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彙粹》~ 卷六 (22)
卷六 (22)
1. 二便門
老人與產後,及發汗利小便過多,病後氣血未復者,皆能成秘。禁用硝、黃、巴豆、牽牛等藥。世人但知熱秘,不知冷閉,冷秘者,冷氣橫於腸胃,凝陰固結,津液不通,胃氣閉塞,其人腸內氣攻,喜熱惡冷,宜以八味料大劑煎之,冷飲即愈。或局方半硫丸,碾生薑調乳香下之。
或海藏已寒丸俱效。其丸雖熱,得芍藥、茴香潤劑,引而下之,陰得陽化,故大小便自通。如遇春和之陽,則冰自消矣。東垣嘗論治秘,予體之而不用其方,如潤腸丸、潤燥湯、通幽散之類,俱不用。惟用六味地黃丸料煎服,自愈,如熱秘而又兼氣虛者,以前湯加參、耆各五錢,立愈。
此因氣虛不能推送,陰虛不能濡潤故耳。
李士材曰:五淋:石淋,清其積熱,滌去砂石,則水道自利,宜神效琥珀散、如聖散,獨聖散,選用。
勞淋,有脾勞、腎勞之分。多思多慮,負重遠行,應酬紛憂,勞於脾也,宜補中益氣與五淋散分進。專思考慮者,歸脾湯。若強力入房,或施泄無度,勞於腎也,生地黃丸,或黃耆湯。腎虛而寒者,金匱腎氣丸。
血淋,有血瘀、血虛、血冷、血熱之別。小腹硬滿,莖中作痛欲死,血瘀也,一味牛膝,煎膏酒服,大效。但虛人能損胃耳,宜四物加桃仁、通草、紅花、牛膝、丹皮。血虛者,六味丸加側柏、車前子、白芍,或八珍湯送益元散。血色鮮紅者,心與小腸實熱,脈必數而有力,柿蒂、側柏、黃連、黃柏、生地、丹皮、白芍、木通、澤瀉、茯苓。血氣黑暗,面色枯白,尺脈沉遲,下元虛冷也。
金匱腎氣丸。然有內熱過極,反兼水化而色黑者,未可便以為冷也。
氣淋,有虛實之分。如氣滯不通,臍下妨悶而痛者,沉香散、石韋散、瞿麥湯。氣虛者,八珍湯加杜仲、牛膝,倍茯苓。
凡膏淋,似淋非淋,小便色似米泔,或如鼻涕,此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欲出不快而痛,鹿角霜丸、大沉香丸、海金砂散、菟絲子丸,隨症選用。
冷淋,是腎虛,肉蓯蓉丸、澤瀉散、金匱腎氣丸。
胞痹。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風寒濕邪氣客於胞中,則氣不能化出,故胞滿而水道不通,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以足太陽經上交於巔,入絡腦,下灌鼻則為清涕也,腎著湯、腎瀝湯,巴戟丸。
方約之曰:淋證,其感不一、或因房勞,或因忿怒,或因醇酒,或因厚味。夫房勞,陰虛火動也;忿怒者,氣動生火也;醇酒、厚味者,釀成濕熱也。積熱既久,熱積下焦,所以小便淋瀝,欲去不去,又來,而痛不可忍者。初則熱淋,血淋,久則煎熬水液,稠濁如膏,如沙如石也。
故諸方中,類多散熱,利小便,而於開鬱行氣、破血滋陰蓋少焉。若夫散熱、利小便,只能治熱淋、血淋而已,其膏淋、沙淋、石淋三者,必須開鬱行氣、破血滋陰方可也。東垣用藥凡例:小腹痛,疏肝滋腎。蓋小腹、小便乃肝腎之部位也,學者不可不知。
白話文:
二便門
老年人、產後婦女以及因發汗、利尿過度或病後氣血尚未恢復的人,都容易便秘。禁止使用硝石、黃連、巴豆、牽牛子等藥物。世人只知道熱秘,卻不知道冷秘。冷秘是因為寒氣阻滯腸胃,導致陰寒凝結,津液不通,胃氣閉塞,患者腸內氣機逆亂,喜歡溫暖厭惡寒冷,應當用八味地黃丸大劑煎服,溫服即可痊癒。或者服用局方半硫丸,研碎生薑後用乳香調服。
海藏已寒丸也有效。此丸雖然溫熱,但含有芍藥、茴香等潤澤的藥物,可以引導藥力向下,陰氣得到陽氣的溫煦,因此大小便自然通暢。如果遇到溫暖的春天,寒邪自然會消退。東垣先生曾論述便秘的治療,我參考了他的觀點,但不使用他的方劑,例如潤腸丸、潤燥湯、通幽散等,都不使用。只用六味地黃丸的藥材煎服,就能自愈。如果熱秘又兼有氣虛,就在前述湯劑中加入人參、黃耆各五錢,就能立即痊癒。
這是因為氣虛不能推動,陰虛不能滋潤所致。
李士材說:五淋:石淋,要清除積熱,去除砂石,則水道自然暢通,宜用神效琥珀散、如聖散、獨聖散等藥物。
勞淋,分為脾勞和腎勞。思慮過多、負重遠行、應酬繁忙、憂慮重重,屬於脾勞,宜用補中益氣湯和五淋散分服。專心思考的人,宜用歸脾湯。若房事過度,或縱慾無度,屬於腎勞,宜用生地黃丸或黃耆湯。腎虛而寒者,宜用金匱腎氣丸。
血淋,分為血瘀、血虛、血寒、血熱。小腹硬滿,小便疼痛欲死,屬於血瘀,單用牛膝煎膏酒服,療效顯著。但虛弱的人會傷胃,宜用四物湯加桃仁、通草、紅花、牛膝、丹皮。血虛者,用六味地黃丸加側柏葉、車前子、白芍藥,或用八珍湯送服益元散。血色鮮紅者,是心和小腸實熱,脈象必數而有力,宜用柿蒂、側柏葉、黃連、黃柏、生地黃、丹皮、白芍藥、木通、澤瀉、茯苓。血色暗黑,面色枯白,尺脈沉遲,是下元虛冷,宜用金匱腎氣丸。然而,內熱過盛,反而導致水液代謝異常而小便顏色發黑者,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寒證。
氣淋,分虛實兩種。氣滯不通,臍下脹滿疼痛者,宜用沉香散、石韋散、瞿麥湯。氣虛者,宜用八珍湯加杜仲、牛膝,茯苓加倍。
膏淋,似淋非淋,小便顏色像米湯或鼻涕,這是精液和尿液一起排出,精液阻塞尿道,所以小便排出不暢而疼痛,宜用鹿角霜丸、大沉香丸、海金砂散、菟絲子丸等,根據症狀選擇。
冷淋,是腎虛,宜用肉蓯蓉丸、澤瀉散、金匱腎氣丸。
胞痹:膀胱是貯藏津液的器官,氣機通暢才能排尿。風寒濕邪侵犯膀胱,氣機不能通暢,所以膀胱脹滿而小便不通,小腹膀胱按壓時疼痛,好像用熱水燙一樣,小便澀滯。足太陽經向上通達頭頂,入絡腦部,向下流注鼻腔則為清涕。宜用腎著湯、腎瀝湯、巴戟天丸。
方約說:淋證的病因不同,可能是房勞、憤怒、飲酒過度、飲食不節。房勞導致陰虛火旺;憤怒導致氣機逆亂生火;飲酒過度、飲食不節導致濕熱。積熱日久,熱邪下注下焦,所以小便淋瀝,想尿又尿不出來,而且疼痛難忍。初期是熱淋、血淋,日久則煎熬津液,小便稠濁如膏,像砂石一樣。
因此,很多方劑都以清熱利尿為主,但疏肝理氣、活血滋陰的藥物卻較少。清熱利尿只能治療熱淋、血淋,膏淋、沙淋、石淋必須疏肝理氣、活血滋陰才能治療。東垣先生用藥原則:小腹疼痛,要疏肝滋腎。因為小腹和小便是肝腎的部位,學習者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