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亭指要》~ 卷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7)

1. 時邪

何左,熱重寒輕,往來如瘧,半月未已。今診脈左浮洪豁大,右略略稍減,頭重欲眩,口渴引飲,由乎暑風挾濕。然暑必傷氣,議清熱分,消之中必佐扶正。

甘菊,青蒿,連翹,洋參,麥冬,赤苓,川貝,鉤鉤,首烏,甘草,桑葉,荷葉,穀芽

又,病經半月有餘,疏解清泄之品,所服亦不少矣。今仍頭痛而眩,脈至浮洪豁大,唇齒乾,口渴引飲。經曰:下虛者必上實。一切見症,雖因暑風不清,已萌氣弱陰虧之象。清泄和解之中,必兼扶正育陰。

麥冬(三錢),丹皮(一錢五分),花粉(一錢五分),川貝(一錢),葛根(一錢),知母(一錢),甘草(三分),薄荷(一錢),青蒿(一錢五分),洋參(四錢),生地(六錢),蔻仁(二粒),赤苓(二錢),天麻(一錢),穀芽(二錢),蘆根(一兩),竹葉(十),姜皮(八分)

又,大勢已退,飲食寒暖,還當格外小心。

前方,加鮮荷葉(一錢),去葛根、花粉。

吳童,風火上熾,先從太陽腦後腫,邪火逼血妄行孔竅,繼及肺腎,氣逆咳嗽,兩眼胞浮腫如桃,此即大頭溫症。本應砭血,俾邪毒有路而出,免不肯從,亦不勉強。脈至洪弦博數,已屬重險,更兼氣喘,又為危險。侯能過無變,方可無虞。

桑皮(二錢),地骨(二錢),甘菊(四錢),黃芩(二錢),黑梔(一錢五分),荊芥(一錢),北沙參(六錢),花粉(二錢),連翹(二錢),桔梗(八分),甘草(一錢),馬勃(一錢),銀花(五錢),元參(二錢),竹心(一錢),順治錢(三文)

又,大勢已退,惟右寸關仍見弦滑而大,餘邪未盡也。

某左,六脈數疾,無論目赤唇焦,神昏譫語。邪已內陷心胞,肝風掀動,手痙而搐,乃熱彌厥症,屬百分凶險。

犀角(一錢五分),羚羊(一錢五分),丹皮(三錢),鮮地(五錢),知母(一錢),鉤鉤(一兩),石決明(一兩),膽星(一錢),麥冬(三錢),沙參(八分),黑梔(一錢),川貝(三錢),豆卷(三錢),川黃連(一錢),車前(二錢),菖蒲(四分),茅根(五錢),竹心(一錢),燈心(一錢),蘆根(一兩)

另用犀黃(一分),硃砂(一錢),金箔(三張),研細沖服。

胡左,六脈數大,甚於左寸關,熱來口渴喜飲,熱甚自覺模糊,且舌色無苔而紅,小溲短少。此夏秋伏暑切發,漸犯營分,陰氣恐傷。理當扶正護陰,兼以涼透泄熱。

洋參(二錢),甘菊(二錢),甘草(三分),川貝(二錢),花粉(一錢),山梔(一錢),竹心(一錢),燈心(五寸),麥冬(二錢),茯神(一錢五分),丹皮(一錢),青蒿(一錢),知母(一錢),連翹(一錢)

白話文:

時邪

何某,發熱重,畏寒輕,發作像瘧疾一樣,半個月還沒好。現在診脈,左脈浮大有力,右脈稍弱,頭重昏沉想吐,口渴想喝水,這是暑熱夾雜風濕引起的。暑熱必然傷氣,應當清熱解暑,但消暑的同時必須扶正。

處方:甘菊、青蒿、連翹、西洋參、麥冬、赤苓、川貝母、鉤藤、何首烏、甘草、桑葉、荷葉、穀芽。

又,病症已超過半個月,服用不少疏解清泄的藥物,但頭痛眩暈的症狀仍然存在,脈象仍然浮大有力,嘴唇乾燥,口渴想喝水。經書說:下焦虛弱的人,上焦必定實熱。所有症狀,雖然是暑熱風濕不清引起的,但已經有了氣虛陰虧的徵兆。清泄和解的同時,必須兼顧扶正培陰。

處方:麥冬(三錢)、丹皮(一錢五分)、花粉(一錢五分)、川貝母(一錢)、葛根(一錢)、知母(一錢)、甘草(三分)、薄荷(一錢)、青蒿(一錢五分)、西洋參(四錢)、生地黃(六錢)、肉蔻仁(二粒)、赤苓(二錢)、天麻(一錢)、穀芽(二錢)、蘆根(一兩)、竹葉(十片)、薑皮(八分)。

又,病情已好轉,飲食方面,寒熱都要格外注意。

前方藥方,加鮮荷葉(一錢),去掉葛根、花粉。

吳童,風火上攻,先從太陽穴後腦腫起,邪火逼迫血液妄行於孔竅,繼而影響肺腎,氣逆咳嗽,雙眼胞腫得像桃子一樣,這是大頭瘟症。本應該放血,讓邪毒有路可走,但他不肯,也不勉強。脈象洪大有力,弦數而快,已經很危險了,再加上氣喘,更是危險。等病情轉危為安,才能安全無虞。

處方:桑白皮(二錢)、生地黃(二錢)、甘菊(四錢)、黃芩(二錢)、黑梔子(一錢五分)、荊芥(一錢)、北沙參(六錢)、花粉(二錢)、連翹(二錢)、桔梗(八分)、甘草(一錢)、馬勃(一錢)、金銀花(五錢)、玄參(二錢)、竹茹(一錢)、順治錢(三文)。

又,病情好轉,只是右寸關脈仍然弦滑有力,餘邪未盡。

某某,六脈皆數而疾,眼紅唇焦,神志昏迷,胡言亂語。邪氣已經入侵心包,肝風內動,手部抽搐痙攣,這是熱盛極度虛脫的危症,十分凶險。

處方:犀角(一錢五分)、羚羊角(一錢五分)、丹皮(三錢)、鮮生地黃(五錢)、知母(一錢)、鉤藤(一兩)、石決明(一兩)、膽南星(一錢)、麥冬(三錢)、沙參(八分)、黑梔子(一錢)、川貝母(三錢)、豆豉(三錢)、川黃連(一錢)、車前子(二錢)、菖蒲(四分)、茅根(五錢)、竹茹(一錢)、燈心草(一錢)、蘆根(一兩)。

另用犀角、黃連(一分)、硃砂(一錢)、金箔(三張),研磨成粉末沖服。

胡某,六脈皆數而大,左寸關脈尤其明顯,發熱時口渴想喝水,熱甚時感覺眼花,舌頭無苔而紅,小便量少。這是夏秋伏暑發作,逐漸侵犯營分,陰氣恐受損傷。應當扶正護陰,並兼以清熱泄熱。

處方:西洋參(二錢)、甘菊(二錢)、甘草(三分)、川貝母(二錢)、花粉(一錢)、山梔子(一錢)、竹茹(一錢)、燈心草(五寸)、麥冬(二錢)、茯神(一錢五分)、丹皮(一錢)、青蒿(一錢)、知母(一錢)、連翹(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