舉其氣上而不下,往往有功。

白話文:

赤白濁遺精

李士材說:所謂的赤白濁,根據古代醫書和前輩醫家的論述,可以知道濁病其實就是精液的病變,並非單純的尿液問題。所以,患有濁病的人,陰莖會有如刀割火燒般的疼痛感,但尿液卻是清澈的,只有尿道口會時常流出像瘡膿、眼睛分泌物一樣的污穢之物,淋漓不斷,與小便完全不同。

大多數情況下,精液敗壞腐爛是主要原因,佔了六成左右;因為濕熱下注或身體虛弱導致的,佔二、三成。至於赤濁和白濁的區別,是因為精液是由血液轉化而來的,如果濁氣太多,精液轉化不及,血液尚未完全變成白色,就會形成赤濁,這表示身體虛弱到了極點。所以,青少年在天癸未至(指性發育未成熟)時就強行性交,所洩出的會是精液和血液的混合物;壯年人如果過度性交,也容易出現精血混雜的情況。

由此可知,朱丹溪認為赤濁屬血,白濁屬氣的觀點,並不完全正確。他還認為赤濁是因心虛有熱,由思慮過度引起;白濁是因腎虛有寒,由性慾過度引起,這些說法也不夠精確。總而言之,心動於慾望,腎臟因縱慾而受損,或強忍性事,或服用過多壯陽藥,導致精液敗壞流失,就會形成白濁。如果身體虛弱到血液無法完全轉化為精液,就會形成赤濁。

如果病症夾雜寒氣,脈象會呈現沉遲無力的狀態,小便會清澈發白,可以用萆薢分清飲、八味丸、內補鹿茸丸等藥方治療。如果病症夾雜熱氣,患者會口渴、小便赤黃,脈象也會呈現滑數有力的狀態,可以用清心蓮子飲、香苓散等藥方治療。

如果是由於胃中的濕痰下注引起的,可以用蒼白二陳湯再加入升麻和紫蘇來治療。如果是屬於虛勞引起的,可以用六味地黃丸,再加入蓮鬚、芡實、菟絲子、五味子、龍骨、牡蠣等藥材來治療。如果是因為暑熱潛伏引起的,可以用四苓散,再加入香薷、麥冬、人參、石蓮子等藥材來治療。

如果精液稠黏如膏狀,而且澀痛異常,這表示精液堵塞了竅道,可以用香苓散搭配八味丸,或是金匱腎氣丸來治療。如果病症屬熱,可以用萆薢分清飲、茯菟丸來治療。如果因為思慮過度,導致心煩意亂,精液就會敗壞下洩,可以用加味清心飲、瑞蓮丸等藥方來治療。以上所說的,大致就是這樣。至於五臟的損傷,六淫邪氣的侵襲,情況更加複雜,無法一一列舉,千萬不要輕忽。

至於遺精,古代和現代的醫書都認為遺精是腎氣衰弱的病症,與其他臟腑沒有關係。但是,《內經》卻說五臟六腑都有精,腎只是負責接受和儲藏。在沒有做夢的情況下就遺精,大多是心腎損傷引起的;在做夢後才遺精,大多是相火過旺造成的危害。如果五臟各司其職,精液就能夠妥善儲藏。如果任何一個臟腑失調,甚至會損害到主宰精液的心腎。

治療遺精的方法,如果是單純因為腎病引起的,就治療腎;如果是因為其他臟腑引起的,就要同時治療該臟腑和腎。例如,因為心病導致遺精的,一定是血脈空虛,無法約束精液。因為肺病導致遺精的,一定會皮膚乾燥、毛髮枯焦、喘促不利。因為脾病導致遺精的,一定會臉色蠟黃、肌肉消瘦、四肢無力。因為肝病導致遺精的,一定會臉色青黑、筋脈萎縮。因為腎病導致遺精的,一定會臉色黝黑、骨髓空虛。更應該詳細診斷六脈的情況。

導致遺精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過度用腦、心臟不能收攝腎精而導致精液流失的,可以用遠志丸,再佐以靈砂丹來治療。因為性慾不能滿足導致精液洩出的,可以用四七湯搭配白丸子來治療。更嚴重的,甚至耳聞目睹就精液自洩的,稱為白淫,可以用妙香散搭配玉華白丹來治療。因為性慾過度,導致精竅虛滑的,可以用正元散,再加入牡蠣粉、肉蓯蓉各一半的份量,搭配靈砂丹來治療,再佐以鹿茸丸、山藥丸、大菟絲子丸、固陽丸等藥方。

壯年人如果長期沒有性生活,導致精液滿溢而自洩的,可以用清心丸來治療。如果因為飲酒過度、吃太多油膩食物,導致痰火濕熱擾動精液,可以用二朮、二陳湯,再加入升麻、柴胡等藥材,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健運脾胃,那麼遺精就會自然停止。如果是因為脾虛下陷導致遺精的,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

如果是因為腎虛不固導致遺精的,可以用五倍子二兩、茯苓四兩,製成藥丸服用,效果很好。但是,遺精的症狀也各不相同,有的小便後會不自覺地流出精液,有的沒有小便也會自洩,有的陰莖會癢痛,像要小便一樣,有的在夢中與女性性交而遺精,這些都需要根據前面的方法來仔細辨證治療。總體而言,精液滑脫可以用收澀的方法來治療,如果無效就瀉心火,如果還是無效就用補中益氣的方法,使氣上升而不下洩,往往會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