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事啟源》~ 正文 (12)
正文 (12)
1. 角法
角法義未詳。或云角者,味也。味形似針。吳仁杰說行露詩:「誰謂雀無角?」蓋古謂咮為角,以針刺人體,猶雀之啄物也。
刺破患處,納絮火於竹筒或硝子,急點著針口,則火氣能吸血,候血止放筒去。此為角法。凡瘀血凝聚,焮腫疼痛,發見於皮表者,視其所在,角之,則瘀血去而疾患除矣。用瓠𤬛亦同其義。角法始出於肘後方,外臺有角療骨蒸法,又引古今靈驗,蠍螫人,以治療之之法,又療金瘡得風,身體痓強,口噤不能語。
瓠𤬛燒麻燭熏之。證類本草引兵部手集方,治發背頭未成瘡,及諸熱腫痛,以青竹筒角之。蘇沈良方載治久嗽火角法。瑞竹堂經驗方吸筒濟急仙方竹筒吸毒,外科正宗煮拔筒方,並與角法同。
(評)以火入筒,合於痛處,拔取寒濕之毒。中土老嫗能為之,但伏熱血費者,大非所宜。
白話文:
[角法]
角法的定義並不詳細,有人認為「角」是指味道,但其實「角」的形狀更像針。吳仁杰在解釋「行露詩」時提到,誰說鳥雀沒有角,因為古時候人們把鳥嘴稱為角。用針刺入人體,就像鳥雀啄食一樣。
具體操作是先刺破患處,然後在竹筒或硝石上放入絮火,迅速點燃並靠近針孔,這樣火氣能吸引血液,等到出血停止再移開竹筒。這就是所謂的角法。對於瘀血聚集、紅腫疼痛,且病癥表現在皮膚表面的情況,只要找到正確位置施行角法,就能去除瘀血,消除病痛。使用瓠瓜燒燭薰療也有同樣的效果。角法最早出自於「肘後方」,「外臺祕要」中有用角法治療骨蒸的療法,又引用古今靈驗的蠍子蜇人的治療方法,還能治療金瘡感染風寒,身體僵硬,口不能言的病症。
「證類本草」引用了「兵部手集方」,用來治療背後長瘡未成熟,以及各種熱腫疼痛,使用青竹筒進行角法。蘇沈良方記載了治療長期咳嗽的火角法。瑞竹堂經驗方有吸筒急救仙方,以及竹筒排毒法。外科正宗有煮拔筒方,這些都和角法原理相同。
(評論)將火放入竹筒,貼在痛處,可以拔出寒濕之毒。這種方法連鄉村的老婦人都會,但是對於內熱或血瘀的人來說,卻不太適合。
2. 蜞針
丹波雅忠所著醫略抄。引宋俠經心錄收蜞針法。案俠唐人,則蜞針之方亦古矣。陳藏器曰:水蛭本功外患,赤白遊𤺋及癱腫毒,取十餘枚令啖病處,取皮皺肉白無不瘥也。冬日無蛭蟲,地中掘取暖水養之,令動先洗人皮咸,以竹筒盛蛭綴之,須臾便咬血滿自脫。更用飢者。外科精要載洪丞相蜞針法。
凡癱疽覺見稍大,便以井邊浮泥傅瘡頂上,看其瘡上有一點先干處,即是正頂。先以大筆管一筒,安於正頂上,卻用大馬蜞一條安其中,頻以冷水灌之,馬蜞當吮其正穴膿血出,毒散是效。如毒大蜞小,須三四條方見功。腹傍黃者力大,若吮著正穴,蜞必死矣,其瘡即愈。若血不止,以藕節上泥止之,白色花亦妙。皇國用蜞針見於藤定家明月記安貞元年條,又出於東鏡及廉中抄尺素往來等。此法與針角略同,而令患者不覺疼痛,更為便宜。然亦宜詳其病之因,與證之狀而用之矣。
附人身不論何處瘀血停聚,熱痛紅腫者,先淨洗腫上,有毛髮處剃去之,著水蛭數條,任其咬咂飽滿自然脫下。若不落,以鹽少許摻之,即縮落。若血不止者,以指按住之即止。若其不陋者,擦膚令熱著之即吮。
(評)瘍科用蛭吸毒膿惡血,可省刀針之苦,洵善法之不可廢者。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使用水蛭(俗稱蜞針)作為一種治療方法,源自丹波雅忠的《醫略抄》,他引用了宋俠的《經心錄》中的方法。事實上,這種方法在唐代就已經存在,顯示其歷史悠久。
唐代藥學家陳藏器曾說過,水蛭除了其基本的功效外,還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紅白斑疹、癱瘓和腫毒。具體方法是,將十幾隻水蛭放在患處,讓它們吸食病變組織。只要皮膚起皺,肉色變白,就能看出療效。冬天找不到水蛭時,可以從土裡挖掘,並放在溫水中飼養,使其活躍。首先,用水清洗患者的皮膚,然後將水蛭放入竹筒中,不久,水蛭就會開始吸血,直到吸滿血後自行脫離。之後,再換一隻餓的水蛭繼續進行。
《外科精要》中記載了洪丞相的一種使用水蛭的方法:如果癱瘡稍微增大,應在瘡口上塗上井邊的濕泥,找到瘡口上最先乾燥的地方,那便是瘡的正中心。在該位置放置一個大的筆管,然後放入一隻大型水蛭。不斷地用冷水澆淋,水蛭會吸出瘡口的膿血,幫助排出毒素。如果毒素太多,水蛭太小,可能需要三到四隻水蛭才能見效。腹部黃色的水蛭效果更佳。如果水蛭成功地找到了瘡口的正中心,那麼水蛭就會死亡,瘡口也會痊癒。如果出血不止,可以用藕節上的泥或者白色的花來止血。
在日本,水蛭療法最早出現在藤定家的《明月記》以及《東鏡》和《廉中抄尺素往來》等書籍中。這種療法和針灸類似,但可以避免患者的痛苦,更加便利。然而,使用前仍需詳細瞭解病因和病情。
無論人體何處有瘀血聚集,出現熱痛紅腫的情況,都可以先清潔患部,刮除毛髮,然後放上幾隻水蛭,讓它們自由吸食。一旦吸飽,水蛭會自然脫落。如果水蛭不掉落,可以在其身上撒一點鹽,使其縮小並脫落。如果出血不止,可以用手指按壓止血。對於一些難以處理的部位,可以先摩擦皮膚使其發熱,然後再放上水蛭。
總結來說,在外科治療中使用水蛭吸食毒血和膿液,可以避免手術和針刺的痛苦,確實是一種值得保留和應用的有效療法。
3. 刺絡
血之浮見於肌膚者為絡。潛行於內里者為經。纏繞九竅。綢繆百骸。環會周旋。靡所不至。猶地中有川瀆水由之行也。邪氣藏府部形篇曰。經絡之相貫如環無端。此之謂也。夫血流動灌溉。榮養人身。故一處鬱塞。則百體失養。其害不可勝殫。當此時非放發之。何以得通。針解篇曰。
菀陳則除之。經脈篇曰。刺絡脈者必刺其結上。甚血者雖無結急取之。以寫其邪。而出其血。調經論篇曰。經(甲乙經作絡)有流血。血有餘則寫其盛經出其血。又曰視其血絡。刺其血。無令惡血得入於經。以成其病。刺禁篇曰。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次注云肘中謂肘屈折之中尺澤穴中也。
)刺腰痛篇曰。制解脈在郄中。(次注云郄中則委中穴)結絡如黍米。刺之血刺以黑見赤血而已。壽天剛柔篇曰。久痹不去身者。視其血絡。盡出其血。禁服篇曰。寫其血絡。血盡不殆矣。扁鵲傳扁鵲治虢太子。使子陽厲針砥石。以取三陽五會。取者謂刺絡除去其瘀滯也。後世郭志邃痧脹玉衡劉松峰雜疫論共載療沙脹疙瘩瘟蝦蟆瘟之法。
專用放刮。二子踵事加精。可以為法式焉。安永間平安有垣本針源者。善用大針出血治眾疾。事見於熙戴錄。要之自非讀素靈甲乙。明經絡俞穴。臨症施治。焉知瀉血丈妙哉。
附刺尺澤法
令病者就枕側臥。下左而取右。下右而取左。(側臥取之則無暈倒眩悸之患)先將綿布幅一寸。長二尺五寸許。緊扎肘後。令病者握物。弩力張絡。就絡脈怒張處。下針血輒迸出。豫備銅盤受之。盤中宜布白紙。以辨血色。有鮮絳者。有瘀濁者。紫黯者。更量血之多少。而處分之。
若少則令病者極力握物。血便易出。若多則解縛啟握。血即止。乃摩擦痏痕。令之屈臂。須臾得安。凡血量重七十錢至百五十錢為率。須觀體之強弱與毒之淺深。而斟酌焉。頭痛、齒痛、目疾、頭瘡、耳鳴、肩背強急。凡繫上實者。殊有效。
刺委中法
先將布緊扎病者膝上。就枕側臥。令病者伸腳。踵柱或壁。待絡脈怒張而刺之。血即出。(概如刺尺澤法)腰痛腳腫產難不月臁瘡黴毒系下實者有效。
刺少商法(穴在手天指端內側)
將細線緊扎大指橫紋處刺之。治啖痹喉癰驚癇卒倒。
刺大敦法(穴在足大指端聚毛中)
刺法同上治頹疝睪丸痛腫。
刺額上法
令病者將縛布纏扎喉下。絡脈即張。輕輕刺之。治偏正頭痛赤眼疼痛。
刺鼻中法
以金創針就鼻中輕刺之。血即滴出。備器受之。治赤眼連額疼痛及鼻生瘡。
刺舌下法
舌下左右挾柱之絡是也。矯舌刺之。治咽喉腫庸。及木舌重舌。刺外腎法。
以系扎莖根。見筋絡怒張刺之。治瘡毒腫痛搔癢難堪者。凡針刺無定處。毒之所聚。刺之有效。刺百會治腦痛頭瘡。刺目眥眼瞼治赤眼焮腫。弩肉遮睛。爛瞼癢疼。刺齦肉治齒牙疼痛。齦腫齦風鑽齒疳。其他酒皶鼻痰頑癬臁瘡。可刺者猶多矣。宜候毒之所聚。而疏其所壅。有意外之功。
白話文:
標題:[絡脈刺法]
絡脈指的是血液在肌膚表層浮現的血管。隱藏於體內深處的血管則稱爲經脈。這些血管纏繞於人體的九竅,覆蓋了全身各處,如同河流般環迴流轉,無處不到,就像地下的水流一樣,邪氣藏府部形篇描述道:“經絡彼此相連,像環一樣沒有盡頭。”這就是經絡的概念。血液在體內流動,灌溉滋養身體,一旦某處發生堵塞,就會導致全身失去養分,其危害無法估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將其釋放,如何能夠疏通?針解篇說:
積陳的淤血應當清除。經脈篇說:刺絡脈時必須刺向其結節處,對於血流旺盛的地方,即使沒有明顯的結節也要迅速治療,以排除邪氣,讓淤血流出。調經論篇說:絡脈中有過多的血液,血量過多時應刺其旺盛的部位,使其血液流出。又說觀察血絡,刺出其中的血,防止惡血進入經絡造成疾病。刺禁篇說:刺肘中內陷時,氣血會歸於此處,會導致肢體無法自由伸展。刺腰痛篇說:控制解脈位於膝蓋後方的郄中穴,結絡如黍米大小,刺入時直到見到黑色轉爲紅色的血液爲止。壽天剛柔篇說:長期風溼疾病未離身的人,觀察其血絡,將淤血全部排出。禁服篇說:刺絡出血,血盡之後疾病就不會再惡化。扁鵲傳記載扁鵲治療虢太子,使用子陽厲針和砥石治療三陽五會,取就是指刺絡去除淤滯。後代郭志邃痧脹玉衡劉松峯雜疫論共同記載了治療痧脹、疙瘩瘟、蝦蟆瘟的方法,專門採用刮痧放血的方式。兩位醫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精進,可以作爲後人效仿的標準。安永年間,平安有垣本針源擅長使用大針放血治療各種疾病,此事見於熙戴錄。總之,如果不是研讀《素問》、《靈樞》、《甲乙經》,明確瞭解經絡、穴位,在臨牀實踐中進行治療,怎能知道放血療法的妙處呢?
附錄:尺澤穴刺法
讓患者側臥,枕頭放在一側,從左側取右側,從右側取左側。側臥取穴可以避免暈厥和眩暈的問題。先用約一英寸寬,兩尺五寸長的棉布條緊緊綁在肘後,讓病人握住物品,用力張開絡脈,然後在絡脈充盈的地方下針,血液隨即噴出,預先準備好銅盤接收血液。盤中最好鋪上白紙,以便分辨血液的顏色。顏色可能有鮮紅、瘀黑或暗紫,根據出血量的多少來決定後續處理。
如果出血量少,可以讓病人盡力握住物品,這樣血液更容易流出;如果出血量多,則解開綁帶,放鬆手指,血液自然停止。接着輕輕按摩傷口,讓病人彎曲手臂,過一會兒即可恢復。一般來說,出血量大約在七十錢到一百五十錢之間,具體需要根據病人的體質強弱以及毒素的深淺來決定。頭痛、牙痛、眼疾、頭皮瘡、耳鳴、肩背僵硬等症狀,如果是由於上部實證引起,此法特別有效。
委中穴刺法
先將布條緊紮在病人的膝蓋上方,讓病人側臥在枕頭上,伸直腳,腳跟抵住牀尾或牆壁,等到絡脈充盈時再進行刺擊,血液隨即流出(操作方法與尺澤穴相似)。對腰痛、腳腫、難產、腿部潰瘍、黴毒等下部實證有效。
少商穴刺法(位於拇指端內側)
用細線緊紮在大拇指橫紋處,刺入治療,適用於治療食管炎、喉嚨腫痛、驚癇、突然昏倒。
大敦穴刺法(位於足大趾端毛髮聚集處)
刺法與上述相同,治療睾丸腫痛、疝氣。
額上刺法
讓病人將綁帶纏繞在喉下,絡脈即會膨脹,輕輕刺入,治療偏頭痛、眼睛疼痛。
鼻中刺法
用金創針輕刺鼻孔內部,血液會滴出,準備容器接收,治療眼睛紅腫連至額頭的疼痛以及鼻部生瘡。
舌下刺法
刺入舌下左右兩側的血管,治療咽喉腫痛、舌頭腫脹、舌苔厚重。刺入外生殖器治療瘡毒腫痛、瘙癢難忍。
針刺無固定位置,毒素聚集之處進行刺擊往往有效。刺百會穴治療腦部疼痛、頭部瘡腫;刺眼睛周圍治療眼紅腫脹、胬肉遮眼、眼瞼癢疼;刺齦肉治療牙齒疼痛、牙齦腫脹、牙齦風、蛀牙等。除此之外,酒糟鼻、頑固性溼疹、腿部潰瘍等,可刺的部位還有很多。應當觀察毒素聚集的位置,疏通淤堵,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評論)這些方法都是我國的傳統精髓。唐代素鳴鶴治療高宗的風眩症狀時,刺百會穴和腦戶穴立即出血,病情隨即好轉。雖然讓人對其冒險行爲感到擔憂,但僅治療霍亂時,取委中穴出血,淤血排出,疾病即刻消失,這種方法我並不敢輕易使用,顯得過於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