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亭指要》~ 卷三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9)

1. 腫脹

馮右,木侮土衰,氣虛下陷,腹脹筋露,肌肉消瘦,脈細弦勁,症勢重險。擬扶脾陽,兼以平木為治。

黃耆(元米炒),冬朮,陳皮(炒),升麻,柴胡,洋參(炒),白芍,炙草,腹皮,車前(鹽水炒),木香(煨),草果仁,老蘇梗

趙左,風水逆走膚腠,並夾面積,致成腫脹,惜乎日數已久,體虛難效耳。

通草(三錢),車前(炒,一錢),蘇梗(一錢),郁李仁(二錢),東壁土(一兩),煎湯代水

又方,生茅朮(一錢),萊菔子(炒,一錢),川樸(鹽水炒,一錢),苓皮(六錢),陳皮(二錢),腹皮(酒炒,二錢),澤瀉(炒,一錢),神麯(一錢),楂炭(二錢),枳殼(八分),防風(一錢五分),紫蘇(一錢),姜皮(六分)

又,原方,加冬朮(三錢)。

徐左,寒水侵脾,風邪入肺,以致喘咳為腫。

生茅朮(二錢),赤苓(八錢),澤瀉(一錢五分),豬苓(一錢五分),車前(鹽水炒,五錢),通草(三錢),紫蘇(一錢),郁李仁(一錢),防風(一錢),加東壁土(一兩)

楊左,能食不運,脹起中宮,便時腹痛。且先健運脾土。

神麯(一錢五分),麥芽(三錢),枳殼(炒,三錢),楂肉(炒,三錢),焦茅朮(七分)

蔡左,中氣不運,腹為腫脹,便溏不為稍寬,六脈細澀,症屬棘手。

生茅朮(一錢五分),生冬朮(二錢),川樸(一錢),枳殼(六分),苓皮(四錢),通草(二錢),滑石(三錢),陳皮(一錢五分),草果(五分),車前(三錢),神麯(一錢),腹皮(一錢)

又,甘遂(二兩),大戟(二兩),芫花(二兩),蘆巴(四兩),為末醋調敷

邵左,膀胱無司化之權,小水不從水而出,漬於下而泛及中焦,腹為之漸滿,脈至三五不調,細澀無神,陽氣之衰,不待言矣。所投補中與八味,頗覺相宜,但水勢橫逆,惟恐後不濟事,茲且開通膀胱之水,能得順趨而下,急則治標之法,擬方候酌。

生茅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陳皮,腹皮,蘇梗,赤豆,麥芒,椒目

又,兩投分水,小溲數而短赤,昨又發熱惡寒。此是暑風外襲於表,宜兼疏解。

香薷(一錢),通草(三錢),滑石(三錢),車前(炒,五錢),王不留行(三錢),東壁土(一兩)

又,原方,加黨參(五錢)。

又,生茅朮(二錢),茯苓(一兩),澤瀉(二錢),肉桂(四分),熟附(五分),冬朮(一兩),滑石(三錢),枳殼(四分),桂枝(五分),黨參(一兩),赤豆(六錢),磨沉香(三分)

又,屬屢投分泄,而小水不去,不獨膀胱不能化,而且腎氣亦不開合。商滋腎法,以通關節。

黃柏(炒,一錢),知母(鹽水炒,一錢),肉桂(五分),茯苓(一兩),此方先服

白話文:

腫脹

馮右:因肝木克脾土,脾氣虛弱下陷,導致腹部膨脹,筋脈外露,肌肉消瘦,脈象細弱而弦急,病情危重。治療方案:益氣健脾,兼顧疏肝。處方:黃耆(炒)、白朮、陳皮(炒)、升麻、柴胡、西洋參(炒)、白芍、炙甘草、厚朴、車前子(鹽水炒)、木香(煨)、草果仁、老薑根。

趙左:因風水逆行侵犯肌膚,導致腫脹,但病情已久,體質虛弱,療效難以預期。處方:通草、車前子(炒)、薑根、郁李仁、滑石、煎湯代水。

又一方:生白朮、萊菔子(炒)、川樸(鹽水炒)、茯苓皮、陳皮、厚朴(酒炒)、澤瀉(炒)、神麴、山楂炭、枳殼、防風、紫蘇、薑皮。

又一方:上方加白朮。

徐左:因寒邪侵犯脾臟,風邪入肺,導致喘咳和腫脹。處方:生白朮、赤茯苓、澤瀉、豬苓、車前子(鹽水炒)、通草、紫蘇、郁李仁、防風,加滑石。

楊左:能吃但消化不良,腹部脹滿,排便時腹痛。治療方案:健脾益氣。處方:神麴、麥芽、枳殼(炒)、山楂肉(炒)、焦白朮。

蔡左:中氣不足,腹部腫脹,大便稀溏,脈象細澀,病情棘手。處方:生白朮、生白朮、川樸、枳殼、茯苓皮、通草、滑石、陳皮、草果、車前子、神麴、厚朴。

又一方:甘遂、大戟、芫花、蘆巴,研末用醋調敷。

邵左:膀胱氣化功能失調,小便不利,尿液瀦留下焦,導致腹部漸漸脹滿,脈象細澀無力,陽氣虛衰。治療方案:益氣健脾,兼顧利尿通淋。處方:生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陳皮、厚朴、薑根、赤小豆、麥冬、胡椒。

又一方:前藥加利尿通淋藥,因患者小便短赤,發熱惡寒,為暑濕風邪外襲,需兼顧疏解表邪。處方:香薷、通草、滑石、車前子(炒)、王不留行、滑石。

又一方:上方加黨參。

又一方:生白朮、茯苓、澤瀉、肉桂、熟附子、白朮、滑石、枳殼、桂枝、黨參、赤小豆、沉香。

又一方:因多次利尿治療,小便仍不通暢,不僅膀胱氣化功能失調,而且腎氣也不開合。治療方案:滋補腎陰,通利關節。處方:黃柏(炒)、知母(鹽水炒)、肉桂、茯苓。(此方先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