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亭指要》~ 卷三 (10)
卷三 (10)
1. 腫脹
蘇梗(三錢),焦曲(五分),焦穀芽(二錢),大腹皮(三錢),苓皮(四錢),陳皮(一錢),姜皮(六錢),白芍(炒,一錢五分),穭豆皮(二錢),大麥柴(去節,一兩),燈心(六寸)
吳左,腹滿板硬如石,兩足腫脹,光亮而冷,脈來沉細帶數,兩尺更空,粥飲過多即作脹,稍冷食之即溏泄,上為噁心,舌見光紅無苔,肌瘦如削,臥不成寐。其為命門無陽,脾不運化,寒水上泛,心陽不能下交於腎,無疑矣。閱近服之方,無非黃柏、川連、麥冬、知母,雪上加霜,氣血凝滯,無怪乎食減而腹日滿。
商用濟生腎氣丸,炒焦作湯,清晨飲之,以補水中之火,腎氣旺則膀胱之氣自化而水得下行。用立齋法,以理中湯溫培脾土,脾氣旺則土能剋水而水不上泛,亦清晨服之。與前方間日進,每日晚間,以泄水而不傷陰,理氣而不傷正,疏其水道,耐心服之,或有愈者。濟生腎氣丸,炒焦,煎湯去渣,清晨服之。
焦冬朮(三錢),焦穀芽(三錢),杜赤豆(一兩),苡米(四錢),煎湯代茶
日間服,黨參(八錢),冬朮(一兩),山藥(六錢),萊菔子(一錢),車前子(二錢),茯苓(四錢),炒白芍(五錢),炙草(二分),當歸(一錢五分),廣皮(一錢),神麯(八分),杏仁(炒,三錢),炮薑炭(三分),焦穀芽(炒,一兩)
晚服方,桑枝皮(一錢),姜皮(三分),腹皮(炒,二錢),苓皮(炒,三錢),穭皮(二錢),通草(六分),車前子(三錢),蘇梗(一錢),蠶繭(三個),椒目(三分),燈心(五寸),麥柴(一兩),上二味煎湯代水
尹左,面色淡黃無神,眼色浮腫。土衰濕勝之象,須防腫脹腹滿之變。
茅朮(一錢五分),焦神麯(一錢),焦麥芽(三錢),赤苓(三錢),澤瀉(一錢),防風(一錢),苡米(三錢),穀芽
楊左,肺受寒邪,脾有濕濁,久咳不已,面足虛浮。須防中滿。
茅朮(二錢),防風(一錢),赤苓(三錢),神麯(一錢),陳皮(一錢五分),蘇葉(一錢),桑皮(一錢),澤瀉(一錢),苡米(炒,一兩),姜皮(四分)
楊左,起於水瀉,漸見遍身腫脹,不思納穀。脾胃兩傷,飲食不節,恐有腹滿之患。
白朮(炒,三錢),神麯(炒,一錢),陳皮(炒,一錢),苓皮(炒,一錢),車前子(炒,一錢五分),黨參(三錢),菔子(炒,五分),焦穀芽(二錢),赤豆(一兩)
管左,面目淡黃無神,膝蓋痠疼,足踝腫脹。此係土衰濕勝,恐成疸臌。擬用茵陳五苓加味,以培勝濕。
茅朮(一錢),赤豬苓(四錢),澤瀉(一錢),茵陳皮(二錢),桂枝(三分),防風(一錢),獨活(一錢)
白話文:
腫脹
第一個案例:患者吳某,腹部脹滿堅硬如石,雙腳腫脹,皮膚光亮冰冷,脈象沉細而數,兩尺脈位空虛,喝粥太多就脹,稍微吃冷的食物就腹瀉,還噁心,舌頭光紅無苔,身體消瘦,睡不好覺。這是由於腎陽不足,脾臟運化功能失常,寒水上泛,心陽之氣不能下達腎臟所致。之前服用的藥方多用黃柏、川連、麥冬、知母等寒涼藥物,反而加重病情,導致氣血凝滯,所以食慾減退,腹部脹滿日益嚴重。
治療方案:服用濟生腎氣丸(炒焦後煎湯),清晨服用,溫補腎陽,使腎氣旺盛,膀胱氣化功能正常,水分得以排出。同時,服用理中湯溫補脾陽,使脾土健運,剋制水濕,清晨服用。兩個方子間隔一日服用。每日晚上服用利水而不傷陰、理氣而不傷正的方劑,疏通水道。耐心服用,或可痊癒。濟生腎氣丸需炒焦後煎湯去渣,清晨服用。另外,白天服用焦冬朮、焦穀芽、杜赤豆、苡米煎湯代茶;晚上服用桑枝皮、姜皮、大腹皮、苓皮、萆皮、通草、車前子、蘇梗、蠶繭、椒目、燈心、麥冬煎湯代水。
第二個案例:患者尹某,面色淡黃無神,眼睛浮腫,是脾土虛弱,濕邪盛行的表現,需預防腫脹腹滿。處方:茅朮、焦神麴、焦麥芽、赤苓、澤瀉、防風、苡米、穀芽。
第三個案例:患者楊某,肺部受寒邪侵襲,脾臟濕濁,久咳不止,面部和腳部浮腫,需預防腹部脹滿。處方:茅朮、防風、赤苓、神麴、陳皮、蘇葉、桑皮、澤瀉、炒苡米、姜皮。
第四個案例:患者楊某,起初是腹瀉,逐漸發展為全身腫脹,不想吃東西。這是脾胃兩傷,飲食不節造成的,可能會有腹部脹滿的症狀。處方:炒白朮、炒神麴、炒陳皮、炒苓皮、炒車前子、黨參、炒萊菔子、焦穀芽、赤豆。
第五個案例:患者管某,面色淡黃無神,膝蓋酸痛,腳踝腫脹。這是脾土虛弱,濕邪盛行的表現,可能發展為黃疸和腹水。擬用茵陳五苓湯加味,以健脾利濕。處方:茅朮、赤豬苓、澤瀉、茵陳皮、桂枝、防風、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