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亭指要》~ 卷三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8)

1. 腫脹

過右,經停瘀積,腹脹成臌。

桃仁泥(二錢),赤勺(一錢),歸尾(二錢),牛膝(二錢),紅花(二錢),鬱金(沖,四分)

顧左,先從頭面脹起,而後及於腹,神色脈象俱奪,症屬險途。從先喘後脹者治之。

馬兜鈴(一錢),黑梔(四分),石菖蒲(三分),通草(一錢),桑皮一錢),車前子(炒,三錢),杜赤豆(四錢),百合(一兩)

周右,單單腹脹,按之如綿,舌光無津,脈來細弱,神形消瘦,氣血敗壞,法宜培補。

熟地(五錢),黨參(三錢),炮姜(六分),炙草(一分),白芍(一錢),五味(三分)

王左,中土衰敗,腹脹如臌,症屬難挽,商培土抑木製水,以盡人事。

生冬朮(一兩),茯苓(一兩),車前子(炒,五錢),肉桂(八分),瓜皮,即冬瓜皮代水

尤,膨脹。

黨參(一兩二錢),生茅朮(二錢),生冬朮(二兩),炙草炭(一分),萊菔子(炒,一錢),澤瀉(二錢),枳殼(炒,三分),小茴香(七分),黑山梔(八分),煨草果(六分),木瓜(二錢),陳皮(一錢),肉桂(五分),苓皮(一兩),蘇梗(三錢),生熟砂仁(四分),白芍(炒,三錢),丹皮(一錢),當歸(三錢)

另用大麥柴(一兩),燈心(一錢),赤豆(二兩),煎湯代水。

清晨服方,洋參(二錢),通草(三錢),車前子(五錢),葫蘆巴(炒,二錢)

另用向陽東壁土煎湯,去土煎藥,送腎氣丸三錢。

又,擬補火生土,以止泄。

黨參(一兩),冬朮(炒,二兩),炙草炭(一分),肉桂(三分),車前子(二錢),白芍(炒,三錢),遠志(炒,七分),益智仁(八分),神麯(炒,一錢),肉果(煨,一錢),山藥(三錢),煨木香(四分)

又,擬酸甘化陰,澀以固脫之法。

白芍(炒,三錢),赤石脂(煅,三錢),龍骨(煅,二錢),訶子肉(煨,一錢),炙草(三分),五味子(六分),御米殼(炙,二個)

蒲左,腹滿跗腫,左弦右弱,納減便溏,中虛之象。舌白滑,濕淫之徵。擬用四苓以培土分消,但症非輕,不能節養,恐其加重。

茅朮(三錢),豬苓(一錢五分),澤瀉(一錢五分),赤苓(三錢),焦神麯(一錢)

劉左,攻痢丸散,無不傷中,腹雖少寬,兩足腫脹未減,難保無上泛之虞。姑用小溫中丸,每日服四錢,十劑後再商。

王左,上有表邪,咳而見血,下有濕濁,兩足腫脹,邪不能解,濕不能利,恐成風水。

生苡米(一兩五錢),連皮赤苓(五錢),滑石(五錢),防風(一兩),荊芥(炒,一錢五分),青桑枝皮(鹽水炒,一錢五分),通草(一錢五分),車前子(三錢)

又,原方,加竹茹(一錢),茅針花(一錢)。

白話文:

腫脹

**症狀一:**右側脹痛,經期停止,瘀血積聚,腹部脹大如鼓。

處方:桃仁泥2錢,赤芍1錢,當歸尾2錢,牛膝2錢,紅花2錢,鬱金(沖服)4分。

**症狀二:**左側脹痛,先從頭面開始腫脹,然後蔓延至腹部,面色、神志、脈象均異常,病情危急。 先喘後脹者可用此方。

處方:馬兜鈴1錢,黑梔子4分,石菖蒲3分,通草1錢,桑白皮1錢,車前子(炒)3錢,赤小豆4錢,百合1兩。

**症狀三:**單純腹部腫脹,按壓柔軟如棉絮,舌頭光滑無津液,脈搏細弱,形體消瘦,氣血衰敗,應以補益氣血為法。

處方:熟地黃5錢,黨參3錢,炮薑6分,炙甘草1分,白芍1錢,五味子3分。

**症狀四:**脾胃虛弱,腹部脹大如鼓,病情危急,需考慮健脾益胃,利水消腫。

處方:生白朮1兩,茯苓1兩,車前子(炒)5錢,肉桂8分,冬瓜皮(代水)。

**症狀五:**腹部膨脹。

處方:黨參1兩2錢,生茅蒼朮2錢,生白朮2兩,炙甘草炭1分,萊菔子(炒)1錢,澤瀉2錢,枳殼(炒)3分,小茴香7分,黑山梔子8分,煨草果6分,木瓜2錢,陳皮1錢,肉桂5分,茯苓皮1兩,蘇梗3錢,生熟砂仁各4分,白芍(炒)3錢,丹皮1錢,當歸3錢。另用大麥芽1兩,燈芯草1錢,赤小豆2兩煎湯代水。清晨服用:黨參2錢,通草3錢,車前子5錢,葫蘆巴(炒)2錢。另用向陽東壁土煎湯送服腎氣丸3錢。

**症狀六:**擬補益脾胃,止瀉。

處方:黨參1兩,白朮(炒)2兩,炙甘草炭1分,肉桂3分,車前子2錢,白芍(炒)3錢,遠志(炒)7分,益智仁8分,神麴(炒)1錢,肉豆蔻(煨)1錢,山藥3錢,煨木香4分。

**症狀七:**擬用酸甘斂陰,澀腸止瀉之法。

處方:白芍(炒)3錢,赤石脂(煅)3錢,龍骨(煅)2錢,訶子肉(煨)1錢,炙甘草3分,五味子6分,米殼(炙)2個。

**症狀八:**腹部脹滿,足部腫脹,左側脈象有力,右側脈象微弱,食慾減退,大便溏瀉,脾胃虛弱,舌苔白滑,屬濕邪內盛。擬用四苓散以健脾利濕,但病情較重,需謹慎治療,避免加重病情。

處方:茅蒼朮3錢,豬苓1錢5分,澤瀉1錢5分,赤茯苓3錢,焦神麴1錢。

**症狀九:**服用攻痢藥物後,腹部雖稍寬鬆,但雙足腫脹未減,擔心會出現上逆症狀。暫時服用小溫中丸,每日4錢,服用十劑後再作調整。

**症狀十:**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帶血,下焦濕濁,雙足腫脹,邪氣不能去除,濕氣不能排出,擔心發展成水腫。

處方:生薏苡仁1兩5錢,連皮赤茯苓5錢,滑石5錢,防風1兩,荊芥(炒)1錢5分,桑白皮(鹽水炒)1錢5分,通草1錢5分,車前子3錢。另加竹茹1錢,茅針花1錢。

備註: 以上劑量均為古代計量單位,現代應用需參考專業醫師意見,切勿自行服用。 此處僅提供翻譯,不涉及任何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