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藥分劑》~ 卷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3)

1. 枸杞苗葉

味苦甘。性寒。

【主治】主除煩,壯心氣,去皮膚骨節間風,消熱毒,散瘡腫。(大明)作飲代茶,止渴消熱煩,解面毒;汁注目中,去風障赤膜昏痛。(甄權)去上焦心肺客熱。(綱目)

【歸經】入心肺脾腎四經,為除熱之品。(兼瀉劑)

【前論】仲淳曰:杞子潤而滋補,兼能退熱,而專於補腎潤肺,生津益氣,為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藥。根名地骨皮,主下焦肝腎虛熱,為三焦氣分之藥。苗葉性升且涼,故主清上焦心肺客熱之藥。老人陰虛者,十之八九,故服食家為益精明目之上品。昔人多謂能生精益氣;除陰虛內熱明目者,熱退則陰生,陰生則精血自長。肝開竅於目,黑水神光屬腎,腎臟之陰氣增益,則目自明矣。

鰲按:《本經》、《別錄》並未分別子、皮、苗、葉。甄權、大明以後遂分列之。但《本經》、《別錄》雖總言枸杞之用,而就其所言細體會之,如《本經》言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風濕;《別錄》言下胸脅氣、客熱頭痛,應指皮與苗葉言之,所謂寒能除熱者是也。《本經》言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別錄》言補內傷大勞噓吸、強陰、利大小腸,應指子言之,所謂甘平能補者是也。大明等條分縷析,只是發揮以盡其用耳。又按東垣云:地為陰,骨為里,皮為表。地骨皮瀉腎火,丹皮瀉包絡火,總治熱在外無汗而骨蒸;知母瀉腎火,治熱在內有汗而骨蒸;四物湯加二皮,治婦人骨蒸。

東垣剖辨二皮知母之用,極為精當。朱二允又云:地骨皮能退內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實不知。病或風寒散而未盡,作潮往來,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藥,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朱氏又明地骨皮一物,而能兼走表裡,更為細切詳明。世醫不達此,概執為退熱之品,亦未盡其妙矣。丹溪又云:地骨皮能治風者,肝腎同治也。肝有熱,則自生風,與外感之風不同,熱退則風自息。夫地骨皮本非入肝之藥,丹溪云然者,以肝腎同位而同治,骨皮既能退腎家虛熱,則龍火(腎)不熾,雷火(肝)亦平,自能息肝熱所生之風。

雖不入肝經,而肝風亦並治也。且骨皮入腎、三焦二經之外,不入肝,更不入肺,即肺中伏火亦能降泄,則不必疑於肝風之不能息也。總之,腎藥兼治肝,乙癸同源也;腎藥兼治肺,金水相涵也。拘執一見,詎可用藥乎?

【禁忌】備要曰:腸滑者忌杞子,中寒者忌骨皮。掘鮮者同小薊煎濃汁浸下疳,甚效。

【炮製】雷公曰:凡使枸杞根,東流水浸刷去土,捶去心,甘草湯浸一宿,焙乾用。凡使枸杞子,揀淨枝梗,取鮮明者,酒浸一宿,搗爛入藥。

以上補劑木部

白話文:

枸杞苗葉味甘苦,性寒。

主要功效是消除煩躁,增強心氣,去除皮膚和骨骼關節中的風邪,消除熱毒,散去瘡腫。可製成飲品代替茶飲,止渴消暑解煩,治療面部毒瘡,其汁液滴入眼中,可治療風邪引起的紅膜昏痛。能清泄上焦心肺的客熱。

歸屬於心、肺、脾、腎四經,是清熱的藥物,兼具瀉下作用。

古人認為,枸杞子滋潤且能滋補,還能退熱,尤其善於補腎、潤肺、生津、益氣。是肝腎陰虛不足、勞累導致內熱者的重要補益藥物。枸杞根(地骨皮)則主治下焦肝腎虛熱,是作用於三焦氣分(人體的三個部位:上焦、中焦、下焦)的藥物。而枸杞苗葉性升且涼,因此主要用於清泄上焦心肺的客熱。老年人陰虛者十之八九,所以服用枸杞是益精明目的上品。古人多認為它能生精益氣。

陰虛內熱導致視力模糊者,熱退則陰生,陰生則精血自然增長。肝臟開竅於目,眼睛的黑色和光澤屬腎,腎臟的陰氣增益,則眼睛自然明亮。

古代典籍中,並未區分枸杞的子、皮、苗、葉,甄權、大明之後才開始區分記載。但古代典籍雖然總體敘述了枸杞的功效,但仔細體會其記載,例如古代典籍記載枸杞主治五臟邪氣、熱病、消渴、周身痹痛、風濕等,另有記載可治胸脅疼痛、客熱頭痛,這些應是指枸杞的皮和苗葉,即所謂寒能除熱。古代典籍又記載久服枸杞能強健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這應是指枸杞子,即所謂甘平能補。後世的醫家將其功效分類詳述,只是更進一步闡述其用途而已。另有醫家認為,地骨皮瀉腎火,丹皮瀉包絡火,總體治療熱邪在外、無汗而骨蒸的症狀;知母瀉腎火,治療熱邪在內、有汗而骨蒸的症狀;四物湯加二皮(地骨皮、丹皮),則治療婦女骨蒸。

這位醫家對地骨皮、知母的運用作了精確的分析。另有醫家指出,地骨皮能退內熱,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它也能退外熱,卻不為人所知。疾病有時風寒邪氣散去未盡,形成潮熱往來,柴胡、葛根等藥物無法治療,這時應用地骨皮這種既能走表又能走裡的藥物,消除浮游的邪氣,服用後無不痊癒。這位醫家明確指出地骨皮一物,就能兼走表裡,分析得非常細緻明瞭,但世上的醫生大多未能理解這一點,僅僅認為它是一種退熱藥物,也未能盡其妙用。另有醫家認為,地骨皮能治療風邪,這是因為肝腎同治。肝臟有熱,則會自行生風,這與外感風邪不同,熱退則風自息。地骨皮本非入肝經的藥物,但因為肝腎同位而同治,地骨皮能退腎臟虛熱,則腎火不熾,肝火也平息,自然能平息肝熱所生的風邪。雖然地骨皮不入肝經,但也能治療肝風,而且地骨皮入腎經和三焦經,不入肝經和肺經,即使肺中伏火也能降泄,所以不必懷疑它不能治療肝風。總而言之,腎藥也能治療肝病,因為乙癸同源;腎藥也能治療肺病,因為金水相涵。如果拘泥於表面現象,又怎能正確用藥呢?

禁忌:腸胃滑利者忌服枸杞子;體寒者忌服地骨皮。鮮枸杞苗葉可以與小薊一起煎成濃汁,浸泡下疳,療效很好。

炮製方法:凡使用枸杞根,要用東流水浸泡清洗,去除泥土,捶去核心,再用甘草湯浸泡一夜,焙乾後使用。凡使用枸杞子,要揀淨枝梗,選擇新鮮飽滿的,用酒浸泡一夜,搗爛後再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