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讀書志》~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明史藝文志

十四經絡發揮三卷

素問注鈔三卷

難經本義二卷

傷寒論鈔二卷

診家樞要一卷

醫家引彀一卷

五臟補瀉心要一卷

脈訣一卷

醫韻一卷

痔瘻篇一卷

白話文:

[明史藝文志]中記載的醫學著作如下:

  1. 『十四經絡發揮』三卷:討論了人體十四條主要經絡的詳細解析和運作原理。

  2. 『素問注鈔』三卷:對《黃帝內經》中的「素問」部分進行註釋和解釋。

  3. 『難經本義』二卷:闡述《難經》的原始意義和解讀。

  4. 『傷寒論鈔』二卷:摘錄並解析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5. 『診家樞要』一卷:匯集診斷疾病的重要原則和方法。

  6. 『醫家引彀』一卷:提供醫生在治療過程中的指導和參考。

  7. 『五臟補瀉心要』一卷:講述如何根據五臟的不同情況進行補或瀉的治療原則。

  8. 『脈訣』一卷:總結脈象診斷的技巧和訣竅。

  9. 『醫韻』一卷:可能是關於醫學用語的音韻和詮釋。

  10. 『痔瘻篇』一卷:專門探討痔瘻疾病的治療和防護。

2. 國朝四庫

難經本義二卷

上書十一種,去復一種,凡十種。元餘姚滑壽撰。壽字伯仁,晚號攖寧生。先世自襄徙儀真,又徙餘姚。師京口王居中,受素問難經,又師東平高潤陽學針法,復參仲景、完素、東垣三家之旨。年七十餘,容如童子。行步蹻捷,飲酒無算。其十四經絡發揮,難經本義,明薛己刻入集中,素問注鈔等七種亡。

白話文:

《難經本義》二卷

上呈了十一種著作,刪除了重複的一種,總共剩下十種。這是元代餘姚人滑壽所撰寫的。滑壽,字伯仁,晚年自號為攖寧生。他的祖先原本住在襄地,後來遷移到儀真,再後遷至餘姚。他拜京口的王居中為師,學習《黃帝內經》與《難經》,又跟隨東平的高潤陽學習針灸之法,並且融合張仲景、劉完素、李東垣三位大家的思想精華。滑壽年逾七十,卻依然面容如少年,行走敏捷,且酒量極大。其中,《十四經絡發揮》、《難經本義》兩書,被明朝的薛己編入集中出版,而《素問注鈔》等七種著作則已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