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亭指要》~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小茴香(一錢),川楝子(炒,二錢),茯苓(一錢),青皮(一錢),烏藥(一錢),吳茱萸(四分),木香(四分),沉香(三分)

張,寒入厥陰,而成狐疝。

小茴香(炒,一錢),吳茱萸(六分),烏藥(六分),青皮(一錢五分),川楝子(二錢),元胡索(二錢),當歸(酒炒,五錢),皮桂(八分),赤苓(二錢)

余,厥陰之絡,環於陰器,偏於左者為崑崙,偏於右者為疝氣。今兩者都兼,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氣血俱病,用藥宜和,不可偏著。所最畏者,攻心之劇。幸脈象靜而不動,還可無妨,而於惱怒寒涼,均宜戒慎。

當歸(四錢),枸杞子(三錢),青皮(五錢),吳茱萸(三分),蘇梗(三錢),元胡(二錢),烏藥(二錢),桃仁(一錢),木香(四分),紅帽幃(一錢),降香(四分)

朱,寒入厥陰。

小茴香(一錢五分),當歸(三錢),烏藥(一錢五分),川楝子(一錢五分),元胡(一錢五分),木香(四分),吳茱萸(四分),荔枝核(二錢)

楊,少腹痛連睪丸,脈至沉遲細弱。此寒邪犯於厥陰,衝犯中宮,作脹作嘔。治以平肝養胃。

吳萸(三分),茯苓(四錢),廣木香(四分),小茴香(炒,七分),荔枝核(二錢),砂仁(薑汁炒,六分),萊菔子(炒,三錢),穀芽(三錢)

又,丹溪云,上升之氣多屬於肝。至於大便艱難,小便短赤,乃是營分不足。風木之橫逆,良由水不能涵木。以潤以通,投其所喜。

淡蓯蓉(三錢),牛膝(鹽水炒,二錢),黑芝麻(三錢),柏子仁(一錢五分),歸鬚(二錢),川貝(四錢),川楝子(炒,二錢),延胡索(二錢)

又,以潤以通,宿垢得下,脹悶從此或可漸退。今當培土平木為治。

黨參(炒),冬朮(炒),茯苓,炙草,廣皮,焦神麯,生熟砂仁

白話文:

疝氣的治療方法,古方多種,依據患者症狀而有所不同:

第一方:用小茴香、川楝子、茯苓、青皮、烏藥、吳茱萸、木香、沉香等藥材,治療寒邪入侵厥陰經,導致狐疝(一種疝氣)。

第二方:用小茴香、吳茱萸、烏藥、青皮、川楝子、元胡索、當歸、肉桂、赤苓等藥材,治療厥陰經絡問題導致的崑崙疝或疝氣,此方用於左右兩側皆有疝氣的患者,因其涉及陰陽經絡,需平和調理,避免過於猛烈的藥性。患者需謹慎,避免情緒波動和受寒。

第三方:用當歸、枸杞子、青皮、吳茱萸、蘇梗、元胡、烏藥、桃仁、木香、紅花、降香等藥材,治療寒邪入侵厥陰經的疝氣。

第四方:用小茴香、當歸、烏藥、川楝子、元胡、木香、吳茱萸、荔枝核等藥材,治療少腹疼痛及睪丸疼痛,脈象沉遲細弱的疝氣,此種情況是由於寒邪侵犯厥陰經,導致氣血瘀滯,因此需要平肝養胃。

第五方:用吳茱萸、茯苓、廣木香、小茴香、荔枝核、砂仁、萊菔子、穀芽等藥材,治療疝氣,並針對大便困難、小便短赤等症狀,從滋陰潤燥、通利大便角度入手。

第六方:用淡蓯蓉、牛膝、黑芝麻、柏子仁、當歸尾、川貝、川楝子、延胡索等藥材,治療疝氣,著重於潤滑通便,緩解脹悶。

第七方:用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橘皮、焦神麴、生熟砂仁等藥材,治療疝氣,此方側重於補益脾胃,平衡肝木。 (注: 神麴應為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