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亭指要》~ 卷三 (2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0)

1. 腫脹

晚,服濟生腎氣丸(四錢)。

夏左,風為六氣之長,善行而數變,膚腠不密,著之則遍體浮腫。法當疏泄手太陽之經。

蟬蛻(十隻),地骨皮(三錢),桑白皮(二錢),苓皮(五錢),姜皮(六錢),陳皮(二錢),防風(一錢),荊芥(一錢),加楊樹嫩頭(五錢)

蔣左,肝脾二傷,濕鬱化熱。擬中滿分消法,但病勢極重,不可輕視。

冬朮(炒,六錢),川樸(姜炒,一錢),腹皮(炒,三錢),神麯(炒,一錢),陳皮(二錢),玉金(七分),麥冬(一錢五分),澤瀉(一錢),乾薑(四分),川連(三分),官桂(七分),黃芩(二錢),燈心(一團)

又,原方,加赤苓(三錢)。

倪左,土衰濕聚,外發瘍瘡,內為腫脹。擬建中分導。

白朮(炒,六錢),茅朮(炒,一錢五分),赤苓(三錢),陳皮(一錢),荊芥(二錢),穀芽(三錢),蘇梗(一錢),腹皮(一錢),銀花(二錢),苡米(二錢),車前(三錢),川樸(四分)

蔣左,風濕鬱於膚腠,遍身浮腫。宜先開泄肺氣。

桑皮,防風,苓皮,陳皮,荊芥,姜皮,腹皮,加皮

薛左,酒濕傷中,脾敗成臌,醫藥難效。

冬朮,腹皮,川樸,砂仁殼,陳皮,苓皮

楊左,腫從下起,濁濕居多。濕之所以為患者,由土衰不能勝濕,膀胱不能司化。

茯苓(一兩),肉桂(三分),小茴香(一錢),黑牽牛(二錢),車前子(二錢),通草(一錢),加綠色頭鴨腳(一雙)

又,腫勢漸減,藥不外溫通膀胱,培土勝濕。

原方,加防己(一錢)。

潘左,腹滿中空,兩足腫脹,便溏溲短。脾土大傷,症非輕視。

冬朮(五錢),腹皮(炒,三錢),川樸(一錢),枳殼(五分),陳皮(一錢五分),苓皮(四錢),車前子(炒,三錢),香附(一錢),滑石(三錢),香茹(八分),砂仁殼(三分)

虞左,中脘脹滿,按之堅硬,舌底紅而苔黃,口渴,脈至關,獨見弦洪而大。經云:諸脹腹大皆屬於火,又云:下則脹已,此其似乎。

川連(四分),檳榔(一錢),枳殼(炒,一錢),瓜蔞仁(三錢),腹皮(炒,三錢),焦楂(三錢),山梔(六分),黃芩(八錢),半夏(二錢),乾薑(二分),礞石滾痰丸(三錢),清晨服

又,投泄熱下降之劑而有應效,仍宗前法,佐以扶正。

川連,陳皮,枳殼,神麯,腹皮,楂炭,豬苓,黃芩,半夏,乾薑,川樸,冬朮,澤瀉,知母,赤苓,炙草,澤蘭

小溫中丸(四錢),用洋參(一錢),冬朮(二錢),煎湯送下。

某,六脈沉細如絲,陽衰極矣,火不生土,土不生金,金寒水冷,臟無陰,司化失職,小水因而短少,水無去路,蓄於中而腹滿,注於下而足腫,泛於上而喘急。除金匱腎氣丸,其他皆非對症,惜乎晚矣。

白話文:

腫脹

晚上服用濟生腎氣丸(四錢)。

夏天左邊患者,因風為六氣之首,善於運行且變化多端,皮膚毛孔疏鬆,風邪侵襲則全身浮腫。治療方法應當疏通手太陽經。

藥方:蟬蛻(十隻)、地骨皮(三錢)、桑白皮(二錢)、茯苓皮(五錢)、生姜皮(六錢)、陳皮(二錢)、防風(一錢)、荊芥(一錢),加楊樹嫩芽(五錢)。

蔣左邊患者,肝脾受損,濕邪鬱結化熱。擬用中滿分消法治療,但病情嚴重,不可輕視。

藥方:白術(炒,六錢)、川樸(薑炒,一錢)、厚樸皮(炒,三錢)、神麴(炒,一錢)、陳皮(二錢)、黃連(七分)、麥冬(一錢五分)、澤瀉(一錢)、乾薑(四分)、川連(三分)、官桂(七分)、黃芩(二錢)、燈心(一團)。

另加原方藥物,加赤苓(三錢)。

倪左邊患者,脾土虛衰,濕邪聚集,外發瘍瘡,內則腫脹。擬用建中分導法治療。

藥方:白術(炒,六錢)、茅術(炒,一錢五分)、赤苓(三錢)、陳皮(一錢)、荊芥(二錢)、穀芽(三錢)、蘇梗(一錢)、厚樸皮(一錢)、銀花(二錢)、薏苡米(二錢)、車前子(三錢)、川樸(四分)。

蔣左邊患者,風濕鬱滯於皮膚毛孔,全身浮腫。宜先疏泄肺氣。

藥方:桑白皮、防風、茯苓皮、陳皮、荊芥、生姜皮、厚樸皮,加樹皮。

薛左邊患者,因飲酒濕邪傷及脾胃,脾胃衰敗導致腹脹,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藥方:白術、厚樸皮、川樸、砂仁殼、陳皮、茯苓皮。

楊左邊患者,腫脹從下肢開始,多為濁濕之邪。濕邪致病的原因在於脾土虛衰不能勝濕,膀胱不能正常運化水液。

藥方:茯苓(一兩)、肉桂(三分)、小茴香(一錢)、黑牽牛(二錢)、車前子(二錢)、通草(一錢),加綠色鴨跖草(一雙)。

另,腫脹症狀減輕,藥物仍需溫通膀胱,健脾利濕。

加原方藥物,加防己(一錢)。

潘左邊患者,腹部脹滿,按之虛空,雙腳腫脹,大便溏瀉,小便短少。脾土大傷,病情嚴重,不可輕視。

藥方:白術(五錢)、厚樸皮(炒,三錢)、川樸(一錢)、枳殼(五分)、陳皮(一錢五分)、茯苓皮(四錢)、車前子(炒,三錢)、香附(一錢)、滑石(三錢)、香薷(八分)、砂仁殼(三分)。

虞左邊患者,中脘脹滿,按之堅硬,舌下紅苔黃,口渴,脈象在關脈處弦數有力。經書記載:各種腹部脹滿都屬於火邪,又說:水液下移則脹滿減輕,此症似乎如此。

藥方:川連(四分)、檳榔(一錢)、枳殼(炒,一錢)、瓜蔞仁(三錢)、厚樸皮(炒,三錢)、焦山楂(三錢)、山梔(六分)、黃芩(八錢)、半夏(二錢)、乾薑(二分)、礞石滾痰丸(三錢),清晨服用。

另,服用泄熱下降的藥物後有效,仍沿用之前的方劑,輔以扶正之藥。

藥方:川連、陳皮、枳殼、神麴、厚樸皮、焦山楂、豬苓、黃芩、半夏、乾薑、川樸、白術、澤瀉、知母、赤苓、炙甘草、澤蘭。

服用小溫中丸(四錢),用西洋參(一錢)、白術(二錢)煎湯送服。

某患者,六脈沉細如絲,陽氣衰竭極度嚴重,火不生土,土不生金,金寒水冷,臟腑陰液不足,運化失職,小便因此短少,水液無處排出,蓄積於體內而腹脹,流注於下而足腫,上泛則喘促。除了金匱腎氣丸,其他藥物都不對症,可惜已經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