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讀書志》~ 卷上 (1)
卷上 (1)
1. 明方氏有執
2. 國朝四庫
傷寒論條辨八卷
本草鈔一卷
或問一卷
痙書一卷
上書四種,明歙縣方有執撰。有執字中行,以傷寒論為王氏改移,成氏竄亂,致後世目為不全之書,或沿襲其誤,大失仲聖著書之旨,因竭二十餘年心力,始得端緒,考訂成編。然傷寒論屢經兵燹,王氏萃集之後,又為高繼沖編輯,必以為何人改移,何人竄亂,非質諸仲聖,終系穿鑿。惟成氏註釋未盡厥義,頗藉發明。
所附本草鈔,或問痙書,皆有據之學。是書刻於萬曆壬辰。國朝鄭重光,字在辛,為方氏里人,刪其支辭,參以程喻二家,並附己意,名曰續注,亦行於世。
白話文:
《傷寒論條辨》共八卷
《本草鈔》一卷
《或問》一卷
《痙書》一卷
以上四本書,是由明代歙縣的方有執撰寫的。方有執,字中行,他認為《傷寒論》在王氏修改和成氏竄亂後,被後世視為不完備的書籍,甚至有人延續了這些錯誤,這大大背離了仲聖(張仲景)寫書的原意。因此,他耗費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和精力,終於理清頭緒,進行考證和訂正,完成此書。然而,《傷寒論》歷經多次戰火,王氏整理後,又被高繼沖編輯,若要斷定究竟是誰修改、誰竄亂,除非向仲聖求證,否則終究是揣測。唯一確定的是,成氏的註釋未能完全闡釋出原著的意義,仍需進一步發掘。
隨書附上的《本草鈔》、《或問》和《痙書》,皆有其學術根據。這些書籍於萬曆壬辰年刊刻。在我們的朝代,鄭重光,字在辛,作為方氏的同鄉,刪除了其中冗長的部分,同時參照了程、喻兩家的觀點,加上自己的理解,將之命名為《續注》,也流傳於世。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