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亭指要》~ 卷三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5)

1. 腫脹

大麥仁(一兩),連翹(三錢),黑梔(一錢),丹皮,神麯(一錢五分),通草(二錢),車前(四錢),茯苓(一兩),大腹皮(三錢),蘇梗(一錢),陳皮(一錢五分),草果(五分),黃芩(一錢),茅朮(一錢),赤豆(一兩)

王右,六脈沉細,胸腹作脹,大便時溏,氣喘咳嗽,逆甚見血。此中陽大虧,肺失所生,而肝木乘虛來侮,須防腫滿之劇。

炮姜(一錢),冬朮(四錢),苓皮(四錢),葫蘆巴(二錢),五味子(三分),懷藥(五分),陳皮(八分),穀芽(炒,三錢),神麯(炒,一錢)

又,原方,加蘇子(一錢),黨參(三錢),歸身(二錢),香附(一錢),去懷藥、穀芽。

吳右,左弦右弱,瘧後漸見腹滿攻撐,面色淡黃無神。雖因瘧邪不清,究由脾土失運,濕濁蘊於中焦,成疸臌之所由來也。治濕與培土,又加理氣分消。

茅朮(一錢),草果(煨,一錢),車前(一錢),苓皮(四錢),桑皮(一錢),桂枝皮(三分),陳皮(一錢),腹皮(三錢),茵陳(二錢),通草(七分),蘇梗(二分),姜皮(五分)

吳左,舌光如鏡,六脈細數腫脹,倏忽無定,大便溏泄不止。脈症合參,剛燥劫陰殆盡,血虛則氣無所附。且為育陰治陽。

生地(四錢),萸肉(一錢五分),丹皮(一錢),苓皮(三錢),澤瀉(一錢),山藥(三錢),麥冬(二錢),五味(五分),穭皮(二錢)

又,前投制陽納氣法,而腫脹已平。今頸足漸漸復脹,乃元氣未復,早行勞動所致。急急安養為要,非當健脾理氣治之。

當歸(一錢五分),砂仁(五分),神麯(六分),白朮(炒,二錢),穀芽(炒,二錢)

吳,脾土素虛,去年雖患腹滿之疾。今遍體生瘡而腹又滿,據述因瘧而起,此暑濕之邪不清耳。

車前子(一錢五分),澤瀉(一錢),陳皮(一錢),苓皮(一錢),腹皮(一錢),苡米(四錢),草果(四錢),山梔(五分),神麯(一錢),殭蠶(二錢),菖蒲(三分),紅棗(五個)

又,原方,加枳殼(四分),銀花(三錢),姜皮(四分),荊芥(一錢),去澤瀉、神麯、陳皮、紅棗。

陳右,年過六旬,陽衰氣弱,腹節結癥瘕,散而成臌。今納穀少而脈細弱,培補脾土之中,兼補火之法,但症非輕,見功甚難。

焦茅朮(一錢),苓皮(四錢),肉桂(四分),當歸(三錢),木瓜(一錢),熟附(五分),腹皮(二錢),陳皮(一錢)

丁左,受寒濕風,更加飲食不節,勞力傷脾,遍身腫脹,胸腹更甚,咳逆音啞,六脈沉細。法當溫通,以助陽抑陰。

麻黃(三分),桂枝(四分),熟附(五分),川樸(六分),苓皮(三錢),茅朮(八分),澤瀉(一錢),腹皮(二錢),生薑(一)

白話文:

腫脹

案例一:王右

患者脈象沉細,胸腹脹滿,大便稀溏,氣喘咳嗽,甚至咳血。這是因為中陽氣虛,肺氣不足,肝氣乘虛而入,需預防腫脹加劇。處方:大麥仁、連翹、黑梔子、丹皮、神麴、通草、車前子、茯苓、大腹皮、蘇梗、陳皮、草果、黃芩、茅術、赤豆。

案例二:吳右

患者脈象左弦右弱,瘧疾痊癒後漸漸出現腹脹,面色萎黃無神。雖然是瘧疾餘邪未清,但根本原因是脾土運化失調,濕濁停滯中焦,導致黃疸腹脹。治療需健脾利濕,並理氣消脹。處方:炮薑、冬朮、茯苓皮、葫蘆巴、五味子、懷牛膝、陳皮、穀芽(炒)、神麴(炒)。 另方:原方加蘇子、黨參、益母草、香附,去懷牛膝、穀芽。

案例三:吳左

患者舌苔光滑,脈象細數,腫脹時輕時重,大便稀溏不止。脈症合參,陰陽兩虛,血虛導致氣虛。應滋陰養陽。處方:生地黃、萸肉、丹皮、茯苓皮、澤瀉、山藥、麥冬、五味子、豬苓皮。另方:前述滋陰養陽法已使腫脹減輕,但頸足再次腫脹,是元氣未復,勞動過度所致,應以安養為主,健脾理氣。處方:當歸、砂仁、神麴、白朮(炒)、穀芽(炒)。

案例四:吳

患者脾土虛弱,去年患有腹脹,現全身長瘡,腹脹加劇,據說與瘧疾有關,是暑濕邪氣未清。處方:車前子、澤瀉、陳皮、茯苓皮、大腹皮、薏苡仁、草果、山梔子、神麴、僵蠶、菖蒲、紅棗。另方:原方加枳殼、金銀花、薑皮、荊芥,去澤瀉、神麴、陳皮、紅棗。

案例五:陳右

患者年逾六旬,陽氣衰弱,腹部結塊成腫脹。進食減少,脈象細弱,需健脾補土,兼補腎陽,但病情較重,療效難以預料。處方:焦茅術、茯苓皮、肉桂、當歸、木瓜、熟附子、大腹皮、陳皮。

案例六:丁左

患者感受寒濕風邪,飲食不節,勞累傷脾,全身腫脹,胸腹尤甚,咳嗽氣逆,聲音嘶啞,脈象沉細。應溫通經絡,助陽抑陰。處方:麻黃、桂枝、熟附子、川樸、茯苓皮、茅術、澤瀉、大腹皮、生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