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藥分劑》~ 卷六 (10)
卷六 (10)
1. 苧根
[味甘,性寒,無毒。得土之沖氣兼陰寒之氣以生。降也,陰也。
【主治】主小兒赤丹。其浸苧汁療渴。(本經)治心膈熱,漏胎下血,胎前產後心煩,及服金石藥人心熱,罨毒箭蛇蟲咬。(日華)主天行熱疾,大渴大狂,諸淋血淋,搗貼赤遊丹毒,癰疽發背,金瘡傷折,止血易痂,雞魚骨鯁。(備要)
【歸經】入肝經。為解熱散瘀之品。(搗汁能化血為水,補陰潤燥,涼血)
【前論】丹溪曰:苧根大能補陰而行滯血。方家惡其賤勿用,惜哉。李仲南曰:諸傷瘀血不散,野苧麻葉搗敷;如瘀血在腹,順流水打汁服,即通,血皆化水。秋冬用干葉亦可。
【禁忌】經疏曰:病人胃弱泄瀉,及諸病不由血熱者,均忌。]
白話文:
苧根味甘,性寒,無毒。它生長於土壤中陰寒潮濕的地方,具有清熱降火、滋陰的功效。
主治小兒丹毒,苧根浸泡出的汁液能解渴;治療心火亢盛、胎漏下血、孕期及產後心煩,以及服用金石藥物導致的心熱,以及治療毒箭、蛇蟲咬傷。還能治療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口渴、神志不清,各種尿路感染和血尿,搗碎外敷治療丹毒、癰疽、發背、金瘡和骨折,止血生肌。
歸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苧根汁液能將淤血轉化為水液,滋陰潤燥,涼血。
古人認為苧根能很好的滋陰和活血化瘀,但因為它很常見而被一些醫生輕視,這是很可惜的。李仲南也說,各種瘀血不通的情況,可以用苧麻葉搗碎敷於患處。如果瘀血在腹部,可以將苧麻葉用流水打成汁服用,就能使淤血通暢,血化為水。秋冬季節可用乾燥的葉子。
禁忌:脾胃虛弱、經常腹瀉,以及非血熱引起的疾病,都應避免使用苧根。
2. 牛蒡子
味苦,性平,無毒;得天地清涼之氣以生,升多於降,陽也。
【主治】主明目,除風傷。(別錄)潤肺散氣,利咽喉,去皮膚風。(元素)研末浸酒,每日服三盞:除諸風,去丹石毒,利腰腳;又食前熟挼三枚吞之:散諸結節筋骨煩熱毒。(甄權)
【歸經】入肺胃二經,為散風除熱解毒之品。(通行十二經)
【前論】東垣曰:能治風濕癮疹,一也;療咽喉風熱,二也;散諸腫瘡瘍之毒,三也;利凝滯腰膝之氣,四也。
鰲按,牛蒡子功專發散,故為斑疹必用之劑。
【禁忌】經疏曰:瘡家氣虛色白,大便泄瀉者忌;痧疹不忌泄瀉,故用之無妨。癰疽已潰,非便必不宜服,以性冷滑利也。
白話文:
牛蒡子味苦、性平,無毒。它生長於天地間清涼的環境,上升的力量大於下降的力量,屬於陽性藥物。
主要功效是明目、除風邪。還能潤肺、散氣、利咽喉、去除皮膚風邪。研磨成粉末浸泡在酒中,每天服用三杯,可以去除各種風邪,解丹石毒,通利腰腳。飯前熟嚼三枚吞服,可以散去各種結節、筋骨煩熱及毒邪。
歸屬於肺經和胃經,是散風、除熱、解毒的藥物。
古代醫家認為牛蒡子可以治療風濕疹、咽喉風熱、腫瘡瘍毒,以及腰膝氣滯。
牛蒡子善於發散,所以是治療斑疹必用的藥物。
禁忌:對於瘡瘍患者,如果氣虛、面色蒼白、大便稀瀉,則不宜服用;但如果患的是痧疹,即使大便稀瀉,也可以服用。癰疽已經潰爛,除非大便不通,否則不宜服用,因為牛蒡子性寒滑利。
3. 大青
味苦,微咸,性大寒,無毒。稟至陰之氣而生。降也,陰也。莖葉同用。
【主治】主療時氣頭痛,大熱口瘡。(別錄)治溫疫寒熱。(甄權)治熱毒風,心煩悶,渴疾口乾,小兒身熱疾,風疹,及金石藥毒,塗罨腫毒。(大明)熱毒痢,喉痹,丹毒。(綱目)傷寒時疾熱狂,陽毒發斑,黃疸。(備要)
【歸經】入心胃二經,為解散熱毒之品。(二經瀉熱主藥)
【前論】李象先曰:陽毒則狂斑煩亂;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篤。樓全善曰:大青能通解心胃熱毒,不特治傷寒也。
【禁忌】經疏曰:此乃陰寒之物。止用以除天行熱病。不可施之虛寒脾弱之人。
白話文:
大青味苦微鹹,性寒,無毒。它生長於陰寒之地,具有清熱降火的作用。莖葉均可入藥。
主要治療時疫頭痛、熱盛引起的口瘡,以及溫疫引起的寒熱、熱毒風、心煩悶、口渴、小兒發熱、風疹、金石藥物中毒等症狀,外用可治療腫毒。此外,還能治療熱毒痢疾、喉嚨阻塞、丹毒、傷寒引起的發熱神志不清、陽毒引起的斑疹、黃疸等。
歸心胃二經,是治療熱毒的要藥,具有清瀉心胃之熱的功效。
李象先說,陽毒引起的狂躁、斑疹、煩亂,可以用大青和升麻來救治。樓全善說,大青能通利、解毒,清瀉心胃的熱毒,不只治療傷寒。
需要注意的是,大青性寒,只適用於治療外感熱病,不宜用於脾胃虛寒的人。
4. 青黛
味鹹,性寒,無毒。此即染澱甕上沫紫碧色者。市肆以干澱充之,便有石灰。宜水飛淘淨石灰。其澱,乃藍與石灰作成者。氣味與藍稍有不同,而止血拔毒殺蟲之功更勝於藍。藍葉汁,即生藍葉可以染青者。如一時不得,以青布浸汁亦善。
【主治】主消食積。(丹溪)。 主瀉肝;散五臟鬱火;解中下焦蘊蓄風熱;吐咯痢血;小兒驚癇;疳熱丹熱;敷癰疽蛇犬毒。(備要)。 〔藍澱〕解諸毒;敷熱瘡;小兒禿瘡熱腫。(藏器)。 止血;殺蟲;治噎膈。(綱目)。 〔藍葉汁〕主解一切毒、百藥毒;治天行熱狂、遊風熱毒腫毒、吐衄血、金瘡血悶;除煩止渴;女人產後血暈;小兒壯熱熱疳。(大明)。 〔青布〕解諸物毒、天行熱毒、小兒丹毒;並漬汁飲;燒灰敷惡瘡。(醫鑑)。
【歸經】入肝經;為除熱解毒之品。(兼能涼血)。
【前論】丹溪曰:藍屬水,能使敗血分歸經絡。安常曰:諸藍性味皆不甚遠,故皆能殺蟲除熱;惟澱有石灰,稍異。
【禁忌】經疏曰:凡血症,非血分實熱而由陰虛內熱,陽無所附,火氣因空上炎,發為唾咯吐衄諸症,切不可用青黛等。蓋血得寒則凝;凝則寒熱交作,胸膈或痛,愈增其病矣。
白話文:
青黛味鹹,性寒,無毒。它是染靛缸上面浮起的紫藍色泡沫。市面上常以乾燥的澱粉充當,裡面常混有石灰,需用水飛法淘洗乾淨石灰。青黛的澱粉,是用藍草和石灰製作而成,氣味與藍草略有不同,但止血、拔毒、殺蟲的功效更勝於藍草。藍葉汁,就是能染青色的生藍葉的汁液,如果一時找不到,用青布浸泡出的汁液也很好。
主治:消食積;瀉肝,散五臟鬱火,解中下焦積聚的風熱;吐血、咯血、痢血;小兒驚癇、疳熱、丹熱;敷治癰疽、蛇犬咬傷。 解毒,敷治熱瘡、小兒禿瘡熱腫;止血、殺蟲、治療噎膈;解一切毒,包括百藥中毒,治療流行性熱病狂躁、遊走性風熱、腫毒;吐血、衄血、金瘡血悶、除煩止渴、產後血暈、小兒壯熱、疳熱;解毒,治療流行性熱病、小兒丹毒(需將汁液服用,燒成灰敷治惡瘡)。
歸經: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兼具涼血作用)。
前人論述:藍草屬水,能使敗壞的血液歸於經絡;各種藍草的性味都差不多,所以都能殺蟲除熱,但青黛澱粉中含有石灰,略有不同。
禁忌:凡是血液病症,如果不是血分實熱,而是由陰虛內熱,陽氣無處依附,火氣因而虛浮上炎,導致吐血、咯血、衄血等症狀,絕對不能使用青黛等寒涼藥物。因為血液遇寒則凝固,凝固則寒熱交加,胸膈可能疼痛,反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