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五 (2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1)

1. 不能食證

穀氣不勝者,食少不能勝邪火也。上焦能行者,清陽不升也。下脘不通者,濁陰不降也。夫胃受水穀,生化氣血,故清陽升而濁陰降,以傳化出入,滋養一身。今胃不納食而穀氣少,則清無升濁無降矣。故上焦不行,下脘不通,非謂全不行不通,但較之平時不行不通耳。上不行下下通,則鬱矣。

鬱則少火皆成壯火,而胃居上焦、下脘兩者之間,若虛火上炎,故熏胸中而為內熱。此勞倦內傷生熱如此。

白話文:

不能吃東西的原因是:

身體吸收穀物精華的能力不足,所以吃得少,無法抵抗邪火。上焦(胸膈以上)的氣機運行不暢,清陽之氣無法上升。下脘(胃部)不通暢,濁陰之氣無法下降。

胃負責接收水穀,化生氣血,所以清陽之氣上升,濁陰之氣下降,藉此運化出入,滋養全身。現在胃不接受食物,穀氣不足,清陽之氣就無法上升,濁陰之氣也無法下降。因此,上焦運行不暢,下脘不通,並不是完全不運行不通,只是比平時運行不通而已。上焦不暢,下焦也不通暢,就會導致氣機鬱滯。

氣機鬱滯就會使原本微弱的內火變得旺盛,而胃位於上焦和下脘之間,如果虛火上炎,就會熏蒸胸中,導致內熱。勞累和內傷導致的生熱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