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亭指要》~ 卷一 (6)
卷一 (6)
1. 時邪
通草(一錢),滑石(三錢),赤苓(二錢),陳皮(一錢),豬苓(一錢),澤瀉(一錢),連翹(一錢),薄荷(一錢),黃芩(一錢五分),青蒿梗(一錢),茅根(六錢),竹心
又,昨晚渴而飲多,今脈象雖不歇止,而右三部仍還數大,舌苔垢膩不化,漸見微黃,小溲略長而赤。瀰漫之濕熱,仍然急切不退,漸漸蒸及陽明之經,惟恐變端蜂起。擬竹葉石膏湯合四苓加減,一以清肺胃之熱邪,一以祛蒙閉之濕濁。
黃芩(一錢五分),連翹(三錢),滑石(三錢),通草(一錢),澤瀉(一錢),枳實(四分),薄荷(一錢),竹葉(一錢),麥冬(一錢五分),洋參(三錢),石膏(四錢),陳皮(二錢),半夏(一錢),赤苓(三錢),生熟砂仁(八分),竹茹(八分),燈心(五寸),姜渣(四分),香粳米(一撮)
又,昨午戰汗後,神情稍清,渴亦略減,但舌苔膩仍然,脈至右關數大如前,邪戀於中,未能盡徹,難保不有更變,未可恃以無虞,恐濕濁如此瀰漫,非四苓不可,右寸關洪大有力,且面油渴飲,非肺胃蘊熱而何?竹葉石膏亦在所必用。
前方,加辰砂、六一散(三錢),車前子(一錢五分),去滑石。
王右,溫邪內閉,症見痞滿燥實,勢在不得不下,但勉下之後,熱勢雖然稍解,未能盡退,而脈還見數,舌仍乾黑,邪猶不清,難恃無虞,況在高年,此時只有扶正育陰,甘寒除熱一法,倘得身熱漸退,舌潤津回,乃是轉機。如熱日增,舌加短縮,便難挽矣。
洋參(六錢),麥冬(三錢),元參(二錢),連翹(一錢),山梔(一錢),豆卷(三錢),車前子(二錢),生地(一兩五錢),丹皮(一錢五分),川鬱金(一錢五分),銀花(三錢),玫瑰(三朵),青梅(一個),粳米(一撮),竹心(一錢),燈心(五寸),竹油(十匕),甘蔗汁(半杯)
徐左,兩尺脈日加數大,舌上白苔忽有忽無,漸見干苦之象,小水頻數而少,昨日三次大解,糞堅水多,至於氣血之虧,不言可知。惟恐閉因於火,泄因於勢。
洋參(五錢),生地(一兩),丹皮(一錢),茯苓(二錢),秫米(三錢),銀花(三錢),菊花根鬚(四錢),車前根鬚(二錢),萹蓄草(二錢),竹茹(六分),香粳米(一撮)
又,原方加麥冬(二錢),扁豆(五錢),懷藥(三錢)。
陳左,中宮痞滿拒按,由貪涼寒積交阻,上下之氣不能通調,為此頭痛有汗而熱不除,足膝畏冷而麻木。無非清氣不升,濁氣不降。中焦得通,則上下自和矣。
檳榔(一錢五分),草果(煨,八分),陳皮(一錢),小樸(八分),通草(一錢),半夏(一錢五分),枳殼(炒,一錢),蔓荊子(二錢),赤苓(三錢),木香(三分),姜(一)
白話文:
時邪
第一位病人:昨晚喝水很多,今天脈象雖然沒停,但右手三部脈象仍然很快,舌苔厚膩,顏色漸漸發黃,小便量稍多但顏色深紅。瀰漫的濕熱仍然沒有退去,漸漸影響到陽明經,擔心病情會突然惡化。擬用竹葉石膏湯加四苓散加減,一部分清熱,一部分祛除濕濁。
第二位病人:昨天下午出汗後,精神好了一些,口渴也減輕了,但舌苔仍然厚膩,右手關脈很快,邪氣仍在體內,沒有完全清除,擔心會有變化,濕濁瀰漫,必須用四苓散,右手寸關脈洪大有力,而且面部油膩,口渴想喝水,顯然是肺胃積熱,竹葉石膏湯也是必須的。
上面處方再加辰砂、六一散、車前子,去掉滑石。
第三位病人(王右):溫邪內閉,症狀是胸腹脹滿、乾燥,必須瀉下,但瀉下後,雖然熱勢減輕,但還沒完全退去,脈象仍然很快,舌頭還是乾燥發黑,邪氣還沒有清除,高齡病人,此時只能扶正養陰,用甘寒藥物清熱。如果發熱漸漸退去,舌頭潤澤,就是轉機。如果發熱加重,舌頭縮短,就難以挽救了。
第四位病人(徐左):兩尺脈象越來越快,舌苔時有時無,漸漸乾燥苦澀,小便頻數但量少,昨天三次大便,大便堅硬,水分很多,氣血虧虛。擔心是熱邪閉塞,而大便又由於病情發展而解出。
上面處方再加麥冬、扁豆、淮山藥。
第五位病人(陳左):胃脘部脹滿,按壓疼痛,因為貪涼導致寒邪積聚,阻礙氣機運行,因此頭痛、出汗,但發熱不退,腳膝怕冷麻木。主要是清氣不升,濁氣不降。中焦通暢,則上下自然調和。